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十三章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093282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第十三章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社会学概论第十三章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社会学概论第十三章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社会学概论第十三章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社会学概论第十三章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第十三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第十三章(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十三章 社 会 问 题,2,第十二章 社会问题,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问题 第二节 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 第三节 我国转型期的社会问题,3,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问题,一、社会问题的含义 二、社会问题的特征 三、社会问题的类型,4,1.对社会问题的误解和偏见 2.学者们的解释角度或观点 3.构成社会问题的基本要素,第一节 一 社会问题的含义,5,第一节 一 1 对社会问题的误解和偏见,A. 社会热点 B. 社会焦点 C. 不认可的 D. 不满意、不期望的 E. 无可奈何的 F. 时髦或语言倾向,6,劳资冲突 社会一致性、社会整合 道德、价值观念 公共麻烦 不合需要、不容忍 影响社会进步、妨碍

2、正常生活的公共问题 ,第一节 一 2 学者们的解释角度或观点,7,第一节 一 3 构成社会问题的基本要素,A. 客观上存在一种或数种社会失调状况 B. 社会失调状况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 C. 社会失调状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D. 社会失调状况需要和可以运用社会力量解决,8,第一节 二 社会问题的特征,1. 社会问题的普遍性 2. 社会问题的社会性 3. 社会问题的客观性 4. 社会问题的主观性 5. 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6. 社会问题的长期性,9,第一节 二 1 社会问题的普遍性,现代社会的 任何时期普遍存在 任何国家普遍存在,任何民族普遍存在,任何地区普遍存在, 任何社会领域普遍存在,10,第

3、一节 二 2 社会问题的社会性,现象的非自然性,非个别性、非个体性 发生的原因 社会责任 解决或消除 现象的社会历史的烙印 与一定的文化、制度等因素相联系,11,第一节 二 3 社会问题的客观性,真实的、实际存在的 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12,第一节 二 4 社会问题的主观性,人们对客观存在的社会失调及社会影响的主观社会反应 人们的感受 体验 关注 认知 态度 期望,13,第一节 二 5 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形成的原因多个; 表现的形式多样; 产生的影响多种; 社会问题之间关联多种,14,第一节 二 6 社会问题的长期性,一经形成很难在短期内消除或解决 原 因 认识有一个过程 解决条件成熟有

4、一个过程 实际消除或解决有一个过程,15,第一节 三 社会问题的类型,1.依社会失调的内容 2.依社会问题存在的空间范围 3.依社会问题的表现程度 4.依社会问题与社会结构的关系,16,第一节 三 1 依社会失调的内容,环境方面失调-污染、 人口方面失调-老龄化、 经济方面失调-物价、 政治方面失调-腐败、 教育方面失调-应试、 文化方面失调-道德、 社会安全方面失调-食品、 ,17,第一节 三 2 依社会问题存在的空间范围,全球性的-贫困、 国家性的-种族歧视、 民族性的-经济落后 、 区域性的-交通、 人群性的-妇女、,18,第一节 三 3 依社会问题的表现程度,显性的: 社会失调表现充分

5、、清晰 社会反应明确且公开 隐性的: 社会失调表现欠充分、清晰或被掩盖 社会反应不够明确、集中且未公开,19,第一节 三 4 依社会问题与社会结构的关系,结构性的: 社会问题发生、存在与一定社会结构相关联, 或由一定社会机构引发的 非结构性的: 社会问题发生、存在与一定社会结构无关联, 或非由一定社会结构引发的,20,第二节 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一、社会问题的理论解释 二、社会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 三、社会问题解决的条件,21,第二节 一 社会问题的理论解释,1.社会病态论 2.社会解组论 3.文化堕距论 4.价值冲突论 5.越轨论 6.标签论,22,第二节 一 1 社会病态论,社会问题是

6、社会的一种病态 病态是不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现象 社会问题由于违反道德而产生或社会本身不道德 以道德教育解决,23,第二节 一 2 社会解组论,社会问题是由于社会变迁的影响而产生的失去规则的现象 旧的规范受到怀疑和破坏,新的规则尚未建立或未被普遍接受 以完善社会规范体系解决,24,第二节 一 3 文化堕距论,社会变迁中文化各部分变化速度不一致即文化堕距或文化失调 文化堕距引起社会混乱及社会问题 以缩小文化之间的差距与错位解决,25,第二节 一 4 价值冲突论,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不同价值观发生矛盾 由价值观冲突导致社会问题 以协议和权力解决,26,第二节 一 5 越轨论,当一些人的行为越轨社会问题

