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思潮自己整理12月30日考试笔记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102012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社会思潮自己整理12月30日考试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当代社会思潮自己整理12月30日考试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当代社会思潮自己整理12月30日考试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当代社会思潮自己整理12月30日考试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当代社会思潮自己整理12月30日考试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代社会思潮自己整理12月30日考试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社会思潮自己整理12月30日考试笔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评尼采“精神三变”说精神应该先变成骆驼,再变成狮子,最后变成婴儿。骆驼,忍辱负重,意志的强健有力,忍耐考验(卢梭: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狮子,反抗,否定既有价值体系。丛林之王,有王者风范,是权力、威严、刚毅的象征。婴儿,超越。无欲望,无忧愁,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二 尼采与叔本华在人生悲剧上分歧?1 叔本华认为,人生从整体看是悲剧,从细节看具有喜剧的性质,两者结合起来看人生,是“悲剧在喜剧中上演”;尼采认为,人生从整体看是喜剧,短促的悲剧迟早要归入永恒的生命喜剧中,也就是说“喜剧在悲剧中上演”。2 叔本华看重的是个体化原则的破灭,而尼采看重的是大写的人的生命本质,个体重新融

2、入原始的统一性。悲剧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解放人的心灵,迫使生命的抗争。3 悲剧可以导致深刻的灵魂,它有助于人们的冷静的反思中去发现和揭示生命自身的内在矛盾,尤其是生命发展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转换过程。尼采认为痛苦导致人生的悲剧,而悲剧的本质不是痛苦本身,而是生命的欢乐和力量过度丰盈。三 东方不死鸟?哲理?现实意义?“战胜自我”就是要敢于揭示人生的悲剧本质,并以酒神精神去战胜悲观主义的人生态度,从而使精神达到“凤凰涅磐”的境地。“涅磐”,佛语。指熄灭“生死”轮回而后获得的一种精神境界。“凤凰涅磐”也被称为“东方不死鸟”。 第一, “战胜自我” 是生命意志的再生,但不是生命意

3、志的停息。第二,“战胜自我”是个体的生命对崇高感的追求。第三,战胜人生的悲剧,需要有勃发与冲动的 “酒神”精神。四 为什么说,痛苦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重要财富?评价?1 尼采指出,人生的痛苦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人类对生命的观察越深,对于受苦的观察就越深。”生命是一条毯子,苦难之线和幸福之线在上面紧密交织,抽出其中一根就会破坏整条毯子,整个生命。 伟大的幸福正是战胜巨大痛苦所产生的生命的崇高感。2痛苦是人的一种财富:其一,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解放人的心灵,迫使生命的抗争。其二,痛苦可以导致深刻的灵魂,它有助于人们的冷静的反思中去发现和揭示生命自身的内在矛盾,尤其是生命发展的肯定、否

4、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转换过程。尼采认为痛苦导致人生的悲剧,而悲剧的本质不是痛苦本身,而是生命的欢乐和力量过度丰盈。五 何谓酒神精神?Why?实质?朱光潜的观点及日神评价?1尼采的“酒神”精神具有三个特征:其一,追求生命本能的冲动;其二,追求生活意义中的沉醉状态,即 神圣的“舞蹈”(行动人生)和欢笑(一种直面人生的态度);其三,追求一种完全忘却自我的境界, 即通过否定个体化原理,而对整个生命意志的肯定,从而给人以“个体毁灭的快感”。2尼采用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形象,来说明个人解体而同作为世界本体的生命意志合为一体的神秘的陶醉境界。酒神精神达到了肯定的极限,它肯定万物的生成和毁灭,肯定矛

5、盾和斗争,甚至肯定受苦和罪恶,肯定生命中一切可疑可怕的事务。总之,肯定生命的整体。3国内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把尼采的这种酒神精神解释为人生的一种态度,也是演戏的态度,即注重行动的态度。在他看来,酒神代表放纵, 代表生命本能的释放。人类受酒神精神鼓舞,发泄他原始的本能,沉溺在狂欢、舞蹈之中。(人在这时候不复是一个艺术家,他已经变成一件艺术品。这一切只有在日神的慧眼中才能真正成为“一件庄严的艺术品”。 ) 4另一种人生态度则是日神阿波罗精神,即凭高静观的态度,也是一种看戏的态度,更是一种理性思考的态度。日神看重的是和谐、限制、与哲学的冷静。在静观中获得审美的或艺术的忘我之境,而不是在外在生命表现的躁动

6、中进入超越境界,可以说它有着中国色彩的审美理想。六 何谓超人?如何理解“上帝死了、重估一切价值”?1 “超人”指的是未来的新物种,不是现存的或历史上的伟大超凡的人物,而是指人走向未来的一种目标。(超人是一种目标:“人是生长在动物和超人之间的一根绳子,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是一座桥梁,而非目的;人之所以可爱,是因为它是一种过渡,一种毁灭。” ) 超人具有如下规定性:其一,超人是超越自身而获得最大价值的人;其二,超人如大海,可容纳世人一切善与恶;其三,超人是闪电,是疯狂;其四,超人代表了世界的意义,它的伟大之处在于拯救人类;其五,超人离群索居,孤傲,挺拔2 “上帝死了” 有三重含义:其一,宗教殿堂中

