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务员考试政治经济法律常识题

上传人:cyy1****507 文档编号:91096824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公务员考试政治经济法律常识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20年公务员考试政治经济法律常识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20年公务员考试政治经济法律常识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20年公务员考试政治经济法律常识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20年公务员考试政治经济法律常识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公务员考试政治经济法律常识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公务员考试政治经济法律常识题(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公务员考试政治经济法律常识题1.2014年3月3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在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在北京正式成立,( )被推选为代表团团长。A.朱小丹B.徐少华C.肖志雄D.黄龙云2.有些人认为棒球中下手球的投掷方法没有危险。但1920年,由于投掷手卡尔的下手球击中卡查普曼,后者死于头部受伤,下手球的投掷方法应被禁止。上述推理过程符合()形式。A.将一普遍原理适用一个特定的例子上B.混淆了原因和其产生的影响C.从一个特定的事例上得出一个普遍结论D.用个人而非逻辑的理由抨击了提倡者的意思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规律的客观性4.20

2、09 年2 月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 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11 个以( )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A.农村工作B.农业发展C.“三农”D.农民工5.在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发表过很多著名的文章,以下四篇文章中发表最早的是()。A.矛盾论B.论持久战C.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答案与解析1.答案:D解析:2014年3月3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在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在北京正式成立,黄龙云被推选为代表团团长。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2.答案:C解析:卡查普曼死于头部受伤属于特定的事例,下手球的投掷方法应被禁止是一

3、个普遍性的结论。因此正确答案为C。3.答案:A解析:唯物辩证法又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指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理论,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其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故正确答案为A。 4.答案:C解析:今年2月1日正式公布的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首次连续6年发布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故本题选C。5.答案:C解析: 毛泽

4、东思想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C项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是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时期的作品。D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时的作品。A项和B项中的矛盾论与论持久战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时的作品。而发表最早的显然是萌芽时期的作品,即C项1.“鸟鸣山更幽”包含的哲理是( )。A.静止的绝对性与运动的相对性B.运动的相对性C.静止的绝对性D.静止的相对性与运动的绝对性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A.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B.前后二者都是辩证法的观点C.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D.前后二者都是诡辩论的观点3.“天下虽

5、安,忘战必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思想,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智慧。下列体现的哲学思想与这句话相同的是( )A.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B.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C.贾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D.富贵而恣势弄权,乃自取灭亡之道4.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A.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B.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C.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D.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5.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一事实体

6、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答案与解析1.答案:D解析:本题反映的是静止的相对性与运动的绝对性。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A解析:“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说明物质是运动和发展的,是辩证法的观点。“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不承认客观事物的存在及其规律性,抹杀概念的客观内容。故正确答案为A。本题相关知识点:1、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2、诡辩,指为明显的谬误或与公认的

7、合理观念相对立的谬见提供论据的似是而非的推理和论断。诡辩论思想方法的实质是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3.答案:C解析: 题干中的安危体现了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而与此相应的是C项。商人在天气干旱时买船,是因为此时船的需求量低,价格低,当雨季来时,可以高价卖出(旱则资舟也是相同原理),因此,也是体现了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因此本题选C。4.答案:B解析:事物发展是哲学术语,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事物的内因。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即是发

8、展。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个过程并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的,因此选B。5.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文与可之所以能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是他长期观察,对竹子有透彻了解的结果,这说明人脑不会自动产生意识,只有当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并反映到人脑之后,才形成意识,也就是说,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A项是说意识的起源,B项是说意识的本质,D项是物质的特性,均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1.( 不定项选择 )邓小平同志指出,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是否有利于改革开放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

9、平D.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E.是否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大业2.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A.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B.把握规律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C.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具体化D.生产力标准的深化3.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解释是( )。A.接纳了英国“主权与政治分开”的提议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C.在外交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D.大陆实现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4.全国开幕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为了提交提案,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这体现的哲理是()A.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科学理

10、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5.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如何解决()的关系问题一直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A.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B.计划与市场C.宏观调控与微观调控D.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答案与解析1.答案:ACD解析:邓小平同志把“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内在地蕴涵着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这三个有利于是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CD2.答案:ABCD解析: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提出,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

11、断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把握规律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是生产力标准的深化,是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具体化,是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因此本题选择ABCD选项3.答案:D解析:“一国两制”指“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该政策是邓小平为实现中国统一的目而提出的方针,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所以D项正确。注意: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依照法律的规定享有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但不享有国家主权,没有外

12、交和国防方面的权力,也不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B 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D。4.答案:A解析: 题干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提案前先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提案,体现的是主观要达到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C项与题意无关;D项中意识不仅包含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且有错误的反应,本身表述错误。故选A项。5.答案:B解析:在改革中如何解决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早在1982年就指出:“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就很有利,解决不好,就会糟。”事实证明,市场机制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具有不

13、可替代的特殊优势。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1.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中,针对每一次重大事变或重要方针路线曾提出过许多动员口号,下列动员口号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人才强国 尊重人才 四有新人 以人为本A.B.C.D.2.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其核心是( )。A.代表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法律和法律制度B.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正确制定或认可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和执法原则C.依法办事,依法治理国家D.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意志,经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3.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战略有( )。A.科教兴国战略B.人才强国战略C.可持续发展战略D.科教兴农战略

14、4.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键在于()。A.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B.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C.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D.加强机构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5.科学发展是在坚持以( )为中心的前提下,更好地落实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A.思想建设B.文化建设C.经济建设D.制度建设答案与解析1.答案:B解析:项“人才强国”,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2年制定下发了的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项“尊重人才”,出自1977年5月邓小平同志发表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谈话;项“四有新人”,是由1980年5月26日,中共

15、中央副主席邓小平给中国少年报和辅导员杂志的题词中演变而来,1983年1月,总政治部又根据党的十二大文件中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提法,将“四有”的内容调整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项“以人为本”,是在2003年10月中共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正确的顺序应为,因此,本题答案选B选项。2.答案:C解析: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践证明,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本题选C。3.答案:ABC解析: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必须坚持把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