社交恐怖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111806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交恐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社交恐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社交恐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社交恐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社交恐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交恐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交恐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女大学生社交恐怖症咨询一例摘要求助者杨某出现社交恐怖症状已2年,害怕与人对视,恐怖紧张,非常痛苦却无法摆脱,SCL-90显示相同结果。根据CCMD-3诊断为社交恐怖症,选用艾利斯RET制定咨询方案,通过六次咨询,协助求助者领悟到其不合理信念与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有效改善了对视恐怖,咨询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标。:本文结合心理咨询实践,通过对杨某进行咨询交流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验进行评估与诊断,提出解决杨某社交恐怖症心理咨询方案,最终帮助杨某克服社交恐怖心理,重新投入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一、一般资料1、一般情况:杨某,女,汉族,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英语教育专业。父母均为

2、药厂工人,家庭条件良好。无家族精神病史。2、个人成长史:此学生自幼身体较弱,但未患过严重疾病,也无明显躯体疾病,从未进行过心理咨询。从小性格内向,好胜心强。因为从小身体较弱,父母给与更多关照,从未打过她,但对其交往从小就很严格,认为女孩子一定要洁身自好,爱惜名誉,由于工作较忙,平时与其情感沟通较少。因此除了学校和家,很少在外玩耍,同学交往较少。3、精神状态:该生情绪明显紧张,不敢正视人的眼睛,偶尔抬头看人,便立即躲闪,并表现出局促不安、紧张脸红,反应无法自控。4、身体状态:与人接触时紧张,尤其是面对面距离较近时会伴有心慌气短、脸红发烧、胸闷、手心出汗,独处时无任何反应。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5、

3、社会交往:自述与同学和老师交往较少,经常独来独往,回避人际交往,显示社会功能受损。征得求助者同意,对其施测了SCL-90症状自评量表,其总分为146,总均分为1.6,阳性项目数为46,结果显示:躯体化1.8、强迫症状2.1、人际关系敏感1.6、抑郁2.1、焦虑2.2 、敌对0.8,恐怖3.1、偏执0.7、精神病性0.8、其他1.3。对照SCL-90全国常模(成人),可以显著地看出杨某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其恐怖分明显偏高,其次是焦虑、强迫症状和抑郁(因子分一般应低于2分,3分以上表明有相当严重的程度)。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主要是在与同学交往时紧张,不管男生还是女生,说话时不敢正视别人的眼

4、睛,害怕别人看到自己不正常的反应,开始时还不是太严重,但好像越来越重,以致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个人陈述:从小我就是个内向乖巧的孩子,从不惹事,但一直很害羞,上学后上课回答问题时脸会发红发烧,同学为此还经常调侃我,但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老师对我也很好,经常在课堂上表扬我,所以那时我埋头学习,生怕成绩掉下来,老师和父母就不喜欢我了,平时与同学交往不多,但有几个要好的同学。进入大学后,由于离家远了,感到寂寞。几个要好的同学也分开了。我除了上课,就整天在宿舍,期望与宿舍同学多一些交往,但她们俩俩一伙,我感觉特别别扭。我就想是不是我不太招人喜欢?一次宿舍同学议论班里男生给女生起的外号,说我的外号叫“老狐”

5、,因为我有狐臭。那天议论完我一晚上没睡觉。 从那以后,我去上课时总是坐在最后,如有男生跟我说话,我总觉得他一定会嘲笑我,所以不敢看他,我觉得自己的脸烧得厉害,后来,我总觉得所有人已经知道了我的事情,并且在疏远自己,心情很紧张。再后来,就逐渐不敢与任何人的目光对视。尽管现在我已经做了手术,但仍旧有时觉得所有人都在议论自己、嘲笑自己。因此,我不想见任何人,在公共场合就会脸红、心慌气短、胸闷、手心出汗,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但独处时心情很放松,无任何反应。现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也下降了。自己很少与同学交流,在别人的眼中,我就是个内向、古怪和清高的人。自己感觉很痛苦,曾力图克服这个问题,主动找

6、了一些心理学书籍来学习,按照社交技巧去指导自己,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效果不好,就鼓足勇气前来咨询了。三、观察和他人反映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杨某来到心理咨询室后,我发现她着装整洁,谈话时总是低着头,不敢正视人的眼睛,偶尔抬头看人,便立即躲闪,并表现出局促不安、紧张脸红。他人反映:辅导员说她性格比较内向,平时老低着头,很紧张,好像在躲避什么,课堂讨论不敢发言,集体活动也不积极参加,学习认真,但学习成绩一般。四、评估与诊断最好把顺序调整一下:一、 评估: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现实之间、心理活动的各方面及人格都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

7、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障碍。但SCL-90显示其有恐怖症状,及抑郁、焦虑等情绪。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其自身心理、生理与社会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1)生物原因:求助者为女性,21岁,其自幼就害羞,说明带有遗传气质的影响。(2)社会原因: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入学后偶知自己被男生嘲笑,这是该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诱因;家庭教育原因,家教严格;性格内向,与人交流较少,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理解和关注,缺乏正确的指导。(3)心理原因:情绪方面的原因,对别人说法的恐惧和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困扰不能自己解决;有回避行为,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

