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江省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笔记精华版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103193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浙江省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笔记精华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最新浙江省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笔记精华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最新浙江省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笔记精华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最新浙江省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笔记精华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最新浙江省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笔记精华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浙江省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笔记精华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浙江省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笔记精华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编 政治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马克主义哲学的定义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 马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把辩证法同唯物论统一起来,并将其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中,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1. 列宁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 物质的运动(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与静止运动: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 唯物主义辩证法静止: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形而上学认为静止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

2、恒的3. 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4. 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科学实验和社会变革 of 26三、世界的普遍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发展(偶然性可能出现+必然性肯定出现)旧事物 新事物 更新事物 质变 新量变 肯定 否定(新的肯定) 新的否定(否定之否定) 矛盾(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间对立统一关系) 同一性:相互联结、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系统 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关系四、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感觉、知觉、表象)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新实践 (概念、判断、推理)五、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结构1.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

3、社会发展三因素:地理环境、人口条件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作用) 经济结构 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3. 人类社会结构 政治结构: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国家机关、政党及军队、警、法、监) 观念结构:不同步性、不平衡性、历史继承性、相互影响、对社会反作用 相对独立性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六、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变化要求的规律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商品和货币 具体劳动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1. 商品:劳动二重性 抽象劳动价值(表现形式:交换价

4、值)(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 2.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量来进行。 二、资本和剩余价值 1. 商品流通规律:商品货币商品(W G W) 2. 资本的流通规律:货币商品货币(G W G, G=G+G) 劳动力成为商品剩余价值前提条件 价值 使用价值 自身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繁育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接受教育和培训所支出的费用 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者工作时间 延长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绝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3. 资本的分类 不变资本c:

5、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 可变资本v: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三、资本的积累和资本的循环 1. 资本的积累 (1)简单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 (2)扩大再生产:大于原有规模的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3)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资本化2. 资本的循环 生产阶段 A(劳动力) GW PWG m 购买阶段 销售阶段四、垄断资本的经济实质和特征1. 当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便会从自由竞争中自然而然地生长出垄断,垄断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最深厚的基础。 垄断组织在经济中起决定作用 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2. 垄断资本主义特征 资本输出有了特别

6、重要的意义 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国家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总资本家” 资本本身已高度社会化3. 当代资本主义特征 资本已全面地国际化 国家对国际经济生活进行共同的干预产生了国经协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国家直接参与国际经济剥削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e 3 of 26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客观物质条件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2. 科学社创立的政治条件19C30-40s,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3. 科社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9C初空想社会主义学说4. 科社的诞生标

7、志1848年,马恩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1. 代表人物列宁 2. 标志:1917年10月,俄国的十月革命三、社会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1. 1949年底,南斯拉夫“自治的社会主义”道路 2. 20C50s,东欧国家相继开始改革3. 1991年8月,苏联垮台 4.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第一节 党史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其伟大胜利1.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2. 二大: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3. 三大:允许党人一个人名义参加国民党。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第一次国

8、共合作正式形成4. 1927年8月1日,先后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在全国广泛开展反对国民党的斗争5. 1934年10月10日开始长征,至1936年10结束。期间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会议,选举毛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中央总的责任6.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开始抗日战争。1941年-1943年间,提出十大政策,中心环节是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7. 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七大,制定了党的正确政治路线,通过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知道思想,选举产生以毛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8. 1946年7月至1947年2月,全面反攻国民党。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度黄河

9、,解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9. 1948年秋,中央和中央军委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0. 1949年3月,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二、党建立社制度的斗争及其对社建设道路的探索1. 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胜利完成2. 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 1956年4月毛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提出中国社会主义

10、经济政治建设的若干新方针4. 1956年9月,第八次会议,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 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5. 1957年4月,在全党开展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6. 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开来7. 1961年1月,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开始转入调整的轨道8. 1977年8月,第十一届大会,华国锋在政治报告中总结了党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9.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

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三、探索中国特色社道路的努力及取得的辉煌成就1.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 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知道思想的伟大意义3. 1982年9月,党十二届大会,邓“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 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5. 1987年10月,十三

12、大,比较系统阐述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定了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6. 1992年10月,十四大,概括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确立了邓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该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 1997年9月,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全党继续前进的旗帜8. 2000年2月,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节 党的建设理论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和根本宗旨1.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

13、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 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自己的行动指南3. 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党的纲领和路线1.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醋精共同发展2. 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

14、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三、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四、党的纪律和党的团结统一五、党员和党的干部 第三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含义、形成和发展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1. 毛是马列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2. 马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3. 毛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二、毛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 时代背景20C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2. 毛的产生和形成,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产物3. 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新的社会生产力和工人运动的发展4. 思想理论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5. 实践基础领导的人民革命三、毛的形成与发展1. 萌芽时期: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 2. 形成时期: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