7、就发生 以加强对越轨者的控制解决,27,第二节 一 6 标签论,社会问题是人们的主观认定 标签通常是强势群体强加于弱势群体的结果 以改变定义(或标签)和防止贴标签解决,28,第二节 二 社会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1.人类生存活动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2.人口、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 3.社会结构要素之间关系 4.社会稳定与社会变迁之间关系,29,第二节 二 1 人类生存活动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人类生存活动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存在一定规律 违背人类生存活动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某些规律,30,第二节 二 2 人口、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人口、经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存在一定规律 违背人口、经济、社会之间

8、相互作用的某些规律,31,第二节 二 3 社会结构要素之间关系,社会结构要素的排列、组合、变化存在一定规律 社会结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存在一定规律 违背社会结构自身的某些规律,32,第二节 二 4 社会稳定与社会变迁之间关系,社会稳定与社会变迁之间存在一定规律 不符合社会稳定与社会变迁之间的某些规律 无序、不稳定 超稳定,33,第二节 三 社会问题解决的条件,1 相当的科学研究 2 充分的社会关注 3 足够的社会力量 4 科学的社会对策,34,第二节 三 1 相当的科学研究,科学的态度 科学的解释 科学的预测 科学的对策,35,第二节 三 2 充分的社会关注,广泛的、客观的社会认知

9、广泛的、理性的社会期待 广泛的、正确的社会态度,36,第二节 三 3 足够的社会力量,足够的物质力量 足够的非物质力量,37,第二节 三 4 科学的社会对策,科学的思路 科学的理念 科学、合理的原则 科学、可行的措施,38,第三节 我国转型期的社会问题,一、环境问题 二、人口安全问题 三、贫困问题 四、“三农”问题 五、腐败问题,39,第三节 一 1 生态破坏严重,耕地减少 森林覆盖率降低 物种减少 ,40,第三节 一 2 环境污染严重,水体污染 大气污染 生活垃圾 ,41,第三节 二 人口问题,1.人口数量问题 2.人口结构问题 3.人口质量问题,42,第三节 二 1 人口数量问题,基数大

10、增长快,43,第三节 二 2 人口结构问题,性 别 出生性别比偏高 年 龄 老龄化 劳动力 技能型少 地 域 东密西疏 ,44,第三节 二 3 人口质量问题,自然素质 残疾比率高 出生人口残疾比率高 社会素质 受教育水平低 劳动技能水平低,45,第三节 三 贫困问题,1.绝对贫困人口主要在农村 2.城市绝对贫困人口增加 3.相对贫困人口增加 4 致贫的新原因,46,第三节 三 1 绝对贫困人口主要在农村,新中国初九千万左右 目前一千万左右,47,第三节 三 2 城市绝对贫困人口增加,无劳动能力 无法定赡养人 无固定生活来源,48,第三节 三 3 相对贫困人口增加,因自然灾害收入不高 下岗职工

11、失 业 发生重大事故 发生重大疾病 ,49,第三节 三 4 致贫的新原因,因教育致贫 因疾病致贫 因下岗致贫 因失业致贫 因事故致贫 因物价致贫 ,50,第三节 四 “三农”问题,1.农业生产力低且提高慢 2.农村发展慢且与城市差距扩大 3.农民收入水平低且不稳定,51,第三节 四 1 农业生产力低且提高慢,原 因 生产资源短缺 基础设施薄弱 产业结构不合理 科技支撑能力不强 产品品种和品种不适应市场需求 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不强,52,第三节 四 2 农村发展慢且与城市差距扩大,原 因 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欠缺 生活公共设施、公共产品欠缺,53,第三节 四 3 农民收入水平低且提高慢,原 因 生产资源短缺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品种单一、附加值低 产品品种和品种不适应市场需求 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进城打工收入不高不稳定 ,54,第三节 五 腐败问题,1.易发和多发性 2.集体越轨增加 3.形成不良社会风气,55,第三节 五 1 易发和多发性,发生的范围广泛 发生的行为主体广泛 发生的形式多样 发生的频率升高,56,第三节 五 2 集体越轨增加,窝案增加 涉案人员呈社会网络状态 部门组织、形式涉案,57,第三节 五 3 形成不良社会风气,发生的范围广泛、行为主体广泛、形式多样、频率升高 社会心态和社会行为倾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