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五工作总结和未来五打算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104500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政局五工作总结和未来五打算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民政局五工作总结和未来五打算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民政局五工作总结和未来五打算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民政局五工作总结和未来五打算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民政局五工作总结和未来五打算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政局五工作总结和未来五打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政局五工作总结和未来五打算(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工作总结和未来五年工作打算区民政局一、过去五年期间主要成绩及基本经验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全区的中心工作,以亲民化的工作理念和全面创新的工作思路为先导,对各项民政工作做了许多新的、有益的改革与尝试,各项民政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和政治权益,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稳定,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社会救助覆盖城乡,成效显著1、进一步完善救灾工作制度一是不断完善救灾救济工作机制。根据市、区有关自然灾害救助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局迁安救济的救灾任务,制定下发了我区民政局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我

2、区民政局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工作规程,并指导乡、镇、办制定了本级救灾预案;采取一系列措施,整合发挥各有关部门救灾资源整体合力,将自然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二是按照逐级落实救灾款匹配的要求,坚持救灾资金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积极筹措、及时下拨救灾款物。2005-2009年,累计救济灾民2万人次,有效地保障了灾民的基本生活,促进了灾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三是在安排好灾民生活的同时,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自救活动,实现救灾工作目标。2、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1996年,我区开始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5年至2009年,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20元调整为285元(调整4次),全区累

3、计保障低保对象30977人次,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481万元。2005年7月,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改为农村低保制度,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2007年的150元。2008年,根据户籍制度的改革,即全市户籍实行一元化管理的现状和我区两乡(镇)大部分村实行村改居的状况,在全市率先实行城乡低保一体化管理,农村低保全部按照城市低保标准执行,实行城市低保管理。在低保工作中,一是深入推进城乡低保一体化管理,低保标准实行城乡并轨。二是实行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街道办事处(乡镇)、区民政局三级管理,严把调查、审查、审批关,保证辖区困难群众随时申请,随时审批,应保尽保。三是强化公示制度,增加低保工

4、作透明度。实行张榜公示制度;在社区(村委会)、街道办事处(乡镇)、区民政局设立三级低保监督热线电话,方便群众政策咨询和反映问题,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成立低保评审委员会和评审小组,负责对辖区内有异议的低保申请对象进行评议,监督本辖区低保政策的执行情况,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四是实行定期审验制度,加强低保动态管理。每年年初坚持对全区低保对象进行重新审核认定工作,并根据低保对象年龄、劳动能力、健康状况,对低保对象实行A、B、C分类管理。对家庭收入发生变化的低保对象及时办理增、减、停发手续。五是严格发放手续,全面实行社会化发放,确保低保对象按时足额领取低保金。六是认真

5、落实分类施保和医疗救助制度。已向近千名孤老、孤儿、一级残疾人、在校大学生、70周岁以上老年人增发了补助金,向低保对象发放大病救助金160余万元,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了实际困难。七是配合有关部门,宣传和落实好低保各项优惠政策。2005年至2009年共为低保对象子女出具证明2289人次,享受教育减免和救助政策;为低保对象177人次开具证明减免火葬费用;向低保对象发放水费、取暖、天然气等各类补贴380余万元。八是将低保各类材料立卷归档,按时上报各类报表。九是注重加强低保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学习,严肃工作纪律,明确职责,责任到人,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切实保障了辖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3、城市低收

6、入家庭救助工作2008年,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郑政200828号)、郑州市城市低收入家庭救助实施办法(试行)要求,积极开展低收入家庭救助工作,认真做好低收入家庭救助认定、发证等工作,并积极配合房管部门,落实廉租住房救助政策,至2009年全区累计保障低收入家庭2834户7931人,累计向房管部门报送申请廉租住房的低收入家庭资料2200余户。4、探索建立爱心110“四个一”救助新模式,全面完善我区社会救助体系2008年,我区开通了爱心110救助热线,着力在关爱城乡弱势群体、推进社会救助体系、打造爱心城区上下功夫,取得了突出成绩: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套便捷高效、传递爱心的“

7、四个一”社会救助体系新模式,即:一条“爱心110”热线、一张全覆盖的“爱心110”捐赠救助网、一支“爱心110”志愿者救助队伍、一个“爱心110”捐赠救助“回音壁”。 我区社会救助体系新模式建立以来,已募集社会捐款500余万元,物资50余万件,发放救助物品30余万件,辖区万余名低保户、农村五保户、优抚对象等得到了帮扶和关爱。进一步丰富了“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惠及城乡、扶危济困”的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医疗、住房、教育、司法和就业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灾害救助、临时救助、应急救助和社会扶助为补充的大社会救助体系。2009年,国家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副主

8、任冯秋婷,国家民政部救灾司司长米勇生、福利司副司长王素英等上级领导多次到我区考察,对我区的社会救助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10年元月,我区成功举办了全国社会救助体系新模式研讨会,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米勇生等国家、省、市领导和有关专家对我区社会救助工作给予高度赞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郑州日报等新闻媒体也先后对我区建立的社会救助体系新模式进行了专题报道。2010年5月,我区创建全国爱心城区活动正式启动,将全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推向新的阶段。5、建立起临时困难救助制度对城市低保家庭和农村特困户因遭遇严重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的,视困难程度,按规定给予临时救济