7、的“上帝”偶像,已不值得崇拜;其二,西方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应当接受批判和否弃;其三,延续上百年的西方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崩溃了。 3 “重估一切价值”第一,上帝死了,表达了一种历史相对主义意识:宣布过去的一切旧原则、旧秩序失效,人类什么事都可以做。脱离规范性的过去及其固定标准,传统不具有提供样板供当下人模仿或暗示人们必须遵行的合法权利。第二,上帝之死提供了建立新价值观的机会。新的价值原则应是“忠实于大地,倾听健康肉体的声音”。即,倾听具有强大的生命意志力、具有酒神精神,具有不断破坏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权力意志的人的声音。(新的价值原则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下个世纪(20世纪)的人类,将是大灾难的

8、人类,西方人将在精神世界里遭受更为严重的摧残。唯有新的价值原则,才能使西方人有心理准备,拥有战胜现实命运的动力。 )七 两种存在有何不同 (重点)1 人是一种自为的存在,而不同于物,物是自在的存在。所谓自为存在就是指人有主观性,自我意识,他有一种纯粹的预谋,向往和志向。其特点是:非实在性(没有具体形态),自由性(不受任何限制),它动性(它是开放的,有着干预外界的本能),多变性。2 而作为物的自在的存在,是指自我之外的外部世界。这种外部存在有以下特点:1)无可名状(是一个没有目的、没有意义的绝对存在);2)偶然性(所发生的一切无规律,无时间延续);3)被动性(物质世界本身缺乏自己运动的活动)。

9、3 自在与自为有如下的关系:其一,自在只有通过自为才有意义;其二,自为,就是通过现象学胡塞尔的方法,摆脱一切先决条件,凭直觉来发现本质的方法,自为的出发点就是反思前的“我思”。自为存在的人由于自身的特点,它来到这个世界后,会通过自身意向的选择和行动,逐渐产生了自身的规定,但人又本能的不断超出自己设定的界限,直到生命结束,行动停止,这时,它一生行动轨迹的累加,也就是这个人的本质。(因此,萨特指出:“存在先于本质”,人生之初,除了主观性,空无所有,人只有通过选择,使自己获得各种现实的本性。)八 萨特说“人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认知?(要结合大学生自己)萨特认为,人的存在,最根本的活动就是选择活动。

10、所以,人的自由就是选择自由。他说,我要永远的选择自己,否则就要变成自在的存在了。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他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命运,选择自己的职业,自己的所作所为。连不自由也是一种自由的选择。九 萨特自由哲学1内容:自由哲学的第一原理“存在先于本质”自由哲学的核心内容:1)人的存在就是人的自由,自由是人生而有之,而不是争取得来的。2)自由就是选择的自由 3)自由选择具有排他性2 积极意义:第一,萨特的自由观抓住了现实社会的不自由的状况,强调人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可选择性。 第二,萨特指出的“他人即地狱”,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揭露了二战期间西方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相互背离、相

11、互倾轧的本质关系。2)局限性 第一,他把自由看成是纯思想、精神领域,从而抹杀了自由其它的规定性。实际上,人类存在着各种含义的自由:政治自由、经济上的买卖自由、通商自由、法律上的自由人等。第二,萨特认为人生下来就有自由,但他对这种解释比较粗糙。实际上,人刚刚来到世间,尚未脱离原始本能的关系。就整个人类而言,远古人尚未确立个人感,更无“个人化”的进化过程,人类仍然依靠自然的原始关系,谈不上自由意识和具有自由意识指导下的自觉行为。实际上,存在着两种意义上的自由 A . 脱离生物本能意义上的“解脱自由”B . 人类学意义上的“自由”第三,萨特认为自由是没有限制的, 是排他的 ,这显然是十分错误的。自由

12、只能是对必然的认识,离开必然性、规律性,就不可能获得自由。自由从本义上也不是排他的,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利己与利他的互动,才能获得真正自由。十 弗洛伊德“无意识论”1 内容无意识,指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表现为“不由自主”、“情不自禁”、“不能自制”、“不知不觉”、“不加思索”等特征。无意识有五个特点原始性、主动性、非逻辑性、非语言性、非道德性2 积极意义开拓了心理学、哲学研究的新方向,深化了人们对精神世界的多层次认识,它使我们感到意识和理性决不是生活中的唯一存在。3 局限无意识理论过分夸大心理的非理性因素,过分贬低了理性的作用。把意识和理性降低到了受无意识雇佣的奴仆地位,从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

13、个极端。十一 弗洛伊德 三我理论1 本我 本我的构成是被称为力比多的原始生命本能,它无条件地按照快乐原则行动,没有道德是非和时空限制,无所顾忌地寻求本能需要的最大限度的满足和心理刺激的彻底消除。 2 自我人的欲望满足,受外部环境制约,自我充当了本我和外部世界关系互动的仲裁者。本我的冲动,往往受外界惩罚而导致紧张和痛苦,自我是调节器,它的功能是结合本我的各种意图,找出最能够实现那种意图的条件,从而完成任务。3 超我超我作为一种人格,它既不像本我那样完全受人的欲望的驱使,也不像自我那样,具有人与外部环境的可调节性,它是人的一种良心和是非感,来源于人的童年时代父母的管教和规则。4三者区别本我“非要出来”,按照快乐原则行事; 自我“等一等出来”,按照现实条件行事; 超我“有规范的出来”,按照至善原则行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