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专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101665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媒体专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数字媒体专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数字媒体专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数字媒体专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数字媒体专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字媒体专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媒体专业发展规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类专业五年发展规划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支柱产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中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要加快发展生产服务业,“加强信息服务,提升软件开发应用水平,发展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信息安全服务和数字内容服务,发展地理信息产业”; 大力发展生活服务业,“加快建设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目前江苏省信息类专业市场需求很大,如软件技

2、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虚拟仿真、动漫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包括数字媒体、虚拟仿真两个方向)等等。尤其是物联网专业是国内许多院校的热门专业,我院也已申报此专业并与明年招生。因为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实施,大量基础建设不断增加,需要大量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专门人才,计算机类专业因为应用范围非常广,仍是各高校办学的热门专业,因此计算机类专业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及计算机类专业所涉企业与公司需要,以社会评价、企业满意率和招生就业率作为衡量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标准,以“专业项目+服务”的校企合作、“产

3、、学、研”结合的专业建设模式作为专业培养特色,以学生基础素质、专业素质、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结构,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岗位需求实践教学,培养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等技能人才,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创新,构建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二、专业人才的培养原则1实用性原则,即为社会培养急需的高等实用性设计人才,服务当地经济建设;2技能性原则,即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的专业人才;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即将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习、实训,参加社

4、会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3复合型原则,即将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与运用传统的技术、方法结合,将传统的教学内容与多学科的内容交叉融合;4可持续发展性原则,即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今后的学习、发展能力。三、实训条件建设目标:进一步改善实训条件与环境,形成能适应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实习实训教材和与其相对应的管理机制,突出体现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训环节,达到实训教学的目的,建成一流、开放式的实训基地,保证建设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的需求。1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改善现有实训设施、设备,通过修复和改造完成原有实训设备的使用率。 添置新的设备,满足一般企业用人技能标准

5、所达到的教学需求。 添置新技术、新工艺设备,引进最新的设备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求。 提高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利用效率,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现有实训室20个,通过5年建设使校内实训场所达到不少于30个。以上设施、设备项目达标率和开出率达到100%,完好率达到90%以上。2进一步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设立专业人员进行设施、设备管理与维护。3在目前校外22个实训基地的基础上,5年内完成建设并达到30个实训基地。四、教学团队建设目标1教学团队目标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影响、学术实力、团队特色,教学和科研成果较多的专业团队;并为学院计算机类专业建设、队伍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争取形成5支教学团队。与其它专业教学团队建

6、设相互借鉴、团结协作,不断加强团队凝聚力,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动力。2课程建设目标适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重点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校企共建的原则。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实际,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才、能工巧匠全程参与方案的制定。认真研究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就业岗位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以实际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及教学内容,确保课程设置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具有实践性、职业性和前瞻性,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 科学分析的原则。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7、目标要求,对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科学地、系统分析,按工作过程将各项能力分解为形成这些能力的知识体系和对应的课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实训项目,统筹考虑进行教学内容选取。以真实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合理设计实训、实习等关键环节,融“教学做一体”,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种教学活动,形成符合教学规律和专业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 必须与够用的原则。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之比达到1:1。在课程的设置与内容的选取上,以满足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训项目所需知识够用为原则。 “双证书”原则。重视拓展学生实践课程和职业资格考证课程的建设,设置相对应的职

8、业资格证书,将“双证书”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在校期间取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性原则。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的培养,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积极推行工学交替、订单培养、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达到职业标准操作规范。3科研建设目标以教研室为单位,利用教研例会,开展教育教学规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等研究,要求所有教师不定期深入企业(公司),进一步掌握行业动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支持和鼓励教师参与项目、课题研究,争取五年内完成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5个,校级立

9、项课题10个,力争有教研教改成果在本校进行推广,并能产生比较明显的效果;力争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50篇以上,教师年人均公开发表论文1篇以上。五、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一)专业建设模式1以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加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中心,项目驱动,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项目服务”的专业建设模式。2根据每个流程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态度建立教学模块,以案例教学为主体结合项目教学、现场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实践性教学开发课程,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3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10、,进一步完善课堂与课外,教室与工作室相结合的教学实训体系,引入项目进行实际演练,提升学生技能水平。4校企共建专兼职教师队伍,形成以专业带头人和专业名师为龙头、骨干教师为核心、合格教师为基础的思想素质优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技术应用能力强的教学团队。5建成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的教学团队;建成以专业名师、专业骨干教师、现场专家为核心的一流“双师”教学团队;建成以科研骨干为核心力量的科研小组。6与多个企业(公司)“共建、共享、共赢”,创建模拟仿真与真实职业环境相结合的开放型专业实训中心。7加强职业生涯设计教育,根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态度要求,进一步完善三方审核的评价体系,多方位考核评价学生

