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指导1010模板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99874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1010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1010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1010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1010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1010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1010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实验指导1010模板(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一、 实验目的和内容(一)实验目的1. 复习显微镜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技术,了解油浸系物镜的基本原理,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2. 初步掌握细菌涂片方法及革兰氏染色的步骤(二)实验内容1学习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2制作细菌染色装片。 3进行革兰氏染色法操作。 4用油镜观察大肠杆菌和苏云金杆菌染色装片。二、 实验原理(一) 油镜的基本原理 普通光学显微镜包括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镜3种物镜。油镜是一种高倍放大的物镜,一般都刻有放大倍数,如95、100等。油镜头上常刻有OI(Oil,Immersion)或HI(Homogeneous immersion)字样,有

2、的还刻有一圈红线或黑线标记,而且油镜的镜身较高倍镜和低倍镜为长。在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镜3种物镜中,油镜的放大倍数和数值孔径(numberal aperture)最大,而工作距离最短(图3-1)。 图1-1 显微镜物镜参数图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分辨出物体两点间最小距离(D)的能力。D值愈小表明分辨率愈高。D值与光线的波长()成正比,与物镜的数值孔径(NA)成反比. 从上式可看出,缩短光波长和增大数值孔径都可提高分辨率。 数值孔径指光线投射到物镜上的最大角度(称镜口角,)的一半正弦与介质折射率(n)的乘积。影响数值孔径大小的因数,一是镜口角,二是介质的折射率。 当镜与装片之间的介质为空气

3、时,由于空气(n1.0)与玻璃(n1.52)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不仅使进入物镜的光线减少,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而且会减少镜口角。当以香柏油(n1.515)为介质时,由于它的折射率与玻璃相近,光线经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不仅增加了视野的照明废,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加数值孔径提高分辨率,因而可以使物像明亮清晰。(二)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hristain Gram创立的,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其原理是利用细菌的细胞壁组成成分和结构的不同。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

4、组成、壁厚、类脂质含量低,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细胞壁脱水、使肽聚糖层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经脱色和复染后仍保留初染剂的蓝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不同,由于其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脱色处理时,类脂质被乙醇(或丙酮)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比较容易被洗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红色。三、实验材料和用具1. 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2. 试剂革兰氏染色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石炭酸复红液等)、香

5、柏油、二甲苯。3. 仪器及用具显微镜、擦镜纸、接种环、载玻片、吸水纸、试管、小滴管、酒精灯。 四、操作步骤(一)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1. 制片 (1)涂菌 用无菌操作方法从平板中沾取菌苔一环,用接种环在洁净无脂的载玻片上做一薄而匀、直径约1 cm的菌膜。涂菌后将接种环火焰灭菌。 (2)干燥 于空气中自然干燥。亦可把玻片置于火焰上部略加温加速干燥(温度不宜过高)。 (3)固定 将细菌涂片向上,通过火焰3次,以热而不烫为宜,防止菌体烧焦、变形。目的是杀死细菌并使细菌粘附在玻片上,便于染料着色。2. 染色 (1)初染 于制片上滴加结晶紫染液,染1 min后,用水洗去剩余染料。 (2)媒染 滴加卢戈氏碘

6、液,1 min后水洗。 (3)脱色 滴加95乙醇脱色,摇动玻片至紫色不再为乙醇脱退为止(根据涂片之厚薄需时30 s 至1 min),立即水洗。 (4)复染 滴加石炭酸复红液复染1 min,水洗。(5)镜检 用滤纸吸干,油镜镜检。 (二)镜检1. 观察前的准备 (1)将显微镜置于平稳的实验台上,镜座距实验台边沿约为4 cm。坐正。 (2)调节光源:将低倍物镜转到工作位置,把光圈完全打开,聚光器升至与载物台相距约1mm左右。观察染色装片时,光线宜强;观察未染色装片时,光线不宜太强。 2. 低倍镜观察染色装片 首先上升镜筒,将细菌染色装片置于载物台上,用标本夹夹住,将观察位置移至物镜正下方,物镜降至

7、装片0.5 cm处,适当缩小光圈,然后两眼从目镜观察,转动粗调节器使物镜逐渐上升(或使镜台下降)至发现物像时,改用细调节器调节到物像清楚为止。移动装片,把合适的观察部分移至视野中心。3. 高倍镜观察 眼睛离开目镜从侧面观察,旋转转换器,将高倍镜转至正下方,注意避免镜头与玻片相撞。再用目镜观察,仔细调节光圈,使光线的明亮度适宜。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使物镜清晰为止。将最适宜观察部分移至视野中心,绘图。不要移动装片位置,准备用油镜观察。 4. 油镜观察 (1)提起镜筒约2cm,将油镜转至正下方。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镜头的正下方)滴一滴香柏油。 (2)从侧面注视,小心慢慢降下镜筒,使油镜浸在油中至油圈

