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杨浦补习班杨浦新王牌2015高三语文资料-文散散文-真题梳理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109586 上传时间:2017-10-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杨浦补习班杨浦新王牌2015高三语文资料-文散散文-真题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上海杨浦补习班杨浦新王牌2015高三语文资料-文散散文-真题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上海杨浦补习班杨浦新王牌2015高三语文资料-文散散文-真题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上海杨浦补习班杨浦新王牌2015高三语文资料-文散散文-真题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上海杨浦补习班杨浦新王牌2015高三语文资料-文散散文-真题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杨浦补习班杨浦新王牌2015高三语文资料-文散散文-真题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杨浦补习班杨浦新王牌2015高三语文资料-文散散文-真题梳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新王牌小班辅导教学设计教案杨浦新王牌语文辅导讲义高三教案课 题 文言散文阅读授课日期及时段 内容摘要1.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文散文的文体特点,理解文章内容。2.掌握常考题型及解题思路。教学内容一、知识点梳理今日主题 第二篇文言文阅读专题。内容:围绕某种现象表明自己的观点或对某个事物进行说明;文体多以说明或议论,通常有“记” 、 “序” 、 “说”等。第二篇文言文 : 概括句、段的内容1.通常以“作者写.的用意” 、“作者写了.的那些特征”等形式的问题出现2.找到题目中问题的范围,然后对这段文字进行概括,发现一些关键词语 2对于文章的赏析“.”的作用/表达效果?掌握几种表现手法的专用术语,语言

2、特色的专用术语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着手句子的翻译 与第一篇文言文所不同的是,第二篇文言文的句子翻译题时以选择的形式呈现,以“对某个句子理解正确或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的问题形式出现,下面是四个选项,通常要联系上下文来解决所写的事物的特征第二篇文言文有时候是说明性质的,这个时候按照现代说明文的考察方式考,也会考到说明对象的特点,通常是在原文中能找到答案的提炼作者的观点当以议论文的形式出现时,和现代议论文一样也会考察作者的观点,同理也是可以从文中找到作者的论点.三、考纲考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2、理解常见的文言词法和句式。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4、筛选并

3、整合文中的信息。5、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写作特点。 6、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不难看出,考查古代散文往往会涉及思想内容的概括分析,与表达技巧的鉴赏评价。这里我们强调在强化对表达技巧熟练区分掌握的同时,还要继续注重文章的整体阅读方法的巩固练习。(一)树立一个观念 文言散文阅读首先要树立整体阅读意识。即便是一个选段,出题者都是从文章相对独立的部分节选出来的。没有整体阅读意识,就会把文章弄得支离破碎,也就没法完整准确地理解文意。许多考生不明白这一点,误以为只需理解所设题目对应的内容,贪图便道,往往由于没能抓住全文的主旨,导致对部分的理解出现偏差。所以必须认定“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4、因为只有把握了文章的整体,局部才会清晰,思路才会一目了然。(二)区分两种文体文言散文主要包括文言议论散文和文言抒情散文,它们由于表达方式的差异而有着本质的差别,所以阅读时要根据不同文体采取不同的阅读思路,要注意文体差别,注意各自不同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思路。(三)关注三个方面1.主旨文言议论散文抓论点,有的论题就是论点,如劝学;有的论点在文章的开头,如六国论一开始就提出了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有的论点在结尾,如过秦论结尾才表明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所以弄清论点是关键,也要善于分析论点所在的位置。理解文言抒情散文的主旨则主要把握作者的情感。有的情感是作者直接抒发出来

5、的,有的情感是藏匿在景物描写之中的,有的情感是隐藏在具体的生活细节之中的,但无论哪种情感都能找到直接或间接表露的关键语句,所以把握情感就是要把握这些关键语句。如项脊轩志的情感主要由生活细节来传达,但归有光依然直接流露出了感情“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所以在把握作者感情时既要把握在细节和景物中传达出的感情,更要把握作者直接流露出的感情。2.结构“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把握文章的结构是高效快速阅读文本的主要措施。文言议论散文需抓论证结构,筛选各段要点,整合文章信息。如师说抓住各段要点全篇就一目了然了,第一段“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提出择师标准;第二段“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

6、矣”,道出当时社会事实;第三段“圣人无常师”,进一步阐明师道、师生的关系。韩愈层层推进,阐明了从师的必要。文言抒情散文主要抓感情线索。如兰亭集序第一段写了美景、美事,溢于言表的是心中的快乐。第二段由“乐”文言文阅读 4而生“痛”,因为人总是被“欣于所遇”的乐和“情随事迁”的忧所左右;第三段由“痛”而生“悲”,在“悲”中作者并没有消沉,而是由此生出生死的感念,从而又表露了作者对人生的热爱与执着。作者感情是复杂的,但只要理清了线索“乐痛悲”就能很好体会文意了。3.表达方式(1)文言议论散文主要关注议论方式比喻论证,就是用人们熟知的事来比喻论证观点。如谏太宗十思疏第一段用固木之本、浚水之源来比喻“居

7、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增强了论辩的力度。劝学贯穿全文的形象的比喻使对学习道理的阐述通俗易懂。对比论证,把一事物与另一事物或事物相对的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以增强论证的效果。如过秦论运用了四个方面的对比:秦国先强后弱、先胜后衰的对比,秦与六国的对比,秦与陈涉的对比,陈涉与六国的对比。在层层对比中,凸现出了主客观形势的不同,强弱盛衰难易的不同,从而深刻地揭示了秦灭亡的深刻原因“仁义不施”,以警戒当时的统治者。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典型的例子来论证论点,使论点更具说服力。这是最常见的论证方式。如六国论通过列举韩、魏、楚三国赂秦而亡,赵、齐、燕三国势力随之被削弱而被灭亡的结局,雄辩有力地论证了“弊在赂

