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和 第一 章1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094885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和 第一 章1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和 第一 章1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和 第一 章1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和 第一 章1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和 第一 章1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和 第一 章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和 第一 章1(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与考试,1.课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共同组成本学期的硕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自然辩证法概论15学时,每周3学时,后5周上完。 2.教学:时间紧张,主要采用老师主讲和同学分组登台演讲的方式,希望前半学期未参加演讲的同学们认真准备。分工合作,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论说。 3、考试:考试范围:课后思考题;占总成绩30%。偶尔点名,三次不到无成绩;请假条要课前给。研究生处统一安排考试时间。闭卷;两门课1张考卷,100分。,教学与考试 根据学校要求,总共授课20课时,课外实践10课时。 考试为最后随堂开卷考(2课时),满分为100分,有简答题和论述题(含辨析和材料分析题)

2、以及开放性题目,占总成绩70%。 实践教学要求每人交1份实践报告=2000字,自己选题,把它与课堂演讲结合起来,稿纸手写。 每个专业选1个题目演讲,有演讲选题和课后思考题供大家选择。 考勤+实践报告+演讲表现占30%。,主要参考书目 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 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著,于光远等译编,人民出版社,1984。 自然科技社会与辩证法,许为民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刘大椿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学术期刊: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哲学。,绪 论,一、自然辩证法是什么? 1.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

3、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2.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1.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2.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3

4、.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4、自然辩证法与其邻近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等,有不同的学科性质和定位,但在研究领域、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相互联系和交叉。,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是其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四、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1.创立于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资本论等、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列宁唯批哲学笔记等都有贡献。 2.中国在

5、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发展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于光远、钱学森、龚育之等。 3.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当代体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四、自然辩证法与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学习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意义 功用论:有用?无用?考试论:不过别毕业? 素质论:改善人的知识结构;综合论: 1.把握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全球趋势,认识各个学科领域的内在联系。 2.认识客观自然界存在与演化的辩证规律,理解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关系。 3.掌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方法,提高科技创新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4.理解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5.加深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提高人的素质。 6.学习和理

6、解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哲学是科学之母。 爱因斯坦 关心哲学的每一位现代科学家,特别是每一位理论物理学家,都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同哲学思维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要是对哲学文献没有充分的知识,他的工作就会是无效的。 玻尔 相信只有一种真理而且自己掌握着这个真理,这是世界上一切罪恶的最深刻的根源。 M波恩,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 爱因斯坦 培养人文精神,始终把人的完善和发展、人的自由和幸福放到科学技术事业的第一位。 一切有利于人的完善和发展、人的自由

7、和幸福的科学技术都是好的、善的,是应该大力推进的;否则就应该拒绝、反对和抵制。,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与我国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 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和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为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促进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具体体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演讲选题,1、系统自然观、系统方法论及其意义 2、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

8、明的社会制度基础 3、科学、非科学、伪科学和反科学:以科学与中医的关系为例 4、科学研究过程:一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研究和鉴定过程 5、技术研发过程:从选题立项到成果的技术、经济、生态和伦理评估 6、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技术支撑体系,7、关于推广转基因主粮的技术、生态和医学及伦理、政治和法律问题探讨 8、从人类近现代科技史看我国科技体制 9、从我国运十大飞机和航天事业的比较看我国科技自主创新问题 10、试论现代生物技术、我国传统农业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关系,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马克

9、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思考题,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如何认识中共十八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战略部署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何谓自然观?,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 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 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 ; 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其核心

10、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 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的特点; 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和基础 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低下,带有朴素性和神秘性 脑体分工,阶级分化,知识融合,哲学统一 2.主要观点和特征 观点:自然界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自然界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特征: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3.中西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表现 中国:天人合一的气一元论者 道、气

11、、五行、阴阳、太极;天人合一 西方:寻找本原即基本粒子,原子论者 泰勒斯水是始基; 阿那克西曼德无限者; 阿那克西米尼气; 赫拉克里特火; 德谟克利特原子; 亚里斯多德四因素,4.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 1)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2)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古代人都是天才的猜想家!现代人却往往成了谨慎的实证家! 5.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 1)已经开始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2)只能总体上理解自然界,而缺乏科学论证和逻辑体系,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思想渊源 1)古朴的原子论 2)近代的经验论和唯理论 2.科学基础经典力学 3.观点和特征 原子主义

12、的机械自然图景;严格的机械决定论;严格的因果必然性;人天对立。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牛顿找不到第一推动力,就让上帝做,自己做最实在的造币去了),4.作用 1)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 2)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5.缺陷 1)把自然界看做是机器,所有运动都是机械运动,抹杀多样性,割裂人与自然的固有联系。(人是上紧了发条的钟,人是会思考的动物) 2)以孤立片面静止的思维方式考察世界,否定了辩证思维。 3)主张自然界是绝对不变的,物质的运动和自然界的合目的性创造都来自于上帝。是绝对时空观、决定论的自然观。,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思想渊源(

13、直接) 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德国唯心主义辩证法 2.科学基础五大自然科学突破 天文学:星云假说历史演变观念 地质学:地质“渐变论”打破神创论 物理学: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电磁理论 化学:元素周期律 生物学: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摧毁上帝造人说 ,3.观点和特征 1)基本观点: 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存在,物质运动在量和质的方面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是流动和循环着的;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 实践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基本方式; 认识自然界要遵循客观性原则。,2)特征: 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

14、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统一; 具有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等特点。,4.作用 1)承前继后,完成了自然观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历程,实现了自然观的革命; 2)强调人的能动性,为科技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3)突破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界限,为融合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自然史的思想作为唯物主义的一个完整部分,是马克思所断言,并由恩格斯所详细论述过的。当代物理学的发展,在自然科学中提出了一个早已由唯物主义者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认识自然就意味着把自然视为能产生人类和人类社会的自然界。普里高津从混沌到有序,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

15、基础是20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 其主要体现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等方面; 它们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理论基础。,一、系统自然观,系统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1.思想渊源 西方:自然界是一个系统;(亚氏、黑格尔) 马克思主义:系统是自然物质的存在方式,自然界是永恒循环和发展着的。 中国:世界是由阴阳、五行构成的一个统一的、运动着的整体。(案例:中医) 中西对比:实验、分析、定量,注重个体、部分、结构思辨、综合、定性、注

16、重整体、功能、协调、协同。(比较:西医和中医),2.科学基础系统科学理论 植根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的基础之上。 侧重于揭示自然界的复杂性和非线性,验证并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以及物质、运动、时间、空间之间内在联系的观点。,3.观点和特征 1)观点: 自然界是简单性和复杂性、构成性与生成性、确定性和随机性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它以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的形式演化着; 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它既与其所在的环境发生联系,又与其他系统发生关联,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点; 系统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分叉和突现是其演化的基本方式,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等构成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进化是系统以对称性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