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腋动脉及其分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医学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9109828 上传时间:2017-10-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腋动脉及其分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医学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word论文】腋动脉及其分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医学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word论文】腋动脉及其分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医学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word论文】腋动脉及其分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医学专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腋动脉及其分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医学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腋动脉及其分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医学专业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腋动脉及其分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关键词】 解剖学;,腋动脉;,观测摘 要 目的 探索国人腋动脉(AA)及其分支的类型、量化数据以及他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方法 解剖观察 32 具成人尸体标本(男 25 具、女 7 具)的腋动脉分支类型、外径及腋动脉起始段的外径与其自身比例,腋动脉 3 段的长度、外径,计算三者间的自身比例。结果 腋动脉分支分为 7 型及 1 个变异型。每型又分为若干亚型,以 6 支型(出现率 3016%)和 5 支型(出现率 2698%)多见;腋动脉 3 段长度差异较大,三者之比为 1118125,外径由第一段至第三段渐细,三者之比为 1089075,腋动脉的各分支依据其支数及起

2、始位置的不同,分为若干型及亚型。腋动脉起始端与各分支起始端外径之比分别为胸上动脉(TS)1028,胸肩峰动脉(TA)1042,胸外侧动脉(TL)1031,肩胛下动脉(SS)1063,旋肱前动脉(CHA)1025,旋肱后动脉(CHP)1046。结论 腋动脉及其分支的变异较大,临床介入放射学及血管外科学对血管处理或选择时,应以出现率高、类型恒定、管径允许者作为应用对象。关键词 解剖学; 腋动脉; 观测Applied anatomical research of axillary artery and its branches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y

3、pe, quantitive data and proportional relational relationship of axillary artery (AA) and its branches Methods Thirtytwo adult corpses (male 25, female 7) were dissected and observed, including the types of AA branches, the length of the 3 sections and outer diameter, and calculate the proportion of

4、the three, the types of every branch of AA, the outer diameter and the outer diameter of the beginning point and the proportion Results Based on the branches, AA could be separated into 7 types and 1 various type Every type again could be separated into several sub-types, 6-branch type (3016%) and 5

5、-branch type (2698%) were most common There was more different among the length of 3 sections The proportion of the three is 1118125 The outer diameter was gradually thin from the first section to the third, the proportion were 1089075 Every branch of AA was separated into several types and sub-type

6、s According to the numbers of the branches, different origin, AA could be separated into several types and sub-types The proportion of the outer diameter of beginning point between AA and the branches was the following: superior thoracic artery (TS) 1028, A thoraco-acromialis (TA) 1042, A thoracica

7、lateralis (TL) 1031, A subscapularis (SS) 1063, A circumflexa humeri anterior (CHA) 1025, A circumflexa humeri posterior (CHP) 1046 Conclusion There is great variation in AA, it should be choose the common types with appropriate outer diameter in 2clinical applyingKeywords: axillary artery; applied

8、anatomy; observation and measurement腋动脉及其分支的变异很大,国内、外专著沿用的腋动脉分支类型很不一致1-5 ,大多以 6 支型作为腋动脉分支的代表类型3-4,腋动脉的分段均以胸小肌作为标志,但由于胸小肌的大、小个体差异较大,使腋动脉 3 段的长度变异也较大;由于腋动脉分支的多少及起始位置的不同,使腋动脉 3 段主干的外径变化也较大,采用自身比例法可以减少个体差异带来的影响。目前临床关于腋动脉的介入放射学的应用渐趋于向更加精细的血管发展,所以对于腋动脉各分支的类型及起始处的外径的了解已日趋被人们所重视。本文对腋动脉的分段、分型,分支的分型、外径进行了观测和分

9、析。1 材料和方法成人防腐标本 32 具,63 侧(男 25 具、女 7 具) ,身高 155178 cm,平均身高 164 cm,无腋动脉及其分支的相关疾病及手术痕迹。对腋窝进行连续层次解剖,充分暴露腋动脉及其分支。观测时上肢外展 90,将胸小肌复位对合,确定标志点:第一肋外缘、胸小肌上、下缘、大圆肌下缘,在标志点上插入穿刺针头,观察和用游标卡尺(精确度 002 mm)测量腋动脉 3 段长度、中点外径、各分支起始端外径,并进行分类统计。2 结果21 腋动脉的分支分型及亚型腋动脉分支分为 8 型,各型又分为不同的亚型。型(8 支型)出现 1 侧,为 TS、3TA、TL、SS、CHA、CHP 型

10、(亚型中阿拉伯数字代表支数,以下相同) ,出现率 159%。型(7 支型)出现 5 侧,出现率 794%,分为 4 个亚型。型(6支型) 出现 19 侧,出现率 3016%,分为 9 个亚型。型(5 支型) 出现 17 侧,出现率 2698%,分为 11 个亚型。型(4 支型) 出现 13 侧,出现率 2063%,分为 7 个亚型。型(3 支型) 出现 6 侧,出现率 952%,分为 3 个亚型,分别是TA、 SS、 CHP 2 侧,出现率 318%;TA、 TL、 SS 2 侧,出现率 318%;TA、 SS、 CHA 2 侧,出现率 318%。型(2 支型)出现 1 侧,为 TL、SS 型

