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安全培训规程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107932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工安全培训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电工安全培训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电工安全培训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电工安全培训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电工安全培训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工安全培训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安全培训规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气安全技术电是使用做广泛最便利的能源,已成为当代人生产、生活的重要依赖。如果不懂得用电安全常识和缺少安全防护措施,或由于安全管理不到位和运行维护不当等,也会使人受到电的伤害。从能量的角度看,电气事故时电能失去控制造成的事故。电气事故往往导致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而且可能同时发生。如何防止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甚至电气二次事故,是电气安全技术的重要任务。本节主要按照电能形态,对预防触电事故,静电事故、雷击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的安全技术作以下介绍。一、 触电事故基本知识触电事故是由电流及其转换成的能量造成的事故。为了更好的预防触电事故,我们应该了解触电事故的种类、方式规律。(一) 出点事故

2、的分类按照触电事故的构成方式分为电击和电伤。1. 电击通常所说的触电指的是电击。电击是电流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伤害,是最危险的一种伤害,绝大多数的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由电击造成的。按照发生电击时电气设备的状态,电击分为直接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前者是触击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时的带电体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后者是触击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当设备或线路故障时意外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2. 电伤电伤时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效应对人造成的伤害。电伤分为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烙印、机械性损伤、电光眼等伤害。电弧烧伤时由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是最危险的电

3、伤。电弧温度高达8000,可造成大面积、大深度的烧伤,甚至烧焦、烧毁四肢及其他部位。(二) 触电方式按照人体触电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电击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1. 单相触电当人体直接碰触带电设备其中的一相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这种触电现象称为单相触电。对于高压带电体,人体虽未直接接触,但由于超过了安全距离,高电压对人体放电,造成单相接地而引起的触电,也属于单相触电。2. 两相触电人体同时接触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或在高压系统中,人体同时接近不同相的两相带电导体,而发生电弧触电,电流从一相导体通过人体流入另一相导体,构成一个闭合回路,这种触电方式称为两

4、相触电。发生两相触电时,作用于人体上的电压等于线电压,这种触电是最危险的。3. 跨步电压触电4. 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接地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流散,在地面上形成电位分布时,若人在接地短路点周围行走,其两脚之间的电位差,就是跨步电压。由跨步电压引起的人体触电,称为跨步电压触电。(三) 触电事故规律为防止触电事故,应当了解触电事故的规律。根据对触电事故的分析,从触电事故的发生率上看,可找到以下规律:1. 触电事故季节性明显统计资料表明,每年二三季度事故多。特别是69月,事故最为集中。主要原因为,一是这段时间天气炎热、人体衣单而多汗,触电危险性较大;二是这段时间多雨,潮湿,地面导电性增强,容易构

5、成电击电流的回路,而且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低,容易漏电。2. 低压设备触电事故多低压触电事故远远多于高压触电事故。其主要原因是低压设备远远多于高压设备,与之接触的人比与高压设备接触的人多得多,而且都比较缺乏电气安全知识。应当指出,在专业电工中,情况是相反的,即高压触电事故比低压触电事故多。3. 携带式设备金额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其主要原因是这些设备是在人的紧握之下运行,不但接触电阻下,而且一旦触电就难以摆脱电源;设备需要经常移动,工作条件差,设备和电源线都容易发生故障或损坏;此外,单相携带式设备的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容易接错,也会造成触电事故。4. 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多很多触电事故发生在接线端子

6、、缠绕接头、压接接头、焊接接头、电缆头、灯座、插销、插座、控制开关、接触器、熔断器等分支线,接户线处。主要是由于这些连接部位机械牢固性较差、接触电阻较大、绝缘强度较低以及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缘故。5. 错误操作和违章作业造成的触电事故多统计资料表明,由85%以上的事故时由于错误操作和违章作业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安全教育不够、安全制度不严和安全措施不完善、操作者素质不高等。6. 不同行业触电事故不同冶金、矿业、建筑、机械行业触电事故多。由于这些行业的生产现场经常伴有潮湿、高温、现场混乱、移动式设备和携带式设备多以及金属设备多等不安全因素,以致触电事故多。7.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员触电事故不同中青

7、年工人、非专业电工、合同工和临时工触电事故多。主要是由于这些人是主要操作者,经常接触电气设备;而且,这些人经验不足,又比较缺乏电气安全知识,其中有的责任心还不够强,以致触电事故多。从造成事故的原因上看,很多触电事故都不是由单一原因,而是由两个以上原因造成的。但触电事故的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低压触电事故多于高压触电事故在一般情况下成立的,但对于专业电气工作人员来说,情况往往是相反的。二、 防触电安全技术(一) 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1. 绝缘绝缘是用绝缘物把带电体封闭起来。电气设备的绝缘应符合其相应的电压等级、环境条件和使用条件;电气设备的绝缘不得受潮,表面不得有粉尘、纤维和其他污物,不得有

8、裂纹或放电痕迹,表面光泽不得减退,不得由脆裂。破损,弹性不得消失,运行时不得有异味;绝缘的电气指标主要是绝缘电阻。绝缘电阻用兆欧表测量。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欧姆,并应符合专业标准的规定。2. 屏护屏护是采用遮栏罩、护盖、箱闸等将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屏护装置应有足够的尺寸。应与带电体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遮栏压裸导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8m;网眼遮栏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低压设备不宜小于0.15m,10KV设备不宜小于0.35m。屏护装置应安装牢固。金属材料制成的屏护装置应可靠接地(或接零)。遮栏、栅栏应根据需要挂指示牌。遮栏出入口的门上应根据需呀安装信号装置和连锁装置。3