9、。6、建成我区中心敬老院,加强五保供养工作力度2008年,我区政府投资1200万元,按照星级宾馆标准,建成了该区中心敬老院。敬老院规划用地80亩,一期占地30亩,总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设养老床位300张。每套房间内设有独立卫生间,并配有空调、电视机等供老人取暖纳凉、休闲娱乐物品。除食堂、浴池、理发室等基本生活设施外,院内还有医疗室、图书室、娱乐活动室、门球场、种植园等场所。通过大手笔投入与高规格建院,进一步改善了全区五保老人的居住条件,丰富了五保老人的物质精神生活,实现了入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二)双拥军休优抚安置工作跃上新台阶1、深入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区”活

10、动2005年以来,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始终把军政军民团结作为不变的主题,坚持不懈地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区活动,形成了军政领导高度重视,双拥意识深入人心,双拥活动丰富多彩、社会各届普遍参与的双拥工作格局。在2008年全市开展的双拥模范城评比中,喜获“双拥模范区”的荣誉称号,区民政局也在2009年度被评为 “学习郑州、宣传郑州、建设郑州、保卫郑州”“学习驻军、宣传驻军、热爱驻军、支持驻军”的“双四”活动先进单位。2、认真贯彻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维护优抚对象合法权益认真学习贯彻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2007年度集中完成了对辖区参战退役人员、部分原8023部队及其他参加核试验退

11、役人员的核查、登记工作。并及时对生活困难的两参人员发放定期补助。2008年完成了全区优抚对象定期抚恤、补助金的社会化发放工作,实现了由财政直接到个人帐户,减少了发放程序,使我区民政优抚经费的管理使用更加规范。2009年度完成了对全区各类优抚对象的医疗情况摸底调查,并为每个人建立了详细的医疗及家庭经济情况档案,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了“我区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暂行办法” 、“我区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逐步实行优抚对象住院医疗费“一站式”结算服务,解决了优抚对象的就医难问题。3、建设和完善我区军队离退休干部管理所2007年,在已建成的炮院军队离退休干部管理所的基础上,创建成了测绘学院军队

12、离退休干部管理所,通过规范的管理与到位的服务,落实军休人员两个待遇(政治、生活待遇),及时了解他们生活、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工作。2009年度,一是按照市军休办的统一安排,全面启动了军休干部房改工作,完成了军休干部房改工作的宣传发动、情况摸底、信息采集、数据录入等基础工作,已进入上报审批阶段。二是通过多次与区财政局、区人劳局协调,向区政府请示,分三次拨164万元,为无军籍职工调整补发了2001年2006年的部分补贴,解决了多年来无军籍职工们最为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为部队解除了后顾之忧。三是为他们全部办理了医疗保险卡,就医买药可以直接刷卡消费,不用再到医保中心报销,方便了他们就医

13、看病。四是为生活困难的无军籍职工遗属办理发放了困难遗属补助,成为我市第一个用区财政为无军籍职工遗属发放补助的县区。4、认真做好退伍兵报到和优待安置证发放工作我区复员退伍军人接收安置办公室2006年成立以来,共为省市区计划入伍士兵发放了优待安置证近1600人,06年、07年、09年组织辖区未安置退役士兵参加我区安置城镇退役士兵考试;共择优录取62名退伍士兵安置到区属单位工作。07年、08年共为113名退役士兵办理了自谋职业手续,共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费3270633元。09年共为27名退役士兵办理了自谋职业手续,共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费1119575元。建立农业退役士兵档案,共接收农业退役士兵档案2

14、13份,并为其办理了退伍报到和档案接收手续。(三)做好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工作1、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工作2008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采取差额、公开、民主、无记名投票选举,完成了全区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一批政治素质好、思想观念新、文化层次较高,年富力强、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能人”进入了村委会班子,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卓有成效。通过制定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及村民会议等会议规程;举办村两委干部培训班等措施,使得农村村民自治示范活动蓬勃开展。2、社区建设工作(1)加强社区队伍建设。2008年第三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功换届选举。共依法选举产生

15、社区居委会成员602人,其中主任85人,副主任126人,委员391人,含大学生社区干部31人;新当选的社区居委会班子中,社区主任、书记一肩挑的51人,占主任总数的60%,党员368人,占社区成员总数的61%,妇女干部440人,占社区成员总数的73%,大中专以上学历469人,占社区成员总数的78%,社区成员的平均年龄为35岁。 全区13个街道办事处居民直选、户代表选举和居民代表选举三种方式产生了新一届社区居委会,85个城市社区中采取直接选举的有21个社区,占社区总数的25%,采取户代表选举的有22个社区,占社区总数的 26 %,采取居民代表的有42个社区,占社区总数的49%。达到了市里对这次换届

16、选举方式的目标要求。(2)规范社区日常工作,制定社区工作制度汇编。2007,研究制定我区社区管理制度汇编,对社区成员的管理、考勤、考核、奖惩、学习培训、编写信息等方面进行了制度规范、制定了社区成员工资发放、社区办公经费拨付及使用管理、社区工作人员招录、社区成员养老统筹办理等办法。(3)社区办公经费及成员工资实行社会化发放。2007年元月,对社区成员统一办理银行工资卡,实行了社会化发放。做到了四个统一:统一发放标准及时间;统一发放方式;统一对社区办公经费的支出给予指导和监督(4)为社区成员办理四金,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从2007年元月份开始,我区为未办理过养老统筹或自己买养老统筹的社区成员统一办理了养老统筹,解决他们后顾之忧。2009年对选举产生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全部办理了“四金”,对过去在社区主任、副主任位置上工作多年退下来的老主任,除按市统一规定给予待遇外,逢年过节我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