8、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乎与装片接触,但不可压及装片,以免压碎玻片,损坏镜头。 (3)将光线调亮,左眼从目镜观察,用粗调节器将镜筒徐徐上升(切忌反方向旋转),直至视野中有物像出现时,再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如因镜头下降未到位或镜头上升太快未找到物像必须再从侧面观察,将油镜降下,重复操作直至物像看清为止。仔细观察并绘图。 (4)再次观察,提起镜筒,换上另一块细菌染色装片,依次用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观察。绘图。重复观察时可比第一次少加香柏油。 5. 镜捡完毕后的工作 (1)移开物镜镜头。 (2)取出装片。 (3)清洁油镜油镜使用完毕后,须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香柏油,再用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擦掉残留的香柏油

9、,最后再用干净的擦镜纸擦干残留的二甲苯。 (4)擦净显微镜,将各部分还原;将接物镜呈“八“字形降下,不可使其正对聚光器,同时降下聚光器,转动反光镜使其镜面垂直于镜座。最后套上镜罩,对号放入镜箱中,阴凉干燥处存放。 (三) 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染成蓝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染成淡红色。 五、注意事项1细菌涂片务求均匀切忌过厚。2在染色过程中,不可使染液干涸。 3脱色时间十分重要,过长,则脱色过度,会使阳性菌被染成阴性菌;脱色不够,则会使阴性菌被染成阳性菌。 4老龄菌因体内核酸减少,会使阳性菌被染成阴性菌,故不能选用。 5使用油镜必须先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再用油镜观察的程序操作; 6下降镜头时,一定要

10、从侧面注视,切忌用眼睛对着目镜,边观察边下降镜头的错误操作以免压碎玻片而损坏镜头。 7使用二甲苯擦镜头时,二甲苯不能过多,以防溶解固定透镜的树脂。 8注意保持显微镜的洁净,对金属部分要用软布擦拭,擦镜头必须用擦镜纸,切勿用手或用普通布、纸等,以免损坏镜头。 六、实验报告1. 分别绘出在高倍镜和油镜下观察到的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形态,注明物镜放大倍数和总放大率。 2. 记录革兰氏染色法步骤,并进行结果分析。 七、问题和思考 1涂片后为什么要进行固定,固定时应注意什么? 2. 用油镜便于观察细菌的依据是什么?3使用油镜应特别注意哪些间题?4当物镜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和油镜时,对照明度有何要求?

11、实验二 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和内容(一)实验目的1. 辨认放线菌的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孢子的形态,学习放线菌的观察方法。2. 了解酵母菌形态结构。3. 了解霉菌形态,掌握微生物载玻片湿室培养方法。(二)实验内容1. 用插片法和水封片法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2. 观察酵母菌的个体形态和假菌丝。 3. 曲霉、青霉、根霉形态观察。 二、实验原理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简称“基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

12、子丝及孢子。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处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通过设计各种培养和观察方法如插片法、搭片法、玻璃纸法、印片法等,可保持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便于观察上述3种菌丝和孢子。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通常比常见细胞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数酵母菌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有的分裂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

13、呈蓝色,还原型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霉菌可产生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易飞散,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霉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常用载玻片观察;此外,为了

14、得到清晰、完整、保持自然状态的霉菌形态还可利用玻璃纸透析培养法进行观察。三、实验材料和用具1. 菌株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uoflavus)(又称5406),棘孢小单孢菌(Micromonuspora echinospora),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2. 试剂0.1美蓝染色液、石炭酸复红染色液、0.05美蓝染色液(以pH6.0

15、的0.02 mol/L磷酸缓冲液配制)、碘液、0.04的中性红染色液、5孔雀绿,0.5%沙黄液、95乙醇、乳酸苯酚固定液、棉蓝染色液、20甘油。3. 仪器及用具盖玻片、载玻片、镊子、接种环、显微镜、涂布器、玻璃纸、打孔器。 透明胶带、剪刀、圆形滤纸片、细口滴管、镊子。 四、操作步骤()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1. 观察自然生长状态的放线菌用镊子小心取出用插片法培养的5406菌培养皿中的一张盖玻片,将其背面附着的菌丝体擦净,然后将长有菌的一面向上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分别用低倍镜、高倍镜观察, 找出3类菌丝及其分生孢子。注意放线菌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的粗细和色泽差异。 2. 水封片观察 取一滴美蓝染色液置于载玻片中央,将用搭片法培养棘孢小单孢菌培养皿中的盖玻片取出,并将有菌面朝下,放在载玻片上,浸在染色液中,制成水封片,用高倍镜观察其分生孢子及基内菌丝。(二)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1酵母菌的活体染色观察及死亡率的测定 (1) 以无菌水洗下PDA斜面培养的酿酒酵母菌苔,制成菌悬液。 (2) 取0.05美蓝染色液1滴,置载玻片中央,并用接种环取酵母菌悬液与染色液混匀3 min,加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酵母的个体形态,区分其母细胞与芽体,区分死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