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第三版谷书堂第一章节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101411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第三版谷书堂第一章节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第三版谷书堂第一章节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第三版谷书堂第一章节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第三版谷书堂第一章节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第三版谷书堂第一章节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第三版谷书堂第一章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第三版谷书堂第一章节(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经济转型与体制选择,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和创造性的转换要以研究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发展为己任,理论经济学应当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经济学。 研究中国经济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前提是两种转型:即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经济发展从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一元经济转型;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和战略目标,即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和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中国转型期的经济体制和经济体制的转型,包括产权制度或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收入分配制度、资源配置方式或者说经济协调机制、经济系统开放或封闭的状态、政府在经济中的职能定位五个方面。经济协调机制是划分体制模式最基本的标志,因此,我

2、们就以它为线索来从总体上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模式的演变和转型问题。,第一章 理论经济学的社会使命,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传统政治经济学的困境 第二节 理论经济学的社会使命 第三节 建立以人为本的经济学,第一节 传统政治经济学的困境,一、传统政治经济学发展面临的困境 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陷入困境的原因 三、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缺陷,一、传统政治经济学发展面临的困境,*我国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来源 发展到了今天的两大经济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我国传统的经济学最初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唯一来源。 具体的理论体系又有两个:一个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体系,另一个是前苏联 “教科书”体系。我国

3、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选择了后者。,*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由批判转变为借鉴。 80年代中期,把经济运行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实证研究,西方经济学开始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 90年代中期,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目标确立之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始大规模融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缺陷 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否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排斥与市场经济相关的经济范畴、经济机制和经济规律;否定和排斥市场经济具有某种一般性,把一些本来是属于市场经济共有的东西归结为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东西。,传统的政治经济学为自己规定的研究对象

4、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但严格说来,传统理论并没有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全部内容,而是仅仅着眼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个层次上,并且主要局限于论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传统政治经济学的危机局面,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转向研究经济运行时,就必然会产生如何定位的问题,也即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能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继续存在的十分尖锐的问题。 把经济运行和生产关系并列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似乎失去了方向,也没有了简单而完整的逻辑体系。,理论体系的逻辑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主线是否清晰。理论体系的主线,依赖于作为研究对象的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矛盾

5、的产生、发展、转变和解决的运动规律。如果一个事物,仅存在一对基本矛盾,相应地,以这一事物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或学科由于研究对象单一,理论体系的主线就清晰。,如果研究对象不是唯一的,而是同时有两个或者更多,也就需要有两条甚至更多的线索贯穿整个体系。这些不同的研究线索之间,在主从关系、结构安排上,一般都很难处理。因此,包含有多个不同研究对象的理论体系,往往会出现逻辑线索不清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中国经济学界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种: 一、主张用西方经济学替代我国原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理由是经济学是没有国界的,经济学理论应当是一元的,现代西方经济学包含了反映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一般原理,应当大

6、胆借鉴、为我所用。,二、认为对待西方经济学要以批判为主,有限制地加以利用,尤其要注意消除它的一些庸俗的、为资产阶级辩护的东西。,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融合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困难: 首先,在研究对象方面。传统经济学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出发,重点研究生产关系,而西方主流经济学则是在假定制度为外生变量的前提下,重点研究经济运行。,其次,在研究方法方面,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习惯运用规范分析方法,单纯进行逻辑上的推演,由于缺乏实证分析使得传统政治经济学缺乏现实的根基。 再次,在研究工具方面,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数理化倾向,各种数学工具的运用越来越艰深。传统政治经济学不重视数学工具的运用,甚至简单地

7、加以排斥,使得现在我国的经济学与国外学者在交流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陷入困境的原因,社会科学理论总是和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相联系的。马克思经济学理论是战斗的武器。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有新的揭示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经济学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社会科学理论总是和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相联系的。马克思经济学理论是战斗的武器。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有新的揭示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经济学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立,经历了一 个相当长的探索和积累的演化过程,苏联十月革命前后,占统治地位的观念,是社会主

8、义“政治经济学取消论”。 30年代初提出创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必要性和研究对象。 1936年末,联共(布)中央决定在高等院校开设广义政治经济学课程,并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单列专篇讲授,开始编写包括社会主义部分在内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54年,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正式出版,其中的第三篇“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第一个理论体系。 中国自从1958年起开始编撰自己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虽然几经反复起落,但是始终没有跳出苏联教科书的框子。,*传统政治经济学陷入困境的理论根源,传统政治经济学并没有遵循马克思的科学规范 在研究对象上,传统政治经济学事实上并没有研究生产关系,它不研究人

