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和《归嵩山作》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109756 上传时间:2017-10-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夜归鹿门歌》和《归嵩山作》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夜归鹿门歌》和《归嵩山作》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夜归鹿门歌》和《归嵩山作》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夜归鹿门歌》和《归嵩山作》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夜归鹿门歌》和《归嵩山作》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夜归鹿门歌》和《归嵩山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夜归鹿门歌》和《归嵩山作》(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夜归鹿门歌教案周红青 2013 年 9 月 2 日教学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孟浩然及诗作风格。2、赏析诗歌,体会诗人隐逸的情趣、悠闲自适的情怀3、赏析本诗情景交融、对比等艺术手法。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鉴赏诗歌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指导鉴赏夜归鹿门歌一、高考诗歌欣赏知识链接:山水田园诗隐居的目的兼山水田园诗的主题1 热爱自然,喜爱山水田园美景;2 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3 憎恶黑暗现实,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洁人格4 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山水田园诗的祖宗:陶渊明东晋山水田园诗的继承者:谢灵运南朝 宋盛唐山水田园诗主力阵容:

2、王维、孟浩然、裴迪、储光羲、常建等。二、走进诗人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 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他又与王维齐名,号“王孟” 。他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 ,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诗人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的代表作品是山水田园诗。他的诗风格清淡、自然而又韵味深长,在唐诗中自成一家。这些诗,有一部分是漫游秦中、吴越等地所写的。例如:宿建德江 等。他多数的

3、山水诗,都是写故乡襄阳的鹿门山、万山、岘山、鱼梁州、高阳池等名胜景物。如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的好诗不仅数量不多,而且篇幅也多半很简短,他所擅长的诗体,主要是五古和五律。但是,从艺术的完整、精美来说,他却完全可以和王维并驾齐驱,各标风韵。杜甫说他:“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 ”他一生虽然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但他内心却相当矛盾。他的书怀贻京邑同好诗说:“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慈亲向羸(li )老,喜惧在深衷。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执鞭慕夫子,捧檄(x) 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由于求仕失望,转而对当朝的权贵深表不满。 新唐书本传说王维曾私邀他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

4、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事情也许不可靠,但在说明他的愤激心情是很合乎真实的。大概到了晚年,他这种仕与隐的矛盾才渐渐冲淡下来。三、释题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 。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 绝征辟,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

5、鹿门山辟 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 ,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四、方法指导鉴赏置身诗境: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并沉浸其中,与诗人产生共鸣,得到审美享受。 缘景明情:读者根据在想象中勾勒出来的诗人描绘的意境,触景生情,去感受、体会处于这样的意境中自己萌发的情感,从而推想诗人的情感鉴赏方法反复诵读抓住意象联想、想象进入意境缘景明情意象: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下面请同学们“置身诗境”把这首诗读一读1、请学生回答文章中有哪

6、些景的描写?思考: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请找出两个场景中的意象。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两个场景。钟声 渡头 黄昏江景图月亮 烟树 岩扉 松径 月归山景图2、对景物特点进行分析,得出诗歌的意境画面一 钟声 -悠然 山寺的超然僻静 渡头-人声嘈杂 世俗的杂乱喧嚣画面二烟树 树影朦胧 夜月 皎洁清冷 朦胧、宁静、优美岩扉 幽深僻静松径 清幽寂寥3、情感世俗的喧嚣 世人回家归心似箭钟声的悠然 我归鹿门潇洒超脱月光皎洁,树影朦胧 迷恋陶醉隔绝世俗,山林为伴 悠闲自适4、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两种归途 两种选择对比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怡然自得的心

7、情下面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诗中所写 “夜归” 的“ 归”途实际上是在写什么?诗歌中: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隐逸的道路。 五迁移考题答题指导。(一) 、分析“意境” 型,诗歌鉴赏规律: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分析思路: 景 境 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主要景物。 (意象)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谈。山居秋暝 (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问:

8、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第一步: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第二步:这个一幅空山秋天恬静优美的景象第三步:诗中泉水、松、翠竹、青莲可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反映诗人想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官场的厌恶。(二) “诗眼”题型、提问:对“渔梁渡头争渡喧”中的“ 争”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答:()肯定“好” 或肯定哪一个更好。“争”字写得好。()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争”为“争夺”之意。()把这个你认为“好” 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争”字描写了诗人听到山寺传来黄昏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场

9、面。()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提问:这首诗第八句中的”惟“字可否换成” 还“字?请简述理由。答:()肯定“好” 或肯定哪一个更好”惟“字不能换成” 还“字。()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惟”为“单单;只 ”之意。()把这个你认为“好” 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用“惟”字突出描绘了诗人隐居在这里,与世隔绝,周围只有山林,一个人孤独地来来去去的情景。()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还感受到这种情趣的下面,藏着诗人仕进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点出换成字的不好。用“还”字难以达到这

10、种表达效果。(三)艺术技巧鉴赏题结合全诗,试赏析本诗的对比艺术。前四句中, “山寺” 句以钟鸣 衬托 隐居地环境的清幽,而这又与争渡的喧嚣 形成鲜明的对比;三四句人“向江村” ,而我却“ 归鹿门”,更是表现了诗人与世人的相异之处。后四句中,静态的环境描写与动态的人物描摹形成对比,比出了诗人与前贤的相通之处,表现了诗人对于先贤的仰慕之情,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指导鉴赏归嵩山作 ,比较两诗异同一、指导学生自主鉴赏王维归嵩山作这首诗是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通过描写途中所见景色抒写了作者细微复杂的心情。嵩山,古称“中岳”,在今河南登封县北。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注释

11、薄:b 草木丛生的地方。去:行走。闲闲:悠闲。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中间四句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注释 相与:1、一起,共同。2、结交,交往。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这两句又由“车马去闲闲”直接发展而来。这里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

12、结伴而归。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所以此联也不是泛泛的写景,而是景中有情,寓情于景,言外有意的。(难点)(意象流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用流水比喻愁之深之重。 “逝者如斯”用流水比喻时光一去不复返)(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这一联运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

13、。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注释 递:形容遥远。闭关:佛家闭门静修。这里有闭门谢客之意。“迢递”是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

14、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这时感情又趋向恬静淡泊。板书: 离去 途中 归来感情变化:安详闲适凄清悲苦恬静淡泊艺术手法:寓情于景总结:隐居是一件闲适的事,流水、归鸟也同我回来隐居的心情一样。回来了,闭门谢客,余生清闲,何等自在。但作者也透露了一丝失意、无可奈何的情绪,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全带凄凉之意。全诗层次清楚,从离去到沿途所见,直到归来,作者抓住一些典型景色描写,表达自己的心境。全诗意境优美,不加雕琢,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却又有精巧蕴藉之妙。沈德潜说:“写人情物性,每在有意无意间。”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正道出了这首诗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点。二、比较夜归鹿门歌和归嵩山作在意境上的异同。同: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地集合在一起,全是是浑然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异:孟诗多用白描,着墨清淡,比王诗更显淳朴。王诗“诗中有画” ,有丰富的色泽和光彩。王诗丰缛而不华靡,孟却专心古澹,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瘠之病。(明)李东阳麓堂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