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12节群落的结构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100063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第12节群落的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生物第12节群落的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生物第12节群落的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生物第12节群落的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生物第12节群落的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第12节群落的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第12节群落的结构(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个体不但离不开自己的群体种群,也同样离不开环境中的其它生物。生活在一起的许多种生物构成群落。,生活在这些地方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了它们的群落。,第3节 群落的结构,1、定义: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 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一、群落,2、特点:a一定的自然区域 b各种生物的总和,(一个水池、一片草原或一片森林等一定范围内),(包括这个区域内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C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下列叙述中,属于群落的是( ) 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B、一个湖泊中的各种鱼类 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昆虫 D、浅海中的鱼类、节肢动物、海藻等生活在一起的

2、全部生物,D,一个菜市场里的蔬菜、水果、鱼虾和人等全部生物属于一个群落吗?,若要你研究池塘群落,你将从哪些方面着手研究?,回顾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研究池 塘群落,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苔原,三、群落的物种组成,1、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的群落之间物种组成是一样的吗?,用什么来区别 不同群落呢?,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之为丰富度,群落的物种数目多少如何表示呢?,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苔原,落叶阔叶林,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物种_的多少,数目,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 物种的数目_,群

3、落的结构也_。,越多,越复杂,1、丰富度,2、优势种,凭借大小、数量和生产力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群落内部环境条件,因而对其他种类的生存和生长有很大影响。,总结,特别提醒 丰富度和优势种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其规律为: 热带两极: 海拔高度增加: 随水深增加: (2)不同群落其优势种_。森林群落中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是_,草原群落中则是_植物占绝对优势。,物种丰富度逐渐减少。,物种丰富度减少。,物种丰富度减少。,不同,乔木,草本,四、群落内生物之间的关系,先研究一下种内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种群在生

4、活过程中互相协作,以维护生存的现象,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或其它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时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怎样的动态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资料1,资料分析,竞 争,资料1: 1934年生态学家高斯选用了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草履虫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相等数目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用一种杆菌为饲料,放在某个容器中培养,这两种草履虫都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于灭亡。,竞争(competition),特点:数量上呈现“你死我活”的同步变化。

5、 (生活环境、习性越相近,竞争就越激烈),例: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生存能力不同,生存能力相当,你死我活,此消彼长,资料2,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使整个群落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学案互动探究2,捕食(predation):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如果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捕食关系,则可表示为,捕食,特点:数量不同步变化:“先增者先减少(被捕食者),后增者后减少(捕食者)”。【判断】,注意: 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内斗争。 捕食不只是动物之间,动物以草为食,亦是捕食关系。 捕食不会导致被捕食者的消亡。,例:牛与草、狼和羊、青蛙和昆虫

6、,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在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对寄生者有利,对寄主有害。,例如: 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寄生,体表寄生,体内寄生,特点: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冬虫夏草是一种叫做蝙蝠蛾的动物,将虫卵产在地下,使其孵化成长得像蚕宝宝一般的幼虫。另外,有一种孢子,会经过水而渗透到地下,专门找蝙蝠蛾的幼虫寄生,并吸收幼虫体的营养,而快速繁殖,称为虫草真菌。当菌丝慢慢成长的同时,幼虫也随着慢慢长大,而钻出

7、地面。直到菌丝繁殖至充满虫体,幼虫就会死亡,此时正好是冬天,就是所谓的冬虫。而当气温回升后,菌丝体就会从冬虫的头部慢慢萌发,长出像草一般的真菌子座,称为夏草。在真菌子座的头部含有子囊,子囊内藏有孢子。当子囊成熟时,孢子会散出,再次寻找蝙蝠蛾的幼虫作为寄主,这就是冬虫夏草的循环。,根瘤内有大量根瘤菌,豆类植物的根,根瘤菌,豆类植物,通过固氮作用提供含氮养料,通过光合作用提供有机养料,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如何用坐标系来表示两种生物的共生关系:,互利共生,特点:相互依存,彼此有利。数量上呈现“同生共死”的同步变化。,人体肠道,有

