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95734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案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导学案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导学案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导学案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导学案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学案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案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二:总编号金华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申报、评审表课题名称 导学案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课题负责人 盛耀进 职务(职称) 中学一级 完成时间 2015年11月 成果形式 论文 研究报告 单 位 浙江省浦江职业技术学校 邮编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浦江职业技术学校月泉东路888号 联系电话 13454923981 课题组其它成员有关情况姓名课题内分工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盛耀进负责人兼执笔浦江职业技术学校中学一级李双凤资料收集浦江职业技术学校中学二级王文炎问卷调查浦江职业技术学校中学一级于茉莉学案排版及打印浦江职业技术学校中学二级所在单位意见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名: 2014年 月 日县(市、区)教

2、科规划办意见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名: 2014年 月 日初审单位意见负责人签名: 单位盖章: 2014年 月 日说明课题申报必须附有详细研究方案,按规范要求设计,字数为2500-5000(电脑打印),包含以下内容:1课题现实背景及意义;2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3课题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4如研究已有一定基础,可论述初期成果或“研究操作措施”;5课题研究步骤及人员分工;6课题研究条件分析(含已取得与本课题有关的成果);(此表可复制。填表后一式四份报送市教科规划办)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现实背景:中职生英语基础薄弱,英语学习兴趣不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即以讲授法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

3、被动地听,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不能有效的激发,英语学习成绩就不能有效地提高。英语课程标准中要求英语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基本的英语课堂教学理念在这种以讲授法为主体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得不到落实,因此改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落后的现状就变得极为迫切。笔者所在县的一所高中中山中学早在几年前就在尝试使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搞得很有起色,不少外地学校还来参观学习。笔者县教研员的支持下去观摩了他们的导学案课堂,发现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十分积极活跃,课堂气氛非常好,课堂效率也非常高。笔者同时还从有关的资料中了解到另一所学校即山东杜郎口中学,该校十年前是一所师资和生源都极差的农村中学,校长崔其升上

4、任后为改变现状大胆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即使用导学案,十年后的今天杜郎口中学已成为全国名校,在全世界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去该校参观取经的单位和个人不计其数。笔者想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师资和生源有相似之处,那么我们为何不大胆地尝试使用导学案来改革英语课堂教学呢?意义:导学案的使用有利于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学案的几个操作环节能很好地证明这一点。导学案的第一个环节是学生独学,独自完成学案。第二个环节是群学即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学案中的难点。第三步是小展示,即在小组内小组成员互相展示学习成果。第四个环节是大展示,即小组向全班展示小组共同学习的成果。第五个环节是评价,学生自评

5、,小组互评,教师评。这几个环节充分地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导学案的使用还有利于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所有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被带动起来,同伴之间相互影响,英语成绩自原就得以提高。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在导学案的研究,很多研究者都把运用导学案进行的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来进行研究。理论研究者主要从理论方面探讨导学案教学模式,如魏亚本(2011)的语文学案教学实验的教育学阐释一文中虽然是从语文角度进行阐释,但其主要内容是从理论上论述了学案的特质,学案的理论依据,“学案”实验中凸显出来的深层次难题以及究竟如何破解这些难题。裴亚男(2007)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综述

6、从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角色等方面对导学案导学模式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导向、导学、导练、升华”四个基本阶段的教学模式。而一线的教师则更多地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对学案导学教学的具体操作进行了探索。如綦桂杰(2003)的(“学案导学”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及中学生自身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实施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围绕着“学案”的设计和学案的实施两方面内容,详尽地阐述了一个学案应由哪几部分构成,设计成什么样的方式,学法指导中的“指导”到底指导学生什么等若干问题,并从趣味性、量力性、系统性、换位性、探索性五方面论述了学案编

7、写的原则。在“学案”的实施环节中,又从六个方面叙述“学案”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邢双艳(2009)在利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一文中,探讨了如何利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她认为英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式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 与导学案类似的概念有“学案”、“教学案”等,学案与导学案基本接近,强调对学生学习的引导,而教学案则更多地强调教案与学案的统一,既是对教师教学的设计,也是对学生学习引导的设计。 具体定义上大部分人认为导学案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如王祥(2005)认为“学案是教师在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指导之下,在授课