9、. 间距间距是将可能触击的带电体置于可能触击的范围之外。其安全作用与屏护的安全作用基本相同。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树木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和设备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均需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的大小决定与电压高低、设备类型、环境条件和安装方式等因素。架空线路的间距须考虑气温。风力。覆冰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低压操作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1m。(二) 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保护接地与保护零线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最基本的措施,正确掌握应用,对防止事故的发生十分重要。1. IT系统(保护接地)IT系统就是保护接地系统。IT系统的字母I表示配电网不接地或经高阻坑接地,

10、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外壳接地。所谓接地,就是将设备的某一部位经接地装置与大地紧密连接起来。保护接地的做法是将电气设备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的电压的金属部位经接电线、接地体间大地紧密的连接起来。其安全原理是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以保证电气设备(包括变压器、电机和配电装置)在运行、维护和检修时,不因设备的绝缘损坏而导致人身事故。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在这类配电网中,凡由于绝缘损坏或其他原因而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外,均应接地。在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一般要求保护接地电阻R4欧姆。当配电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容量不超过100KVA时,要求R10欧姆。2. TT系统我国

11、绝大部分地面企业的低压配电网都采用星型接法的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配电网。这种配电网能提供一组线电压和一组相电压。中性点的接地RN叫做工作接地、中性点引出的导线叫作中性线也叫作工作零线。TT系统的第一个字母T表示配电网直接接地、第二个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外壳接地。TT系统的接地RE也能大幅度降低漏电设备上的故障电压,但一般不能降低到安全范围以内。因此,采用TT系统必须装设漏电保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并优先采用前者。TT系统主要用于低压用户,即用于为装配电变压器,从外面引进低压电源的小型用户。3. TN系统(保护接零)TN系统相对于传统的保护接零系统。典型的TN系统,一般地,PE是保护零线

12、,Rs叫作重复接地。TN系统中的字母N表示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配电网中性点之间,亦即与保护零线之间紧密连接。保护接零的安全原理是当某相带电部分碰连设备外壳时,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相短路;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短路保护元件迅速动作,从而把故障设备电源断开,消除电击危险。虽然保护接零也能降低漏电设备上的故障电压,但一般不能降低到安全范围以内。其第一位的安全作用是迅速切断电源。TN系统分为TNS,TNCS,TNC三种类型。TNS系统的安全性能最好。有爆炸危险环境、火灾危险性大的环境及其他安全要求高的场所应采用TNS系统;厂内低压配电的场所及民用楼房应采用TNCS系统。其他电击预防技术1

13、. 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双重绝缘指工作绝缘(基本绝缘)和保护绝缘(附加绝缘)。前者是带电体与不可触及的导体之间的绝缘,是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和防止电击的基本绝缘;后者是不可触及的导体与可触及的导体之间的绝缘,是当工作绝缘损坏后用于防止电击的绝缘。加强绝缘是具有与上述双重绝缘相同水平的单一绝缘。具有双重绝缘的电气设备属于类设备。类设备的电源连接线应按加强绝缘设计。类设备在其明显部位应有“回”形标志。2. 安全电压安全电压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不危及生命安全的电压。具有安全电压的设备属于类设备。安全电压限制是在任何情况下,任意两导体之间都不得超过的电压值,。我国标准规定工频安全电压有效值的限制为50

14、V。我国规定工频有效值的额定值由42V、36V、24V、12V和6V。凡特别危险环境使用的携带式电动工具应采用42V安全电压;凡有电击危险环境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和24V安全电压;金属容器内、隧道内、水井内以及周围有大面积接地导体等工作地点,狭窄、行动不便的环境应采用12V安全电压;水上作业等特殊场所应采用6V安全电压。3. 电气隔离电气隔离指工作回路与其他回路实现电气上的隔离。电气隔是通过采用1:1,即一次边、二次边电压相等的隔离变压器来实现的。电气隔离是安全实质是阻断二次边工作的人员单相触电时电流的通路。电气隔离的电源变压器必须是隔离变压器,二次边必须保持独立,应保证电

15、源电压U500V、线路长度L200m。4. 漏电保护(剩余电流保护)漏电保护装置主要是用于防止间接触电电击和直接接触电击。漏电保护装置也用于防止漏电火灾和监测一相接地故障。电流型漏电保护装置以漏电电流或触电电流为动作信号。动作信号经处理后带动执行元件动作,促使线路迅速分析。电流型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分为0.006A,0.01A,0.015A,0.03A,0.05A,0.075A,0.1A,0.2A,0.3A,0.5A,1A,3A,5A,10A,20A等15个等级。其中,30mA以上、1000mA及1000mA以下的属中灵敏度,用于防止触电事故和漏电火灾;1000mA以上的属低灵敏度,用于防止

16、漏电火灾和监视一相接地故障。为了避免误动作,保护装置的额定不动作电流不得低于额定动作电流的1/2。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指动作时最大分断时间。快速型和定时限型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要求。三、 静电危害及安全防护技术静电事故是工艺过程中或人们活动中产生的,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从传统的观点来看,它是火工、化工、石油、粉碎加工等行业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也是亚麻、化纤等纺织行业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及安全事故隐患之一,还是造成人体电击危害的重要原因之一。1. 静电的产生最常见产生静电的方式是接触分离起电。当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小于2010-8cm时,将发生电子转移,并在分界面两侧出现大小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