11、,出现率159%。变异型出现 1 侧,双腋动脉,9 个分支,为TS、TA、3TL、SS、CHA、CHP、TMA 型,出现率 159%。 22 腋动脉分支的分型及亚型腋动脉各分支依据其支数的不同分型:型为 1 支、型为 2 支、型为3 支,依据各分支起始位置的不同分为若干亚型。胸上动脉出现 51 侧,出现率 8095%。其中 1 支型(型)出现 49 侧,出现率 7778, 3 个亚型分别为 AA 40 侧,出现率 6349%;TA 5 侧,出现率3794%;TL 4 侧,出现率 635%。2 支型(型)出现 2 侧,出现率 317, 2 个亚型分别是 AA、AA 1 侧,出现率 159%;AA

12、、TA 1 侧,出现率 159%。胸肩峰动脉出现 63 侧,出现率 100%。胸肩峰动脉 1 支型(型):出现 59 侧,均起始于腋动脉,出现率 9365;胸肩峰动脉 2 支型(型):出现 4 侧,均起始于腋动脉,出现率 635。胸外侧动脉共出现 58 侧,出现率 9206%。1 支型(型)出现 44 侧,出现率 6984,分为 4 个亚型分别是 AA 30 侧出现率 4762%;TA 4侧 635%;SS 7 侧,出现率 1111%;TD 3 侧 476%。2 支型(型)出现 12 侧,出现率 1905,分为 7 个亚型分别是 AA、AA 2 侧,出现率 318%;AA、SS 2 侧,出现率

13、 318%;AA、TD 3 侧,出现率 476%;TA、SS 1 侧,出现率 159%;TA、TA 1 侧,出现率 159%;TD、TA 2 侧,出现率 318%;TD、SS 1 侧,出现率 159%。胸外侧动脉 3 支型(型):出现 2 侧,出现率 318,分为 2 个亚型,分别是AA、AA、AA 1 侧,出现率 159%;AA 2 侧,出现率 318%TD、TD 1 侧,出现率159%。肩胛下动脉共出现 63 侧,全部起始于腋动脉,出现率 100%。旋肱前动脉共出现 59 侧,4 侧缺如,出现率 9365%。1 支型(型)出现 57 侧,出现率9048,分为 4 个亚型,分别是 AA 43

14、 侧,出现率 6825%;CHP 11 侧,出现率1746%;SS 2 侧,出现率 318%,RA 1 侧,出现率 159%。2 支型(型)出现 2侧,均起始于腋动脉,出现率 318。旋肱后动脉出现 63 侧,出现率 100%。旋肱后动脉 1 支型(型)出现 62 侧,出现率 9841,分为 3 个亚型分别是 AA 41 侧,出现率 6508%;SS 2 侧,出现率 318%; RA 1 侧,出现率 159%。2 支型(型)出现 1 侧,均起始于腋动脉,出现率 159。23 腋动脉 3 段长度、外径及自身比例腋动脉 3 段长度的自身比例为 1118125,腋动脉 3 段外径的自身比例为 108

15、9075,其长度、外径见表 1。表 1 腋动脉 3 段长度、外径表长度24 腋动脉各分支起始端外径、与其的自身比例及出现率腋动脉各分支起始端外径、出现率及腋动脉起始端外径与其的自身比例见表 2。表 2 腋动脉各分支起始端外径、出现率及腋动脉起始端外径与其的自身比例3 讨论31 腋动脉分型 目前国内的解剖学教科书中,皆以腋动脉发出 6 支作为标准型描述1。国外也如此2。但杨阳明等4报道腋动脉分支 5 支型高达 618%,本文 6 支型(3116%)略高于 5 支型(2698%) ,两者合计占大多数,与其他作者调查结果相近3-5。所以腋动脉分支的类型目前尚不宜轻下结论,临床应用之前应以利用血管造影

16、等手段所获得的实际结果为准。本文观测腋动脉各分支的类型、起始处的外径及其自身比例,为临床进行血管内导管治疗,使介入治疗向更加精细的方向发展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在腋动脉的诸多分支中胸肩峰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肱后动脉的出现率为 100%,因此可为临床提供较为恒定的活体血管神经皮瓣,为复合组织瓣、联合组织瓣和组合组织瓣移植或移位提供了形态学基础,也为临床作选择性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提供了优良的应用领域。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肩胛4上动脉、腋动脉胸大肌支、腋动脉胸小肌支、腋动脉大圆肌支、高位桡动脉的出现,使对腋动脉的判断和应用更为复杂,也为腋窝局部的手术增加了难度。32 腋动脉的分段腋动脉的分段以胸小肌为标志,但由于胸小肌的发育和发达程度个体差异较大,而且由于腋动脉分支数目和位置的不恒定,使腋动脉 3 段的长度和外径变化较大。本文采用自身比例可以减少个体差异带来的影响。33 腋动脉分支的变异腋动脉分支的变异有较多文献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