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12高考人教版生物总复习精品课件共68份必修3第2章第1节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099877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2012高考人教版生物总复习精品课件共68份必修3第2章第1节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生物2012高考人教版生物总复习精品课件共68份必修3第2章第1节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生物2012高考人教版生物总复习精品课件共68份必修3第2章第1节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生物2012高考人教版生物总复习精品课件共68份必修3第2章第1节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生物2012高考人教版生物总复习精品课件共68份必修3第2章第1节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2012高考人教版生物总复习精品课件共68份必修3第2章第1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2012高考人教版生物总复习精品课件共68份必修3第2章第1节(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高频考点突破,实验专题探究,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自主梳理,命题视角剖析,即时达标训练,基础自主梳理,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_传出神经效应器。 2基本方式反射 在_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神经中枢,中枢神经,思考感悟 1如果传入神经受损,刺激传出神经,则反射能发生吗? 【提示】 不能,二、兴奋及其传导 1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_状态的过程。兴奋的传导方式神经冲动(电信号)。 2兴奋的传导 (1)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显著活跃,

2、电位差,外正内负,特点:_传导,不衰减。 (2)神经元之间传递 突触的结构:突触_: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 突触_: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 突触_: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双向,前膜,间隙,后膜,特点:单向传递,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_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_。 思考感悟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兴奋在细胞间传递的本质有什么不同? 【提示】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局部电流的传导;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化学递质的传递。,轴突,细胞体或树突,高级中枢,高频考点突破,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为先天性的非条件反射和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 2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分析,即时应用(

3、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1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中,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传入神经 B刺激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 C结构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刺激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解析:选C。根据题意,该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可以判定表示神经中枢,表示传入神经,表示传出神经,表示效应器,表示感受器。刺激时,效应器会产生具体效应,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刺激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有、,即传出神经和效应器。,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1)细胞体 (2)突起:轴突:一条、较长、分支较少;树突:数条、较短、分支较多

4、。,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 (1)过程,(2)特点 生理完整性:神经传导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破坏了结构的完整性,冲动不可能通过断口。 双向传导: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绝缘性:一条神经包含着许多神经纤维,各条纤维上传导的兴奋基本上互不干扰,被称为传导的绝缘性。 相对不疲劳性:有人在实验条件下用每秒50100次的电刺激神经912小时,观察到神经纤维始终保持其传导能力,因此神经纤维是不容易发生疲劳的。,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传递 (1)突触:一般情况下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

5、树突形成接点,由此可分为两类:,(2)过程 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氨基酸类物质等。 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特点: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易误警示】 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概念的比较,即时应用(随学随练,轻松夺冠) 2(2011年南京第一次调研)与图有关的敘述中,不正确的是( ),注:图二为图一中的放大图,A图一中ABCDE表示完整的反射弧,C表示神经中枢,是形成感觉的场所 B图一中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C图二中的形成与高尔基体密切相

6、关,中液体属于组织液 D图二中的结构能够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解析:选A。图一中C表示脊髓(低级神经中枢),而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图二表示突触,兴奋在图一中的中进行单向传递,能够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实验专题探究,兴奋的传导方向、特点的判断 分析与设计 兴奋传导特点的设计验证,(1)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方法设计:电激图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分析:若A有反应,且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而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2)验证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方法设计:先电激图处,测量处电

7、位变化;再电激处,测量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实战演练(专项提能,小试牛刀) (2011年盐城二次调研)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d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b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流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c为神经与肌细胞的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_(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d刺激骨骼肌,_(能或不能)在b处记录到电位。原因是_。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

8、缩;传出神经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据此完成下列实验: 如果用a刺激神经,在b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表明_神经受损。 如果_,表明部位c受损。,答案:(1)不属于 (2)不能 在c处兴奋只能单向传递 (3)传出 用a刺激神经,在b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d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命题视角剖析,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判断与分析 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经传出。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

9、为传入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结构简图: ,兴奋传递方向:。,(2011年河南信阳调研)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突触由_组成。 (2)N释放神经递质是否耗能?_(是/否);若M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动物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增加,写出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的反射弧:_。 (3)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外局部电流的移动方向是由 _。 (4)甲图中存在_个突触。,(5)当刺激e点时,则电流表偏转_次。 (6)鸡为长日照动物。若乙图中的M为神经分泌细胞,则在非繁殖季节促使M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的环境因素是_。 (7)某种药物可以阻断

10、青蛙的曲肌反射活动,但是不知道该药物是抑制神经纤维兴奋传导还是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甲图中各点可作为投药或者刺激的位点。 第一步:电刺激e处用以检测肌肉是否具有生理机能:若出现肌肉收缩,这种现象是否为反射? _。,第二步:药物投放在b处,刺激_点无反应;刺激c处_(有/无)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 第三步:药物投放在d处刺激_点无反应,刺激_点有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 【尝试解答】 (1)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是 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神经分泌细胞 (3)未兴奋区流向兴奋区 (4)3 (5)1 (6)日照时间变短 (7

11、)不是 a 有 c e,【解析】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过程中是消耗能量的。反射弧有五部分结构,且该五部分是缺一不可的,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的反射弧为: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神经分泌细胞,然后神经分泌细胞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进一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不过这属于体液调节部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同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膜外局部电流的移动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突触是指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借以传递信息的部位,图中可以看出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有两个,神经元与效应器间的突触有一个,共三个突触。 刺激图中

12、e点,兴奋点所在的神经元属于图中突触后膜,因此该兴奋不能传到a所在的神经元,所以电流表指针只偏转1次。题干信息已知:鸡是长日照动物,当日照变短时,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该实验设计属于探究性实验,主要在兴奋传导过程中的“神经纤维上”、“突触间”做文章。根据该实验探究的目的,实验自变量的设计:药物放在突触和神经纤维上两种情况(也是单一变量),然后在一固定点予以刺激,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可能的不同实验结果作讨论分析,并各自写出结论。,反射弧的结构及特点,(2010年高考江苏卷)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13、 C若在左I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D在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尝试解答】 _D_,【解析】,互动探究 (1)刺激处,神经冲动传到处有几次信号的转换? (2)刺激处,处有膜电位的变化吗? 【提示】 (1)4次 (2)无,对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情况不同,引起效应器的不同效果辨析不清 (1)正常情况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后,立即被相应酶分解而失活。 (2)异常情况1: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 (3)异常情况2: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

14、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导。,自我挑战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尝试解答】 _B_,【解析】 由于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说明该药物不可能作用于突触前膜,不会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也不会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所以选项A、D均错误。如果该药物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则不会引起神经冲动传导被阻断,因此选项C也是错误的。综上所述,该药物只能作用于突触后膜,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影响了神经冲动的传递。,即时达标训练,高考热点集训(7) 神经调节,1(2010年高考北京卷)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 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 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 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解析:选C。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效应器为股四头肌,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比较长,A项正确;膝跳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元的树突较多,B项正确;突触前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