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4剖析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94337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建筑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4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建筑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4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建筑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4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建筑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4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建筑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4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建筑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4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建筑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4剖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级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工学,计算机类,080905)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和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电子、传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能够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维等工作的高级专门工程技术人才。二、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银行、通信、邮电、政府机关、军事国防、IT企业、智能建筑企业等行业或部门的嵌入式系统、物联网应用系统等方面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计算机、网络、通信、控制等领域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1. 知识要

2、求(1)工具性知识 外语:具有一定的本专业外文书籍和文献资料的阅读能力。能正确撰写专业文章的外文摘要。能使用外文进行一般性交流。 计算机:熟练掌握本专业需要的各类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 信息技术应用和文献检索:熟练掌握用互联网进行各种信息收集和利用的方法。具备一定的综合文献资料的能力。 方法论: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科技方法:较好地掌握常用的计算方法,演绎推理法、数学归纳法等。在工作和研究中具备科学严谨的学术作风。 科技写作:能较好地总结和归纳实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中所做的工作。能正确撰写文献综述、毕业设计论文。(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文学: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了解一些中外著名的文学

3、作家和代表性作品。能通过文学著作品味人生、了解社会、提高文学知识的水平。 哲学: 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具有从哲学角度看待世界、分析问题的视野,有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思想道德: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政治学: 能系统地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并联系实际,深刻领会,自觉实践。 法学:具有系统的法律基本知识。能做到自觉遵纪守法,不违法,同时也能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 心理学:具有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大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能够基本进行自我心理调整。 体育: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保持健康的体魄,达到国

4、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能承担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 军事知识: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能承担保卫祖国的光荣任务。(3)自然科学知识 数学:具有较系统的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等知识。基本概念清楚,推导演算熟练。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物理学:具有较系统的大学物理的知识。概念清楚,理论比较扎实,实验技能强。有基本的现代物理学知识。 环境科学: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基本知识。(4)工程技术知识 计算机技术: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程序设计技术及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等技术,掌握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掌握利用计算机对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初步知识。 电工电

5、子学:具有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等系统知识。比较熟练地掌握常用电子电路的原理和分析方法,能分析较复杂的电子电路,具有设计、调试电子电路的能力。 信息技术:具有控制系统中有关信号检测、通信、信号处理和利用信息进行控制的知识。 工程制图与机械学:了解机械学科中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具有机械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建筑CAD制图技术,能读懂一般的建筑电气工程图纸。 工程实践:熟悉工程中常用物理量的检测方法。熟悉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5)专业知识 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数据结构与算法、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嵌入式系

6、统等主干学科知识。理论基础比较扎实,动手能力强。具备从事工业、企事业单位中相关工作的能力。 专业知识:掌握物联网通信技术、RFID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传感网原理及应用、海量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与智能决策、物联网控制、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等物联网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科技发展的新动向以及物联网相关的法规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动态。具有进行工业与民用物联网工程设计、系统集成、测试和调试的基本能力。2能力要求(1)获取知识能力 自学能力:具备自主的学习能力,高效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 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能力;基本的外语交流能

7、力;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协调事务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待人谦和。 文献检索能力:具有基本的资料搜集、文献检索能力,善于从不同的渠道搜集、检索信息。(2)应用知识能力 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基础理论扎实,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综合实验能力:能熟练使用常用的实验仪器,具有实验原理的迁移能力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和选择能力。 工程综合实践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在综合类实习、实验中具有较强的独立设计、分析和调试系统的能力。(3)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思路开阔,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 创新实践能力:能在实践环节中,探索、验证已有的结论,具备较强的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

8、。 科研开发研究能力: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具有较强的钻研精神及接受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3素质要求(1)思想道德素质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掌握社会发展及其规律的基础知识;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信仰。 初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善于从相互联系、发展和对立统一中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应具有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具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做合法的社会公民,具有很强的法制意识和观念。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办事。 诚信做人、做事、做学问。 具有协调配合的团队精神和能力。(2)文

9、化素质 具有中华文化传统的道德美德,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文、史、哲等)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外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具有一定的音乐、美术、艺术的鉴赏力。 具有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等。 要有自我控制能力,理性地处理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发生的各项事情。 富有合作精神,善于与人交往。(3)专业素质 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形象思维的能力,有理性的批判意识,尊重客观事物发展的、科学的、务实的思维方法;较好地掌握物联网工程及相关技术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具有求真务实精神,有理性的批判意识,了解自然科学的重要发现和主要进展。 具有工程规范和标准意识

10、、实践意识、质量意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善于从实际出发解决工程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较快地分析和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在科技开发和工程实践中具有市场意识和价值效益意识;敢于革故鼎新,在实践中敢于且善于使用新技术、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思想。(4)身心素质 健康的身体,良好的体魄。 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正确的自我认识,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培养优良的气质与性格,坚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三、主干学科根据培养人才所需要的知识结构,“物联网工程”属于 “交叉学科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具有包容多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特征。其支撑学科

11、如下: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相关的重要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本专业的相关专业为: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四、主要课程物联网通信技术、RFID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传感网原理及应用、海量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与智能决策、物联网控制、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数据结构与算法、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嵌入式系统、移动计算技术、智能计算概论、云计算与大数据、城市计算与智慧城市、智能建筑导论、建筑组态技术、Field Bus Technology、建筑物联网技术等。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1、基础实践教学环节基础实

12、践环节包括军事训练、入学教育、公益劳动等。2、专业实践环节大类学科与专业基础课程实践环节包括嵌入式系统综合课程设、物联网感知综合课程设计、物联网传输综合课程设计、物联网数据处理综合课程设计、物联网应用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物联网综合实验等。3、综合实践环节综合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金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六、学制及学分要求1、学制: 四年,学生可在3-6年内修完本专业规定学分。2、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需修满如下学分,方可毕业:(1)本专业学生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77学分,其中:必修课程110学分,选修课程27.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9.5学分。(2)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

13、需选修校级公共选修课程达8学分。(3)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需获得社会实践与课外创新活动学分达5学分。七、授予学位授予学位:工学学位八、课程体系及学时学分比例1、课程体系: 物联网工程的课程体系由人文社科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环节五部分组成。课程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图1 课程体系结构图图1示意的课程体系结构图中:1)人文社科类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的设置按学校教学管理机构统一部署执行。2)核心课程是必须开设的课程,其中理论学时和实验学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最低学时,满足专业规范的最低要求;3)选修课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师资结构灵活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在现代工科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

1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培养专业基本技能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培养专业核心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两部分。实践教学涉及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教学实习、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工艺操作和社会实践等能力。2、学时学分比例: 课程类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分学分学时学分比例课内实验(实训、上机、见习等)集中实践通识教育基础课程62118441.06%97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4165627.15%61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4876831.79%1031.5小计1512608100%2539.5合计必修110195272.85%实践学分合计占总学分比例选修4165627.15%64.533.59%九、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表物联网工程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表学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