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106968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要目标。心理学认为,没有创造思维,就不可能有创新,就不可能获得较强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显然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是以创造思维为前提的。传授物理知识、训练技能、进行方法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进行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是基础物理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当今物理教学改革

2、、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所以,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任务。(一)社会需要创新人才21世纪是一个充满了挑战与危机的新世纪,也是高新技术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世纪,这个新的世纪对人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具有创造性、能与人合作共事和拥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新型人才。联合国“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这四大支柱导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同生活,其中的三项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和学会生存)可以用“创新能力”来概括。另外,美国教育技术CEO

3、论坛第4年度(2001)报告中也明确指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应包括以下5个方面: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再如,1991年10月召开的国际创造学大会上各国代表所取得的共识是“创造力开发是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我国政府也日益重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如国家主席江泽民在1998年2月的一次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1999年6月的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主席又进一步强调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

4、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由此可见,“创新”不但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而且也成为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性人才。(二)学校已有的研究基础1、课题研究中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研究,原国家教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会学习”研究的子课题,后来改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研究课题。科学研究实验课题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培养学生作文能力、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培养学生言语交际能力和高中语文活动课实践与探索。2001年8月,三各课题结题,均通过专家组鉴定。2001年10月,均被巴中市人民政府评为巴中市首届普教教学成

5、果三等奖。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物理教学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平昌县“十五”期间科学研究实验课题)。研究周期为2000年至2002年。2003年5月,通过专家组鉴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知研究(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该课题于2003年9月结题,结题材料已上报,在鉴定之中。巴中市“十五”期间首批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研究)和平昌县“十五”期间科学研究实验课题电化教学设计整体优化中学地理教学的方法和作用,研究周期均为三年现已结题。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证研究的子课题

6、基于网络环境下优秀电影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该课题研究周期五年在运行之中。四川省“十五”期间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提高贫困山区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巴中市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化学实验的整合研究、巴中市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研究、平昌中学“十五”期间科学研究实验课题电化教育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优化、平昌中学“十五”期间科学研究实验课题育身育心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平昌中学“十五”期间科学研究实验课题多媒体优化组合与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研究,这些课题研究周期均为三年在运行之中。以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索创新课堂教学结构(原文共3100字),在创

7、新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良好的教学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后盾,构建创新教学结构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创新氛围(师生平等的交流的氛围和学生协作学习的氛围)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的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技巧。分别发表于中小学电教2001年9期和香港当代教育2001年6期。2001年8月11日泰国泰华文化教育基金会、海南省教育学会、泰国东方文化书院、泰国中华总商会、际教育交流中心、中国中央教科所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国际华文教育论坛暨华人教育家成就颁奖大会上交流,分别被评为学术论文优秀奖和教育科研奖。2003年11月该论文在

8、北京市崇文区天龙东里小学上刊登的运用教育美学原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学结构研究开题报告一文所引用。的结题报告(原文共2500字),分别发表于四川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l期和中小学电教2003年2期。2003年2月,该论文在吉林长春中小学电教电子版上刊登。物理转转棋(原文共1000字),物理转转棋具有新颖性、实用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是少年儿童理想的玩具之一。制作方法简单:用木头做36枚象陆战棋子那么大的棋子,并涂上黑颜色。分别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漆在棋子上写上动物的名称如:狼、虎、蛇、鼠各一枚,鹰、羊、免、鸟、蛙、鹿、虫各两枚(共36枚,各18枚)。比赛只能两人进行。棋子只要至少经过一个圆弧,才能“

9、吃”对方的棋子。棋子被对方“吃”光了的;或双方都有棋子,但都无法“吃”对方的棋子,棋子剩得少的;或到最后所剩的棋子无路可走的,这三种情况之一者算输方。原文分别发表于湖南省科协主办的第二课堂1991年l期和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二课堂1991年9期。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原文共5000字),分别在2002年3月23日至5月28日出版的中学生学习报(17)上连载。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别控制的两种遗传病结合在一起遗传的例题辨析(原文共2000字),在2000年3月出版的中国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书上发表。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原文共1500字),在2000年9月出版的中学生理科应试书上发表。

