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可持续发展规划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104031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9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可持续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桂林可持续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桂林可持续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桂林可持续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桂林可持续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桂林可持续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可持续发展规划(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桂林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7-203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桂林市人民政府2017年12月目 录一、前言1(一)编制背景1(二)适用范围和期限3(三)编制依据3二、发展现状4(一)基础条件4(二)突出问题7(三)发展机遇9三、总体思路与目标11(一)指导思想11(二)发展定位12(三)基本原则13(四)发展目标14四、重点任务21(一)加强景观资源保育,建设秀美山水桂林21(二)创新发展生态产业,打造经济繁荣桂林24(三)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安康和谐桂林26(四)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打造创新发展桂林28(五)拓展区域合作空间,建设包容开放桂林30五、保障措施32(一)加强组织领导32(二

2、)完善政策法规32(三)倡导公众参与33(四)强化服务管理33(五)加大资金投入34(六)健全考核机制34(七)深化合作开放35附件36I一、前言(一)编制背景桂林市地处粤桂湘黔四省区中心,行政区域面积2.78万平方公里,下辖6区11县,2016年末户籍人口为533.96万人,生活着苗、瑶、侗、壮、回等 5 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9.83万人。作为华南与华中、西部与东部、内陆与沿海连接交往的重要节点,桂林是国际旅游城市、国际旅游综合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中国面向欧亚、连接东盟的区域性文化旅游重要国际化城市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是内地经广西沿海辐射

3、东盟的重要枢纽,是全国首个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桂林拥有得天独厚的漓江山水生态景观资源,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是国务院命名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喀斯特是“中国南方喀斯特”系列的重要地貌形态之一,在世界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代表了“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演化史的完美过程,2014年以桂林山水为代表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但桂林地处西部多民族欠发达地区,面临着生态资源利用需求的日益增长和环境实际承载力之间的突出矛盾,景观资源环境保育任务繁重、生态产业发展步伐缓慢、可持续发展创新驱动能力不够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如何针对喀斯特地貌特征,促进景观资源的

4、可持续利用,推动生态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是桂林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也是中国乃至世界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类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推进可持续发展,是桂林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举措;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引领作用的内在要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桂林市全面保护好生态资源、发展好绿色生态经济、建设好国际旅游胜地的现实需求;是建设“宜游宜养的生态

5、之城”、“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活力迸发的创新之城”的发展途径;是桂林市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际行动,可以为中国、东盟乃至世界其它各国同类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样板和典型经验,讲好中国故事。本规划依据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进行编制,主要包括桂林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推进桂林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定位、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规划提出,要立足桂林资源禀赋和现实需求,以解决可持续发展共性问题为主攻方向,以区市联动、协同推进为实施路径,以

6、重大行动和重点工程为重要抓手,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着力破解发展方式、资源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统筹推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改善,使桂林成为“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宜业宜居宜游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现实样板,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桂林经验。(二)适用范围和期限本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指导桂林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行动纲领。本规划的适用范围为桂林市行政辖区,以漓江流域沿线的秀峰区、叠彩区、象山区、七星区、雁山区、临桂区、兴安县、灵川县、阳朔县、平乐县和恭城瑶族自治县作为核心示范区;以全州县、灌阳县、资源县、龙胜各族自治县、永福县、

7、荔浦县作为拓展示范区。规划期限为2017-2030年。(三)编制依据1.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2.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3.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4.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申报指引5.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9.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10.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11.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12.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

8、划13.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4.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三五”规划15.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经济发展规划(2015-2020年)16.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17.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8.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19.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桂林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1.桂林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22. 国家、自治区、市相关专项规划及文件二、发展现状(一)基础条件1.自然和生态资源独具优势。桂林自古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著称,是“国际旅游名城”和“生态山水

9、名城”。以漓江风光和喀斯特地貌为代表的秀美山水景观,是集中国自然山水资源精华的国际著名品牌,是全世界范围内发育最典型、类型齐全的喀斯特地貌,被誉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桂林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独具优势,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0.91%,建有12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2.7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15.36%,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8处,形成了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功能完备的自然保护区网络。2.人文历史底蕴深厚。桂林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国务院命名的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灿烂的文化遗产。其中,以甑皮岩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灵渠、相思埭为代表的古代水利科

10、技文化,以宋代、明代古城池格局为代表的古代城市建设文化,以名山胜迹、历代摩岩石刻为代表的山水文化,以靖江王城、王陵墓群为代表的明代藩王文化,以近现代革命遗迹、历史纪念地为代表的近现代文化,是桂林历史文化的精髓。市区范围内有文物古迹共552处,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7处,其中国家级5处、自治区级23处、市(县)级89处。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持续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已建成万元增收示范带6条,新增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14种、种植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6个、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

11、场28家,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48.6%。第三产业比重日益增加,“十二五”期末,服务业增加值达702.3亿元,年均增长7.6%,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达65.6%,比2010年提高了14.6%,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生态产业逐步向精品化、高端化、差异化转型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近5年接待入境游客年均增长8%,旅游总收入年均增幅达24.1%,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被纳入国家战略。4.生态环境保护初见成效。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4个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16个国家级生态乡镇、88个自治区级生态乡镇、168个自治区级生态村建设成效

12、明显。连续5年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评比中荣获第一,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十佳魅力城市”等荣誉,是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专项试点示范城市、全国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城市。5.社会民生事业不断进步。“十二五”期间,民生领域累计投入1060.7亿元,年均增长16.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68元,位居广西前列。农民人均纯

13、收入达到1036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0年的3.27:1缩小至2015年的2.78:1。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0.52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5.81万人次,获全国优秀创业型城市称号。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效果显著,“南通北畅、东拓西联”等工程取得重大进展,湘桂、贵广高铁建成通车,两江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即将竣工。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57亿元,减少贫困人口34万人。教育改革发展走在全区前列,全面实现贫困学生资助从学前到高等教育全覆盖,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84%、97%、91%。法治桂林、平安桂林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管理、

14、综治维稳取得新成绩,连续五次被评为“全国综合治理优秀市”,连续三次获得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二)突出问题桂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生态环境脆弱,景观资源保育任务繁重,生态资源利用需求的日益增长和环境实际承载力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桂林地处西南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底子薄,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环境治理、脱贫攻坚等存在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协调。1.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桂林总体经济实力偏弱,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水平低,中心城市规模小,辐射带动力不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艰巨。根据可利用土地资源综合

15、评价,桂林市约13.1%的国土为城镇建设用地,约33.6%的国土为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发展用地,可建设用地资源有限,且产出效率偏低,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生产总值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8%,低效用地再开发和集约节约用地潜力较大。传统增长动力减弱,新兴增长动力难以接续,土地、人才等生产要素资源约束趋紧,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进一步探索社会经济发展新路径。2.景观资源环境保育任务繁重。桂林拥有世界上发育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资源是桂林市最为重要的资源禀赋,“桂林山水”是中国和世界的共同财富。以现代旅游业为核心的生态产业是桂林市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这也势必会使桂林市对景观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但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现阶段桂林市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景观资源的保育能力不足,导致水体自净能力减弱、土地生产力下降、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成效不够明显,景观资源在生态、生产、经济等方面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弱化。3.生态产业发展步伐缓慢。随着旅游业需求多元化和品质化推动整个生态产业的消费升级,生态产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但桂林市旅游产业综合效益较低,产业关联度和企业竞争力较弱,旅游高端人才缺乏,旅游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