8、前依据教学目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以课时和课题为单位,把课本中相应的内容和预备知识,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模拟问题发现过程,精心设计递进性问题系列,以引导学生沿着问题的台阶,完成自主探索真知的学习过程,是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时或课题的学习方案”。綦桂杰(2003)认为学案即学习方案,它是由教师在广泛调研学生的学习现状,研究学生建构知识的诸种因素及可能性的前提下,集思广益,精心编写的指导学生自学的教学辅助材料与实施方案。正如“教案”是教师如何教的剧本,突出的是“教”一样,“学案”是学生如何学的剧本,突出的是“学”。 不同的人因其对导学案的具体理解不同、学科视角不同,其导学案中所包括的内容不太一样,但

9、基本上都存在一些共同的核心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内容或学习过程、学法指导、达标测试。 如魏亚本认为学案至少包括四个核心要素: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而其核心内容则包括预习案、课堂案和巩固案。 彭畅(2004)认为一份完整的学案应包括:学习目标,即学习本堂课学生应达到的知识、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内容,即本堂课学生应学习和探究的主要内容;问题导学,即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参与者(包括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或可能提出的问题,如“设问诱思”“发现问题”或“问题导引”等;达标练习;检测作业,一般是课后推荐给学生的作业。这主要是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綦桂杰(200

10、3)认为“学案”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法指导、师生互动的设计、梯度训练题、推荐作业七部分。王祥(2005)认为学案的编写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前测评(预习作业)、学法指导、达标检测(课堂检测)推荐作业(复习巩固)等几个部分。 李天峰(2011)认为导学案的组成包括:学习目标、知识准备、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 要使导学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学案的科学编写是其前提。要编写科学的导学案,正确的指导原则不可缺少。而不同研究者在编写的原则论述上有很大的差别,但也存在一些共同思想。学生主体原则或换位原则即导学案的使用者主要是学生,不能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而应从引导学生学习的角度进

11、行编写。适当原则,即导学案的容量与难度上要适当,比如一个课时内的学习目标不能太多、学习活动不能太多,问题的难度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性原则,即要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有序性或体系性原则,即整个导学案内容特别是学习内容与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有逻辑性,使学生学习后能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只获得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片断。 如綦桂杰(2003)认为学案的编写原则包括趣味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换位性原则和探索性原则。李昆、滕加平(2011)认为出编制学案的四个基本原则包括适当性、问题性、梯度性和有序性。适当性原则,包括两方面。一是学习内容要适当,即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12、,要制定通过学生自学才能达到的学习目标;二是时间要适当,即教师根据实际上课的需要,分课时编写学案。问题是“学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可以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主动性。梯度性原则又称层次性原则,有序性原则与梯度性原则息息相关,又有所不同。有序性原则要求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心理规律和学生学习的规律。因此“学案”教学问题的设置要尽可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复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不同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知识和能力的跨度太大或太小,都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的发展。 李天峰(2011)认为学案编写要坚持以下五个原则:课时化、问题化、参与化、层次化和方法化。 有

13、些研究涉及到了导学案的编写过程或编写程序,一般都强调要集体协作、不断完善。如东庐中学的具体做法是:1.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2.备课组长初审“讲学稿”后至少提前两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讲学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3.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给学生,任课教师对“讲学稿”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4.第二天,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

14、集体备课时的小组交流。 倪永明(2011)认为导学案设计的程序如下:各教师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二次备课、课后优化。 部分研究者还提醒人们注意一些导学案编写和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把学案就成题目、把学案导学变成练习题,导学案的个性与共性等。 如魏亚本(2011)认为语文学案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学案设计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学案实施中学习活动与练习间的关系,现在中有把学案变成纯练习的现象;学案教学与常态课的问题,即是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用学案进行导学,学案教学能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唯一形式。 李忠美、崔运昌、张宗奎(2000)学案的编写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编写学案需要换位思考,学案是

15、为学生学习而编写的,教师在编写时要把自己假想成一名学生;要防止学案变题案,学案不同于习题讲义,不能变成习题的罗列,要体现出知识的发生过程,要多给学生学法三、课题研究预期目标笔者力争使导学案教学模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笔者所在学校所在的英语组内推广,进而推广到其它学科。真正大面积提高中职生英语学习成绩。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四、课题研究的内容1、如何建立公平合理的英语学习小组?2、在独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3、在群学即小组合作学习阶段,如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4、在展示阶段,如何调动学生展示的积极性?5、在评价阶段,如何利用评价手段促进小组和成员的发展?6、如何安排导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