10、遗传病机率快速解答、蛋白质专题复习(上下)和呼吸作用知识的深化复习(原文共3000字),文分别发表于招生考试报2002年12月2日、2003年1月21日和2003年10月14日第三版。植物根系吸水的动力根压、高中物理新旧教材实验部份的比较研究、细胞质的流动、呼吸作用知识的深化、种子含水量与呼吸作用(原文共3500字),文分别发表于物理报2002年12月25日、2003年1月20日、2003年4月18日和2003年10月28日第三版。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和试析单性结实(原文共1500字),文同时发表于中学生理化报2003年10月18日第三版。种子含水量与呼吸作用、水分和矿物质元素呼吸的区别与联系、

11、CO2与光合作用碳循环和与DNA相关的计算题例析(上、中、下)(原文共5000字),文分别发表于中学生学习报2003年10月18日至2004年1月18日第三版。3、课件获奖课件苯酚2000年12月5日分别获巴中市教育委员会二等奖。课件巴黎的桥和平分已知角,2001年10月1日分别获中央电化教育馆优秀奖。课件The visit to Monkeyisiand、原子的核外结构的发现和地球的运动2001年6月8日分别获巴中市教育委员会一等奖。课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鸟类的多样性2001年6月8日分别获巴中市教育委员会二等奖。4、实验研究的条件实验经费:由学校承担实验所需的一切经费。设备设施:由学校向

12、研究课题组提供实验所需一切设备、设施。研究队伍:本课题除有一支实力较强的研究队伍外,还建立课题研究小组,顾问指导小组和领导小组。我校教学设备齐、师资队伍整齐,力量强,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积极上进的教育群体。二、国内外研究状况(一)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状况一般认为,英国生理学家高尔顿于1869年发表的遗传的天才一书是最早的关于创造力研究的系统科学文献。但是作为创造力核心的创造性思维,则比这晚的多,一般把1945年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沃拉斯发表的思考的艺术作为这一领域开创性的研究标志。1950年吉尔福特在美国心理学年会上发表了题为“创造性”的著名演讲后,这一领域的研究就开始空前繁荣起来。1967年,吉尔福

13、特提出了人类“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指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就是“发散思维”,并进一步提出了发散思维的四个主要特征,即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精致性,这一成果至今仍广为应用。1988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滕伯格提出“创造力三维模型理论”(智力纬、认知方式纬和人格纬),其中的智力维被看作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模型。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可谓各有成果,各自从不同方面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这些研究有的只涉及了创造性思维的一个要素,过于狭窄。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非随意创造性思维的“内外双循环(DC)模型”,并出版了专著,对创造性思维的纬度、心

14、理操作过程以及培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可用于实际教学过程的、关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理论、指导策略和方法。我们认为这套理论是比较科学和实用的。除了以上的理论研究外,世界各国也一直进行着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实际探索。其中有的国家从学科入手开展研究,例如南斯拉夫就曾试图通过组织专题单元教学和活动,整合不同学科和文化内涵,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其身心健康。还有澳洲小学也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活动。他们主要是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设计了一系列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案例。还有从培养创造性的方法入手进行研究的,例如“头脑风暴法”、“开放式提问”等鼓励发散思维的方法等等。意大利某中学老师就曾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

15、结摸索出几种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方法;美国有关学者还曾发表过增进创造性的100种方法一文,在七种分类的基础上,介绍了培养创造性的一些方法。在我国,伴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关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高度的重视,特别是在政府的要求和呼吁下,关于创造性的研究和探索更是空前高涨,从幼儿、小学一直到大学,从普通教师到专门的研究人员,人们纷纷开始关注创造性的培养,也出现了许许多多这方面的文章。纵观这些文献,我们发现,这些探索和研究大多是一些经验、方法以及体会之谈,有的是从学科的角度,有的是从策略角度,有的只是涉及了创造性思维的一个要素,即发散思维,还有的就直接把发散思维等同为了创造性思维,从总体上来说,这些研究都还停留在一个初步探索的层面上,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而完整的操作体系。至于从教学系统设计的角度来研究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更是屈指可数。(二)教学结构研究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思想,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是教育界(特别是在中小学老师中)往往把教学活动进程的结构(教学结构)习惯地称之为“教学模式”。在我们的文献调研中,经常会出现“教学模式的结构”和“教学结构的模式”等术语,这种情况说明大家一直都认为它们是一个概念,从未加以区分过。所以历史上一段时期内对教学模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