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笔字书写技法楷书详解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109176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粉笔字书写技法楷书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粉笔字书写技法楷书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粉笔字书写技法楷书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粉笔字书写技法楷书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粉笔字书写技法楷书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粉笔字书写技法楷书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粉笔字书写技法楷书详解(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粉笔字书写技法(楷书)第一节 执笔、运笔、板书的姿势我们从小学(或者幼儿园)开始学写字,就涉及到执笔问题。但那时先是执铅笔,然后执钢笔、圆珠笔等,有时还要执毛笔,这些执笔法可能都有老师或家长示范。唯粉笔执法很少有人问津。因为少儿学习期间还用不着粉笔书法,即使有少数同学为出板报而执粉笔,恐也是“无师自通”,没有人去考察其正确与否,现在我们学习粉笔书法与板书,不能回避执粉笔问题,因为执笔的方法是否妥当,对书写的水平有直接的影响。粉笔不同于毛笔和其他硬笔,自身是笔杆又是笔头,而且板书是立式书写,手腕、手臂均要悬起,因此执粉笔的方法也不同于其他笔类的执法。通常采用“三指法”,即拇指、食指、中指三者齐力

2、握笔,其中拇指、中指对应相抵,食指在前控制行笔方向,其余二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相依即可。在前的食指距离粉笔头约15厘米,这样书写起采既着力又灵活,如果离粉笔头太近,执笔的手指某部位会靠在黑板上来回摩擦,影响书写的流利;如果离笔头太远,无力控制行笔,写出的笔画会太轻而不清晰,影响观者的视觉效果。执粉笔时还要指实掌虚,“指实”即手指执笔要紧而有力量,写出的字才能刚劲有力;“掌虚”就是手心不能握拳,而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使运笔灵活,这样写出的字则流利而不呆板(见图11)。所谓运笔,就是在写字时,粉笔在黑板上行走的运动过程。这一过程留下白色痕迹,就是点画,由点画再搭成字。因此,讲究运笔,点画就有生

3、气,再加上结体合理,字就美观。否则,只是直统统地一画而过,点画则了无生气而且笨拙。即使结字好,也难免板滞。请比较下列点画的优劣。讲究运笔,就是在不同点画的书写过程中,行笔讲究提按、顿挫、转折、快慢等。“提”,就是将粉笔从板面提起,使笔迹从粗到细(如果提笔最后离开板面,笔迹就由细到无);“按”,就是将粉笔在板面上重按,使笔画变粗,运笔的提按往往是在同一笔画中完成,如斜撇的写法就是先按后提,以达到右上粗、左下细的笔画效果。“顿”,就是在“按”的基础上停顿一下,使点画的某一处圆浑而有力量。“顿”经常在点画的起笔、收笔或勾挑捺角处体现出来。“挫”,是指转换笔尖方向的一种急促而有力的行笔方式,常和“顿”

4、一起连用,称为“顿挫”,比如在钩画的出钩处就要用“挫”。以竖钩为例,钩画就是先顿后挫,粉笔尖扭转方向而形成的一种运笔线路。这样能收到蓄势跃出的效果(犹如踢足球,出脚时脚先向后收(蓄势)再踢出,使之强有力),如果没有“挫”笔扭转作准备,而径直出钩,其钩画则如断柴折芦,了无“精神”。“转折”,也是改变粉笔尖书写方向的一种运动形式,但它不像“挫”那样急促而含“扭的运笔动作,而是圆转地改变运笔方向。由于粉笔写到一定程度会磨损成扁平,于是出现线条粗细不均,我们通过转折运笔也正好能弥补这一缺陷。“快慢”,指的是点画行笔速度。“快”便于连带而易写出气势,“慢”便于沉着而不易轻滑。有时某一笔画的运笔过程就有快

5、慢之分。如“悬针竖”的写法,先慢后快,将粉笔渐渐提起,以行笔惯性出锋,使笔画锋芒毕露,如针之悬。运笔在某一笔画中有三个步骤,即“起、行、收”(被称为运笔的“三部曲”)。上文说的运笔的各种方法(提按、顿挫、转折、快慢等)就应用在不同笔画的“起、行、收”中,如楷书的长横写法,可以概括为“起笔顿顿、收笔顿顿、中行速而劲”。相对而言,楷书运笔较慢且迟重,而行书多连带,运笔较快而轻盈。理解了粉笔书法的执笔、运笔方法和书写要领之后,我们便可着手在黑板上练习书写,书写时除了精神集中之外,还应该有正确的板书姿势,姿势正确能充分利用人体各部分的有利因素,还有益于身心健康。因为板书通常是站着写,且板面与人体平行(