8、与技巧;与人交往中,存在认知错误;个性追求完美,性格内向,争强好胜。二、 诊断:社交恐怖症三、 诊断依据: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症状标准 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符合恐惧症的诊断标准; 害怕对象为人际接触时:怕与他人目光接触、怕在与人相对时被人审视; 害怕批评;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精神痛苦难以忍受而又无法摆脱。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已达2年。四、 鉴别诊断:1、 与精神病相鉴别2、 证明其确有狐臭,如医院检查报告等证据3、 与焦虑性神经症鉴别4、 与抑郁性神经症鉴别1、诊断结果:社交恐怖症2、诊断依据:(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

9、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该求助者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现实之间、心理活动的各方面及人格都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病程长达2年,评3分;心理痛苦无法自行摆脱,评2分;有回避行为,严重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评2分。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评分标准,该求助者在病程、精神痛苦的程度和社会功能上的得分为7分,可以诊断为神经症。(3)该求助者的核心症状是对人恐惧,与人交往时紧张,不敢正视别人,有回避行为,发作时伴随显著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曾力图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

10、己,但作用就是不大,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符合ICD-10有关社交恐怖的确诊标准。3、鉴别诊断:(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该求助者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现实之间、心理活动的各方面及人格都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与焦虑性神经症鉴别:焦虑症和恐怖症都以焦虑情绪为主,但两者不同。焦虑症的焦虑在任何情况下都可发生,不受环境的影响,不对特殊事物或场所产生恐惧,焦虑的内容很广泛,且缺乏具体内容,其发

11、作与引起恐惧的事物或场所无关。而恐怖症的焦虑发作时因与某一特殊物体或环境接触时才发生,焦虑继发或伴发于恐怖情感,回避恐怖的物体或环境,焦虑症状即可减轻。而本求助者却是对人特有的紧张和焦虑状态,所以排除焦虑症。(3)与强迫性神经症鉴别可否删掉?包括前边的量表分一同调整一下,别弄的太复杂了,你说呢:恐怖症主要是情感障碍,而强迫症则以认识障碍为主。当恐怖症病人遇到特殊事物或境遇时,立即产生不安情绪,并试图回避,一旦离开,其不安情绪就会迅速减轻或消失,病人并不认为恐怖是不合理的而产生抗拒心理。强迫症则不然,当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出现时常引起病人严重的内心矛盾和反复思考,或采取仪式动作试图减轻内心的不安。

12、即使如此,病人的内心不安情绪也不能完全消除。恐怖症一般不伴有强迫观念和仪式动作。因此该求助者不是强迫症。(4)与疑病性神经症鉴别同上处理,好吗?:疑病症是坚信自己患有某病而伴有焦虑情绪,而恐怖症病人是害怕自己患某病而产生焦虑情绪,所以也排除疑病症。(5)与抑郁性神经症鉴别:抑郁是各种神经症中常见的症状,但在本案例中抑郁症状不突出,皆因社交情景所激发,是伴随的而不是首发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抑郁性神经症。(6)与正常人的恐惧相鉴别已经排除精神障碍了,这个鉴别就没必要了,删掉即可。:正常人对某些场合也会有恐惧,但恐惧发生的频率不高,恐惧强度也不甚强烈,不会出现回避行为,社会功能也不受影响。而该求助者

13、社交恐惧发生的频率高,恐惧情绪体验强烈,出现回避行为,社会功能受损。因此可以认为不属于正常人的恐惧。由此可判断,该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社交恐怖症。4、病因分析已移到前边,此处删掉即可。:(1)生物原因:求助者为女性,21岁,其自幼就害羞,说明带有遗传气质的影响。(2)社会原因: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入学后偶知自己被男生嘲笑,这是该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诱因;家庭教育原因,家教严格;性格内向,与人交流较少,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理解和关注,缺乏正确的指导。(3)心理原因:情绪方面的原因,对别人说法的恐惧和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困扰不能自己解决;有回避行为,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与人交

14、往中,存在认知错误;个性追求完美,性格内向,争强好胜。五、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对求助者的评估与诊断,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找出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通过辩论和驳斥,代之以合理信念,消除害怕与人对视的症状。 最终目标:促进求助者实现心理健康,人格逐渐成熟,从而达到全面发展。 近期目标: 全面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以及症状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运用心理咨询的方法,帮助求助者看清自己的认知偏差,通过“认知重建”使求助者学会运用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增强信心,克服对视恐怖,恢复社会功能,承担自己的责任。 长远目标: 帮助求助者发现认知

15、和技能方面的不足,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今后的生活中类比处理问题。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1)改善该求助者与人接触就紧张、害怕的行为,当面交流可达10分钟。(2)降低恐怖、焦虑、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到中国常模以下。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达到上述具体目标的基础上,完善求助者的个性,最终达到促进该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六、咨询方案的制定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人际交往障碍上,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自我认知的歪曲导致求助者对别人的评价过分关注,时刻担心自己的形象受损,出现了人际交往障碍。通过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情绪不稳定、性格内向。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通过与来访者的沟通和对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介绍,与来访者协商决定:采用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相结合针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和具体特点,与其共同协商,选用RET和系统脱敏疗法。 RET主要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因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ABC理论是RET的核心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个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