9、、人们的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 在研究方法上,马克思的三大方法,辩证法、抽象法、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方法,在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都难觅踪迹。,马克思研究的是社会的“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即社会经济的组织和制度,核心是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主要是两大阶级的利益矛盾和对抗关系。,传统政治经济学宣称自己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没有生产方式和交换关系。虽然斯大林对生产关系的定义包括三个方面,但它的学术实践主要并不在这些方面,而是着重研究生产力的组织,前苏联经济学的成就几乎全都集中在这一领域。,*传统政治经济学没有继承马克思的三大研究方法,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即

10、事物内在矛盾运动及其转化的规律。马克思运用辩证法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的趋势,传统政治经济学则强调社会主义经济中“同志式的合作关系”,只讲和谐,不讲矛盾。,马克思的抽象法强调的是,理论表述应当按照概念范畴抽象程度的不同,也就是内涵丰富程度的不同建立体系。传统政治经济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概括出的七大规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概念都在同一个平面上,没有抽象程度和内涵丰富程度上的差异。,马克思的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方法,是要在理论体系的逻辑关系中同时展现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传统政治经济学根本就没有建立起由理论范畴组成的逻辑体系,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更是无从谈起。

11、,三、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缺陷,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是从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出发,而是一个先验的模型。因为作为整个体系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设想,是原则和概念,而非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尽管它加进了许多对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政策的具体描述,然而并不能增加整个体系的现实感。也就是说,它研究的对象是一个先验的理论体系。,传统经济学对现实经济规定了各种先验的规律、本质,即使这些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也要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具体表现形式、作用方式和条件,即揭示本质与现象之间的联系。在马克思那里,研究本质关系的转化形式是十分重要的。价值怎样转化为生产价格,

12、进而怎样表现为市场价格,剩余价值怎样转化为利润,劳动力价值怎样表现为工资等,正是这种理论分析的充分展开。但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并没有继承这种分析传统,仅仅满足于对本质的论断而不再前进,把本质直接等同于现象,结果只能使理论在现实面前捉襟见肘,空洞无用。,以所有制关系为例 以分配关系为例 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概念分析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交换和分配的关系,其理论体系与现实的要求相反。现实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缺乏效率的,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实际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但是这些都不在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中。 由于传统理论包含了太多的意识形态因素,往往成为改革的桎梏,改革措施总是在回避了传统经济学

13、理论或者对传统理论作了新的有利于改革的解释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实施,这也是传统政治经济学日益受到轻视的重要原因。,我们现在所处的转型经济没有现成的理论工具 长期遵循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传统也已经过时 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态度也不能是一种“拿来主义” 中国的经济理论面临着如何重建的严峻课题。,第二节 理论经济学的社会使命,一、注重中国的体制改革和转型研究 二、把经济运行和发展及国情分析纳入研究范围 三、为社会的经济伦理提供导向和规范,一、注重中国的体制改革和转型研究,*转型经济学与改革理论不同: 改革理论并不是一套完整系统的经济理论,而是同改革实践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许多比较松散的对策研究。 经济改革理

14、论是经济改革本身的一个构成因素,是改革中的一种现实力量。 改革理论对改革措施的事先研究不但可以从理论上对利益关系的调整结果进行预测,而且可以对改革措施的公正性做出判断,减少改革的风险。,重建中国的经济理论必须把对转型问题的研究作为重中之重。 转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很多原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发生的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 中国经济学家研究转型经济学具有“天时”、“地利”的优势,首先,中国的经济学家对转型有更深刻的感性认识,又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熏陶,这对于理论研究是很有帮助的。其次,中国的转型方式和路径为转型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很重要的现实素材,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通过

15、转型经济学研究,渐进式的转型方式已经被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得到支持。中国渐进式的改革措施往往是带有试验的性质,通过试错法在实践当中检验其适用性。而转型经济学可以从指导思想上给转型过程以指导和理论支持。,二、把经济运行和发展及国情分析纳入研究范围,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为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提出了改进的需要。西方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和分析方法,在事实上已成为研究我国市场经济各种问题的重要理论来源。 在强调经济运行分析的同时并不能忽视对生产关系的研究。生产关系存在于经济活动过程之中,具体体现为各种经济变量所包含的质的规定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应该结合对经济运行的分析来进一步展开讨论。把定

16、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就能做到对生产关系研究和对经济运行研究的统一。但在结合的方式上,不应简单地将二者并列,而是应当有主有从。,三、为社会的经济伦理提供导向和规范,重建中国的政治经济学不应当以抛弃规范分析和伦理判断为目标。 认为重建中国的政治经济学就应当抛弃意识形态功能的认识是偏颇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索洛就曾坦言:“社会科学家和其他人一样,也具有阶级利益、意识形态的倾向以及一切种类的价值判断。所有的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材料力学或化学分子结构的研究不同,都与上述的阶级利益、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有关。,不论社会科学家的意愿如何,不论他是否察觉到这一切,甚至他力图避免他们,他对研究主题的性质,他提出的问题,他没提出的问题,他的分析框架,他使用的语言,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的利益、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体制转型是社会利益大规模调整的过程,这种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