6、写毛笔书法和其他硬笔书法时,纸面与人体几乎垂直),所以要讲究站得稳,两脚平放地面且分开与肩同宽,执粉笔的手臂自然弯曲(有时写到高处时,也可伸直),另一手臂自然下垂(不要作舞蹈姿态),头要正,头正则视线平,板书也容易平正(图l2)。一般地,板书者都是正面对黑板,背向学生,但有特殊需要也可侧向黑板,侧向学生。另外,根据板书者身高的不同,板书时亦可适当踮脚或下蹲,以适应板面高低的需要。总之,正确的板书姿势要与实践相结合。第二节 粉笔楷书的笔画形态与写法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部件,它与结体共同有机地组合成美观的书法。因此,了解并熟练书写各种形态的笔画是写好粉笔书法的重要一环。上一节介绍的运笔方法以及书写

7、某一笔画的“起、行、收”三步骤,是从笔画运行来分析的,是“动”的方面;而笔画形态是从笔画的形象来分析的,属“静”的方面。当然,每种不同笔画的“静”的形态是通过粉笔运行的“动”的过程来完成的。虽然“静”的笔画形态是丰富多样的,但“动”的运笔却“万变不离其宗”。按照现代汉语字典,楷书的基本笔画有八种:即点、横、竖、撇、捺、挑、折、钩。但每种笔画又有多种形态差异,如“钩”,就可以分为“横钩、竖钩、卧钩、斜钩、弯钩、竖弯钩、横折弯钩”等。而且每一位书写者,因其师承不同,手性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对同一形态的笔画又会写出不同的面貌来,再加上结构、用笔手法的变化,从而出现多种不同风貌的板书。下面介绍各种楷书笔

8、画的基本写法。一、 点点是笔画中最小的形态,但它在整个汉字中频繁出现、举足轻重。点可分为基本点和组合点两大类。1基本点(1)侧点:写法是左向斜侧落笔(与水平方向约成45角)先轻后重向下滑行,迅速停顿回锋收笔。如:(2)垂点:如露珠垂而欲滴,故称。有因为这种点一般出现在字的最左边,所以又称“左点”。写法是右向斜侧落笔(与水平方向约成75度角)先轻后重向下滑行,迅速停顿往上收起。如:(3)挑点:形如短小的挑画,故称。写法是纵向落笔而顿,再提笔向上出锋挑起,动作要快而有力,如:(4)撇点:形如短小的撇画,故称。写法是左向斜侧落笔而顿,再提笔向左下出锋挑起,如:(5)长点:拉长侧点便是长点。写法与侧点

9、写法相同,只是行笔的过程稍长,如:2、组合点组合点是由基本点组合而成,书写时均要注意互相呼应。(1)左右点:由垂点(左点)与侧点组合而成,往往分布于某一笔画的左右两边,书写时要笔断意连,如:(2)相向点:亦称“羊头点”,这是侧点与撇点的组合。书写时撇点长,而且点不要相交,如:(3)相背点:这是撇点与侧点的组合。书写时两点的距离不宜太近或太远,如:(4)上下点:是上、下两个侧点组合而成。书写时两点要略有变化才显得生动。如:(5)并二点:由侧点和挑点或由撇点和挑点组合而成。书写时要根据不同要求进行变化,如:(6)合三点:由左、中两个侧点与右边一撇点组合而成。书写时注意中侧点位置略高,使三点上方呈弧

10、线形,撇点要衬在侧点下面。如:(7)水旁点:这是由两个侧点和一个挑点组合而成。书写时,中间的侧点向外略突出,形成“(”形状,如:(8)火底点:由一个垂点和三个侧点组成,也可由三个垂点和一个侧点组成。书写时中间两点要直一些且略小,左点要斜一些且略大,四点要撒开以托住整个字的上部为好,如: (9)两对点:由左上侧点、左下挑点、右上撇点和右下侧点合而成,也可以说是两个不同的并二点分布在某笔画的两旁,如:二、横横画书写最能体现“起、行、收”运笔的三步曲,起笔左向斜侧(与水平夹角约45*)顿下,行笔略快,收笔往右下顿,形成中间细、两头略粗的细腰横。横画的形态有三种:即长横(在字中往往起到平衡作用)、短横