11、。8实行双证书制,要求学生取得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多媒体设计师、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以上等职业技能资格认证。9加强与各行业协会、企业的联系,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修订本专业的培养计划,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现“专业+企业+师生员工”的专业建设模式。10重点加强 “订单式”办学培养模式的实现。(二)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模式以岗位核心能力为出发点,继续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具备完善的计算机类专业实习、实训、研发的功能,领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软件技术开发、CI企业形象设计、产品包装设计技术,仿真与真实职业环境相结合的开放型、共

12、享型实践教学基地。做到实习、实训设施、设备技术含量高,达到当前企业现场设备的一般水平,实习、实训设施、设备项目达标率和开出率达到100%,价值达标率达到80%以上、完好率达到90%以上。通过“自建、共建、捐建”,与相关企业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使校内外实践基地成为专业教学的有效延伸,完善物联网专业实验中心建设,增建4项工作室,1个创意中心,建立22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共享、共赢”。建成“标准化、产品化、共享型”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如优秀作品资料库、电子教案库、以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习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方案等要素构成的管理材料库、教学课件库、各类材料实物库、电子

13、档案库、广告样板电子库、家具成品电子档案库等,并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专业项目服务”的模式,进行专业改革与建设项目的实施,制定专业标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力争建成具有知识产权的专业教学软件包,通过公共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教学培训共享与社会服务。(三)课程体系5年时间内构建核心课程群的数字化教学系统,形成核心课程群的教学资源库;编写专业教材15本和多媒体教材5本,完成专业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及资料;制定核心课程的质量标准,为构建课程质量评价与考核体系提供依据。六、专业建设内容(一)实验实训条件建设1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1)具体目标进一步完善物联网专业校内综合实训室:包括传感器与智能节点

14、实训室、传感网工程应用服务实训室、传感网数据中心实训室、传感网网络技术实训室。数码摄影实训室、艺术设计创意中心、一体化实训室以及13间多媒体教室,先后建设了集软件开发、装潢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数字媒体开发、虚拟仿真、思科网络论证于一体的实践性设施,进行设计制作训练,实现项目产品模拟训练。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徐州市人民政府、多家企业共建大学生创意、创业中心,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最终达到学生就业满意、企业用人满意,促进社会发展的目标。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与江苏微软件技术中心、宿迁大华软件有限公司、北京中视典有限公司、徐州比特达软件有限公司、徐州海派软件有限公司徐州畅想之星软件有限公司、南京

15、宏宝动漫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签订订单合作培养协议,由企业提供具体的计算机类各种岗位供学生选择,进行工学结合模式的顶岗实习,提高学的实践操作技能水平。补充和完善部分实训设备,设施、设备要达到当前企业现场设备的一般水平;设施设备项目达标率和开出率达到100%,价值达标率达到80%以上,完好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完善配套的实习、实训室管理制度。(2)具体措施加强实训网络化建设与管理系统,在管理上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修订、完善实训建设目标,专人负责实习实训设备和管理,分阶段检查建设项目完成情况;提高实训中心的实验和实训功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强软件建设;聘请省内的专家对实验实训基地

16、进行指导。2校外实验实训条件建设(1)具体目标目前已经拥有校外实训基地22个,并计划通过5年时间的建设,力争校外实训基地达到30个以上。(2)具体措施:用5年的时间先以徐州地区为中心建立实训基地,在巩固校企结合的成果后,再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苏锡常地区和长三角洲地区。(二)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1专业带头人培养(1)具体目标学习先进职业教育方法、先进课程开发与改革方法、先进教学模式、先进教育理念、专业培训。在5年时间内力争有3名市级专业带头人和1名省级专业带头人。(2)具体措施给予重点培养和扶植,组织参加国家级培训和在国内进行职业教育考察和调研,创造良好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条件,进一步提高专业带头人的技术水平和专业开发能力,给予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