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渔溪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108695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清市渔溪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福清市渔溪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福清市渔溪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福清市渔溪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福清市渔溪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清市渔溪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清市渔溪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清市渔溪中心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20062008三年发展规划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我镇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相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统筹规划我镇教育信息化发展,加快农村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我镇学校教育信息化20062008三年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培养为基础,以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关键,以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应用为重点;坚持“建设硬件、强化培训、开发资源、服务教育”的工作方针,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注重实效;大力推动我镇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蓬勃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学

2、校教育跨越式发展服务。二、基本原则1、教育信息化要为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服务。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条件。教育信息化将促进传统教育思想、观念、体制的转变,促进社会教育的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和教育层次结构,提升教育质量,为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终身教育提高技术支撑。2、统筹规划、统一标准。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我镇各校教育发展还不均衡,信息化基础各异,为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统筹规划、统一标准,避免浪费,提高整体效益。3、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循序推进、逐步突破。我镇教育信息化建设分三个层次推出:第一个层次是省、福

3、州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学校;第二个层次是福清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第三个层次是农村完小学校。“十一五”期间各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应建好“一网一平台”即校园网,信息交流和教学管理、自主学习平台(班班通)。4、应用为主,资源共享。充分实现资源共享是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目标,应用水平和效果是信息化水平的直接体现,坚持以应用为核心,注意技术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软、硬件结合,以应用需求促进建设,适度超前规划。三、发展目标20062008期间,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总体目标是:到2008年,基本完成覆盖全镇农村完小校的先进、实用的教育局域网和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本地教育信息资源

4、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本地优质教育的数字化程度;大力推进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与渗透作用,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我镇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总体水平。四、主要任务为实现上述总体目标,三年内,要完成以下主要任务:1、加大投入,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校通”、“班班通”。加强各完小校班级硬件设备的建设,通过抓“班班通”(简易多媒体进教室)来实现教育资源“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完善网站建设,加强中心校网站和各校网站建设与维护,鼓励骨干教育建设有特色的教学专题网站,鼓励学生建设班级网站,网站要做到及时更新与维护,使网站成为展示教育教学工作的窗口,师生

5、交流、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2、以中心校网站和福清教育信息网为载体,搭建全镇小学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应用平台。逐步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教育管理自动化、办公无纸化,充分利用网络功能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政务和校务工作。整合学校教育资源,建成内容丰富、共享共用、覆盖全镇的教育资源库。利用现有的网络优势,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整合本地教育资源,提升远程教育平台的功能。3、提高对教育信息化的管理能力,建立深化信息技术应用的工作机制。20062008期间全镇信息技术教育首要任务是抓管理促应用,抓巩固促发展。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确保2008年我镇各小学资源配备全部达标。实行组织检查,召开信息技

6、术工作会、研讨会。有条件的学校要成立有专兼职教师构成的信息技术教研组或者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学校网络设备、网站的管理与维护,组织资源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各个领域的应用。从组织建设、硬件建设、资源建设、队伍建设、管理与应用等五个方面加强对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考核与评价,两年开展一次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学校评比活动,加大对先进学校、优秀教师、优秀学生的奖励力度,鼓励学校在信息化方面出特色,鼓励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创新、多做贡献。4、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确保信息化的高投入与提高教学质量协调发展。各校要有针对性开展教学研究,搭建深化信息技术应用的平台。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竞赛、课题研究,推进

7、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确保信息化的高投入与提高教学质量协调发展。扩大学生信息技术评比活动的规模,严格组织工作规程。5、加大实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力度,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引向深入。从推广与深化两个角度,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专项培训。加强对骨干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技术与方法培训,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引向深入。在抓好信息技术教育专任教师培训的同时,要对学校所有适龄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积极开展网上教师培训等活动。到2007年底前,完成对所有符合年龄要求的(男55周岁,女50周岁)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力争使85%的教师能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进一步提高

8、教师信息素养。6、实施网络德育建设,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各校充分有效的使用网络开展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工作,正确引导学生上网,培养学生科学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住处技术搜集整理传播信息,鼓励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创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五、主要措施1、加强领导、完善机构加大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力度,发挥其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宏观调控和决策的作用。强化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管理与协调职能。同时各校要成立常规的信息化领导管理机构,负责本校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工作。2、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工作,保证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效益。3、拓宽渠道、增加投入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计划,加强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与管理。从实际出发,拓宽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经费支撑保障。4、激励机制、发挥效益继续抓好创建各类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的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学校在教学应用、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福清市渔溪中心小学二OO六年九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