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训练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96056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训练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训练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训练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训练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训练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训练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训练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训练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问题的提出1、目前学生四则运算训练的现状: 从学生作业来看,出现的问题主要是计算正确率不高,计算速度较慢。具体表现在:学生作业出错较多,有的学生甚至有一半错题,并且一次不能改对,需要多次才能改对,个别差生还需要教师的辅导。学生在改的过程中,作业本也不整齐,看的一塌糊涂;另一方面,计算速度还很慢,学生不能按时交作业,往往好几分钟才能做一道题。通过调查发现两个班的学生出现了这些问题:首先运算顺序还搞不清楚,导致学生即使算对了数,结果也不对。再次,计算方面的错误,这是因为学生的加减乘除运算能力还不高。第三,学生粗心,往往抄错数或是运算符合,加法看成乘法,

2、乘号写成加号。2、时代的呼唤。 计算是数学的根本,在数学教学中继续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为突破口,辅导学困生注意从计算的方法处着手,通过多种形式去帮助他们正确掌握计算的方法,从会算慢慢过渡到正确、有一定速度的计算,同时,让学困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技巧,从而达到提高学困生计算能力及数学学习成绩的目标。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是以认数和计算为主线而设计的,在计算里有许多基础知识,包括运算的意义、运算法则以及运算的规律和性质,这些知识的教学一方面加强了对数的进一步认识,另一方面又为其他数学内容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可以说,离开了数的运算,数学内容就难以组织,数学教学就难以有序展开。计算是重要的

3、数学应用技能。学生的数学思维在系统的计算教学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计算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心理和良好的习惯。无论数学学习还是解决实际问题,计算结果都应该正确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到计算正确是不容易的,一道稍复杂的计算,包含了许多单项口算,还经常进位或退位,只要其中某一次单项口算错了,最后计算的结果就错了,这就要求学生准确感知运算符号与数字信息,高度集中注意并且合理分配、适时转移,保持思考畅通、连贯、灵活,维持稳定的速度。有时还要通过检验或联系数感,评估计算结果是不是合理。另外,数学计算总是比较枯燥的,还要求学生对计算有兴趣、有耐心、有信心。事实充分表明,计算与心理状态、行为习惯有着密

4、切联系,计算学习能够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二、研究目标通过对学生计算错误的类型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寻找降低学生计算错误的策略,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检验,验证策略的可行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率,为学生顺利学习数学知识,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而且,教师通过运用研究所得的策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能少走弯路,充分发挥出改研究成果的现实指导作用。三、研究内容练习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练习有无效练习与有效练习之分。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还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题中所指的练习包括

5、课堂内的各种练习,如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动手练习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练习。四、研究方法调查法:主要用于量化分析,做好前测后测记录,为制定“测量评估”指标,总结经验,提供事实依据。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学生或班级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采取调查、观察、测查、收集个案作业、作品等方式,对学生做好跟踪调查,为他们建立研究档案,以此作为研究资料。经验总结法:对实验中出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经验都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包括理论方面的经验和实践方面的经验),定期召开论文交流与评比、案例分析与讨论和教学实践系列研讨活动,请专家对这些经验予以鉴定、好的经验及时推广。五、实施策略1、制定有关学习计算方面的目标

6、的工作计划。2、时填写好典型学困生个人档案,从学困生的成因入手,找出相应的转化策略,使转化措施更有针对性。3、 定期做好家访工作,以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4、多方帮教,共同进步。在学生的转化过程中,将继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继续采用生教生、师教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家庭辅导等帮扶方法,使学困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教中得到进一步提升,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六、实施的原则1、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指练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前

7、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2、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3、生活性原则练习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开放性原则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

8、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5、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包含两个意思,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差生吃饱,让优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七、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理解。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维果茨基提出:“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是同样的”,杜威更提出“教育基于行动”。因此,以数学活动为主线,有效地开展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数学化”理论。“数学

9、化”理论认为:人们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以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数学化”是学生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过程。学生通过“横向数学化”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又通过“纵向数学化”把符号世界一步步地完善。学生的“数学化”的进程贯穿在其所经历的数学活动中,活动是学生“数学化”的根本途径。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

10、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就是在这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数学活动设计,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行动研究理论。行动研究理论认为:只有当参与者以“研究者”“发现者”的身份加入活动中,才能发挥活动一切有利因素。通过对活动的各种因素的考量和把握(预设、组织、调控、取舍等),活动成效才能趋于理想。追求活动的有序、深化、高效。八、研究对象本校四年级学生。九、研究时间: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第一阶段

11、:前期准备阶段时间:2012年2月至2012年2月主要工作:1、拟写工作计划 2、制定实验方案 3、同学科老师和学生座谈,落实分工 4、拟写准备阶段工作情况汇报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时间: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主要工作:1、以班为单位,分班收集学生的计算错题 2、以教师个体为单位,记录典型错题 3、以年级为单位,同学科数学老师分析典型计算错误的原因 教师初步分析错误原因 以面谈的形式和相关学生进行交流总结、分析,撰写原因分析报告 4、以年级为单位,同学科数学老师提出矫正策略前测,统计该类型题目的错误率根据原因分析报告,提出矫正策略,调整教学方式后测,对前后测试进行比较总结、分析,撰写矫正策略报告第三阶段:整理归纳阶段时间:2012年3月至2012年3月主要工作:1、课题展示研究成果汇报,纵向研究对全学段中相同原因导致的错题进行横向研究 2、总结性报告及论文(整理归档)十、研究成果形式1、阶段性报告2课题成果结题报告3、论文4,、辅导纪录5、个案分析十一、研究组成员课题组长:孔静组员:四年级所有成员十二、研究的条件分析本课题组成员是我校四年级一线数学老师,其中有多名老师在市级评优课中取得第一、第二、第三名的好成绩,有多人次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过好成绩。教学、科研能力很强,所以有研究能力的保证。相信本课题在全体课题研究成员的执着研究和共同努力下,实验一定会取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