11、(运笔可以先轻后重)、斜横(写法同长横,只是斜度大些)。无论长横还是短横,都不要写得太平,一般向右上斜约10*角,这样符合观者视线的错觉。如:长横:短横:斜横:三、竖竖画有悬针竖和垂露竖两种形态。悬针竖的写法是左向斜侧下顿笔,行笔逐渐上提脱离板面以惯性出锋,形成针尖状,通常于某字或某部分居中插下。垂露竖的写法,起笔同悬针竖,行笔均匀用力,收笔时右下略顿。竖画要写得不偏不倚。如:悬针竖:垂露竖:竖画还有两种附属形态,即:竖弯,竖提。如:竖弯:竖提:四、撇撇画的写法是斜向侧下顿笔,行笔逐渐上提,快速而带弧势,收笔顷势出锋。撇的形态主要有四种:斜撇、竖撇、平撇、短撇。撇的写法都一样,只是长短、斜度各

12、有不同,如:斜撇:竖撇:平撇:短撇:五、捺捺画在一个字中往往充当主笔,是比较难写的笔画之一。其形态主要有:斜捺、平捺、反捺。斜捺的写法是起笔轻,行笔时逐渐下按,快要出锋时略顿,再扬起笔依运笔惯性飘出,写捺时要留意线条的波折。平捺写法同斜捺,只是与水平方向夹角较小,故称。反捺写法如长点,经常被用在捺画并列或重复的地方(有时是手写体的习惯,因为以长点代捺写起来方便),如:斜捺:平捺:反捺:六、挑挑画写法是纵向落笔顿而挫,行笔快提,依运笔惯性斜向右上挑出。挑画有平挑和斜挑两种,斜度略有不同,如:平挑:斜挑:七、折折画在汉字中出现较多,而且形态各异。书写时关键在折处顿笔,并注意构成折画线条的夹角和相互

13、关系。横着:构成折画线条的夹角一般小于90。或等于90。,如:竖折:构成折画线条的夹角一般略大于90。或等于90。,如:撇折:先写一短撇,再顿笔右向上挑,夹角约45。,如:横撇(折):先写一横,于折处顿笔,再写一撇,夹角约45*至60*,如:撇点(折):先写一撇,于折处轻顿笔,再写一长点(或视为反捺),夹角约60*至90*,另注意两笔画向内略弯曲,如:横折弯:先写一短横,于折处顿笔,再写一竖弯(注意竖弯处一定不能写成折),如:八、钩钩画常常依附在其他笔画上,与其共同构成笔画形态,运笔出钩前一定要顿挫蓄势,这样钩锋才显得稳健有力。钩的主要形态有:弯钩:写弯钩时要留意向右“弯”的弧度,并注意收笔处

14、与起笔处几乎在同一条垂线上。钩法同其他,如:卧钩:可以理解为将斜钩“卧倒”,但起笔轻,弧度更大,出钩要向左上,以求与其他笔画呼应,如:横折钩:根据横折画的夹角,横折钩又有两种形态,写法参照横折画与钩的写法,如:竖弯钩:先写竖画,再右转弯(如画圆),收笔时正向上轻快钩出(可略向内钩,但决不能向外钩出),如:横折弯钩:先写横画,于横画的结尾处折向内弯,曲如画圆,收笔时向上轻快挑出。注意斜弯有几种形态,如:横撇弯钩:横要短,撇和弯钩连接的地方不要顿笔,注意弯钩的长短和弧度,有折有弯,形成对比,如:横折折钩:横不要长,转折的地方要轻顿,折钩要向左收,成倾斜状,如:竖折折钩:转折处要轻顿,最后的折钩要倾斜,如:以上是笔画的基本形态和写法。汉字的笔画组合较多,未必能尽举其美,但掌握了以上笔画的写法,其他便能迎刃而解。另外,因这些笔画是手写,不是印刷,形态可能会因人而异,甚至同一人写同一笔画也会有差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