8、益菌群,提供营养,阻止和抑制外来致病菌群的入侵,为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生活链接:人体肠道与有益菌群,思考: 1、为什么适量饮用添加了有益菌群的奶制品可以防止维生素缺乏症?,2、有益菌群与人体是什么关系?,互利共生,总结: 1、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斗争(大小鲈鱼)和种内互助(蜜蜂);种间关系包括种间斗争竞争(大小草履虫)、捕食、寄生和种间互助(互利共生)。种间关系一定发生于不同种生物之间。 2、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环境的斗争和生物与生物的斗争;生物与生物的斗争包括种内斗争与种间斗争。 3、种间斗争中的竞争,如果竞争能力不一致,往往会导致一方占优势,另一方消亡。即“

9、你死我活” ;捕食不会导致被捕食者的消亡,长期进化过程中二者相互制约达到种群数量平衡,即“不同步变化,先增先减,后增后减 ” ;寄生一般也不会导致寄主的全部消亡。 4、捕食者的判定: 从最高点判断:被捕食者的数量多于捕食者 从变化趋势看: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1、说明下列各生物之间分别是什么关系: A、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 C、竞争 D、寄生 E、捕食 F、互利共生 (1)培养液中生活着两种草履虫 . (2)鲈鱼的成鱼以幼鱼为食 . (4)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降低 . (5)噬菌体与其侵染细菌之间的关系 . (6)桦木林中出现云杉幼苗后,不断生长,最终桦木林被云杉林取而代

10、之 . (7)狼以兔为食,兔以草为食 .,C,A,B,D,C,E,练一练,学案合作探究例2,2、 下图所示为下面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1)判断AC 3组生物对应的曲线:A_,B_,C_。 (2)造成图现象是由_。 (3)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_。 (4)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共同争夺阳光、空气、水、肥等且生存能力相同,先增加后减少然后趋于稳定,a捕食者,b被捕食者,狐与兔,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农作物与杂草,3、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杆菌,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几天后

11、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都以枯草杆菌为食。据下图回答: (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的关系是_。 (2)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_、_和_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_。 (4)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_。,捕食,枯草杆菌,双小核草履虫,大草履虫,大草履虫以枯草杆菌为食,其大量繁殖导致枯草杆菌减少,大草履虫在和双小核草履虫的竞争中失败,逐渐被淘汰,其数量不断下降,2008广东 4、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 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 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 共同生活,互惠互利 A B

12、C D,5、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草原上各生物种群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图中鼠与兔之间构成了_关系,猫头鹰和蛇之间既是 关系,又是 关系。,竞争,竞争,捕食,五、群落的空间结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4-75页,回答下列问题:,1、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 包括?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 (1)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垂直结构的特点?分层分布 植物的分层分布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光照强弱关系如下: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地衣层。 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栖息场所等有关。 可以说,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

13、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高高地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于水面;金鱼藻等则生长于水底。鲢鱼在水体浅层、草鱼在中层、青鱼、虾、蚌等在水底,泥鳅、鳝鱼等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水域生态系统中也会因水体的物理条件(光照、温度、盐度、溶氧量等)及生物条件(天敌、食物等)的差异使群落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在高山上,不同海拔地带分布不同的植物群落主要是受温度制约的。,高山草甸,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高山,(2)群落的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湿度、盐碱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生

14、物种群。 水平结构的特点?镶嵌分布,(3)形成空间结构的原因: 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4)空间结构的意义: 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注意: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度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是由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的选择造成的。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生物的分布差异。同种生物的不同不能构成垂直结构或水平结构。(也不因同种生物的一致而影响垂直或水平结构的存在。),1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

15、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常呈镶嵌分布,2、在某栎林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下表,上层,中层,下层,植物,动物,乔木,林鸽,灌木,长尾山雀,草木,鹪鹩、昆虫,(1)上表体现了生物群落的 ,它反应了动物、植物都具有 现象 (2)栎林中,上层、中层、下层的植物种类不同,这种分布的差异主要与哪种非生物因素有关? . (3)栎林中动物的分布取决于植物的分布,这是因为植物能为动物的生存提供 ,而且动物的这种分布有利于减轻鸟类之间的 .,垂直结构,分层,光照强度,食物和栖息场所,竞争,鼠妇又称“潮虫”,蜈蚣,马陆,探究: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实验原理 (1)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 (2)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