8、秦”的观点。(2)文言抒情散文主要理解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借助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如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作者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托物寄情,即借助对物的描摹,用物来寄予作者深厚的感情或志向。项脊轩志结尾“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托枇杷树传达出对亡妻的一片思念与哀悼之情。借生活细节来抒情,即融情于具体的生活细节的描绘中。项脊轩志“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在具体的生活细节中传达出了母亲的殷殷关切,也传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思念之情。四、典型例题2013 上海高考真题许氏吴兴溪亭记 权德舆溪亭者何?在吴兴东部,主

9、人许氏所由作也。亭制约而雅,溪流安以清,是二者相为用,而主人尽有之,其智可知也。夸目侈心者,或大其门户,文其节棁,俭士耻之;绝世离俗者,或梯构岩巘,纫结萝薜,世教鄙之。曷若此亭,与人寰不相远,而胜境自至。青苍在目,潺湲激砌。晴烟阴岚,明晦万状。鸥飞鱼游,不惊不喁。时时归云,来冒茅栋。许氏方目送溪鸟,口吟招隐,则神机自王,利欲自薄,百骸六藏之内累,无自而入焉。有田二顷,傅于亭下,耕作之功,出于僮仆。每露蝉一声,秋稼成实,倚杖眺远,不觉日暮。岁食之余,则以给樽中。方其引满陶然,心与境冥,是非得丧,相与奔北之不暇,又何可滑 于胸中。噫!举世徇物以失性,而不能自适,且谬戾于动静之理,君之动也。仕宦代耕

10、,必于山水之乡,故尉义兴,赞武康 ,皆有嘉闻。其静也,则偃曝于斯亭,循分食力,不矫不躁。庸讵知今日善闭,不为异时之大来 耶?予知之深,故因斯亭以广其词云。【注】滑:乱。尉义兴,赞武康:指在义兴、武康两地做官。大来:指吉祥亨通。22第段“主人尽有之”中的“之”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2 分) 523分析第段写“夸目侈心者”和“绝世离俗者”的作用。( 3 分)24简析第段写“鸥飞鱼游,不惊不喁”一句的意境。( 2 分)25对第段画线句理解的正确一项( )。(2 分)A是非得失都一起逃跑,没有空暇再去扰乱他。B是非得失被一起克服,心情便不会再被扰乱。C是非得失无法一起顾及,心情可能会被扰乱。D是非

11、得失都一起消失,自然不会再去扰乱他。26简述“动静之理”在许氏身上的表现。(3 分)2012 上海高考真题潭州东池戴氏堂记 柳宗元弘农公刺潭 三年,因东泉为池,环之九里。其岸之突而出者,水萦之若玦焉。池之胜于是为最。公曰:“是非离世乐道者不宜有此。”卒授宾客之选者谯国戴氏曰简。为堂而居之。堂成而胜益奇,望之若连舻縻舰,与波上下。就之颠倒万物,辽廓眇忽。树之松柏杉槠,被之菱芡芙蕖,郁然而阴,粲然而荣。凡观望浮游之美,专于戴氏矣。戴氏尝以文行见荐,而志不愿仕。与人交,取其退让,受诸侯之宠,不以自大,其离世欤?好孔氏书,旁及庄文,以至虚为极,得受益之道,其乐道欤?贤者之举也必以类。当弘农公之选,而专

12、兹地之胜,岂易而得哉!地虽胜,得人焉而居之,则山若增而高,水若辟而广,堂不待饰而已奂矣。戴氏以泉池为宅居,以云物为朋徒,抒幽发粹,日与之娱,则行宜益高,文宜益峻,道宜益茂,交相赞者也。既硕其内,又扬于时,吾惧其离世之志不果矣。君子谓弘农公刺潭得其政,为东池得其胜,授之得其人,岂非动而时中者欤!于戴氏堂也,见公之德,不可以不记。注刺潭:担任潭州刺史。22.第段“水萦之若玦焉”中的“之”是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1 分) 2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 分)24.第段“堂不待饰而已奂”的原因是什么?(2 分) 625.下列与戴氏有关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13、)A戴氏是谯国人,他是弘农公宾客中的一位佼佼者。B戴氏堂是东池胜景,由弘农公建造送给戴氏居住。C戴氏推崇孔子的思想,也能够博采其他人的学说。D戴氏非常喜欢自然风物,常陶醉其中,抒发情怀。26.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 分)2011 秋考真题:稼说送张琥 苏轼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方得完;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耰铚艾 ,相继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

14、也,其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 ,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且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注】锄耰铚艾:四种农具。 得:此指中进士。22.第段中与“寸寸而取之”相反的农作方法是口口。 (2 分)23.第段作者写“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这一句的目的是 (2 分)24.对“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您离开这里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啊! B.您离开这里后想必会致力于学习吧!C您要摆脱这种状况而致力于学习啊! D.您想必会摆脱这种状况好好学习吧!25.本文与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在写作手法上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对此加以分析。 (3 分)答: 26.古人一般认为早中功名是一件幸运的事,作者却认为是“不幸”的,为什么?(3 分)答: 2011 秋考真题: 7九 疑 山 图 记九疑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