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组织文化研究的维度分析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93204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组织文化研究的维度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校组织文化研究的维度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校组织文化研究的维度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校组织文化研究的维度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校组织文化研究的维度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组织文化研究的维度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组织文化研究的维度分析呼伦贝尔副教授 杜国民 一、学校组织文化维度研究的意义 1对学校组织文化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学校文化建设。从不同维度对学校组织文化进行研究,会使人们从不同层面挖掘学校文化的意义,更加明晰学校文化现状,了解所处的文化层次结构及文化功能,提升师生对文化建设的了解度和认知度,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对学校组织文化进行维度研究,其要旨在于多视角审视学校文化现象,形成科学的学校组织文化观。 2通过学校组织文化的维度研究,寻找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学校文化内部要素及其结构的梳理、组织行为的研究、组织氛围的透视等,判断学校发展的健康状况,发现学校文化建设各要素、因子间的因

2、果关系,探明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找出文化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3对学校组织文化的维度研究,有利于学校文化内部要素的整合。伯顿克拉克认为,对于一个复杂的组织而言,其内部的整合体现为两个基本维度:结构性整合和规范性整合。结构性整合主要是通过组织中人们或群体间的互动联系来实现的,规范性整合则来自组织成员共享的信念、态度和价值。一方面,我们可以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场理论”( field theory)“行为=f(人环境)”。即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来解释学校组织行为,通过学校成员之间的工作关系、情感关系、权力关系、利益关系等的研究会使结构性整合更加合理。另一方面,通过剖析学校文化内部要素,查明各要素

3、在现实中的作用和状态,提炼升华学校文化的核心要素默许假设或核心价值观,将有利于达成文化的规范性整合。 4对学校组织文化的维度研究,有利于拓展学校文化功能开发的视角。在组织管理上,“组织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管理模式,它能协调人际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引导成员走向共同目标,在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育人育德上,学校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对人才素质的形成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在学生的社会发展上,学校文化会加速学生的成熟步伐,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等。 二、学校组织文化研究的几个维度 对某一种文化进行判断评价,首先应当对其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研究,发现其文化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了解其系统及

4、功能。本文主要从学校组织的文化类型、组织氛围、组织行为、发展层次等几个维度进行探讨。 1学校组织文化的类型维度研究。在文化类型上,学校文化有着一般组织理论所不能刻画的个性特征。斯坦霍夫和欧文斯(Steihoff,C.R.& OwensR.G)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家庭文化(family culture)、机器文化(machine culture)、表演文化(cabaret culture)、恐怖场所文化(little shop of horros cuture),分别隐喻了相互关爱、友善合作的,学校作为完成任务机器的,学校是表演舞台的和受专制强力控制的,冷漠冲突的几种学校文化形态,认为组织文化

5、是一个组织的“根”。汉迪( Charles Handy)提出学校组织文化存在四种理想模式:权力文化模式( Power culture)、角色文化模式( Role culture)、任务文化模式(Task culture)和人的文化模式( People culture)。他用四位希腊神话人物(宙斯、阿波罗、雅典娜和狄俄尼索斯)来分别作为上述四种文化模式的象征,对崇拜“英雄”的组织、工具理性特色明显的组织、注重集体合作精神的组织和彰显人的地位尊严的组织进行了文化描述,但其四种文化模式更像组织或管理模式,理想化特征较为明显。此后,舒尔多普森和伊安莫克内进一步提出大学的四种组织文化模式:学院模式(Co

6、llegial Model)、官僚化模式(Bureaucracy Model)、团队模式(Corporation Model)和企业模式(Enterprise Model)。学院模式代表了一种学者治校、教授治教的围绕学术权威建立起来的具有强烈权力文化色彩的、部门连接相对松散的组织运行模式,不足之处在于极易滋生学阀专制、组织战斗力不强;官僚化模式代表了高度规范、等级森严、职责分明的组织形式,但其组织关系呆板机械、强权专制、人性化淡漠;团队模式描述了组织结构化程度高、任务明确、分工协作的组织形式,但其任务性取向和高度一致的目标追求限制了组织及个人的适应性;企业模式代表了以市场为导向、依市场变化办学

7、的组织模式,迎合、追逐利益与效益会损害学术组织的核心价值追求。 前人对学校组织文化类型研究的价值在于:(1)把组织文化的理论引入到学校,为学校文化的诠释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2)对学校组织文化进行了明确的分类,开创了学校组织文化研究的新领域。 通过对以上学校组织文化类型的研究,我们会发现:无论哪一种组织文化类型都有其优势和不足,而在现实的文化形式中不存在某一纯粹的文化类型,大多是几种或多种文化类型的综合。那么是否有一个较为适合现代学校发展的组织文化类型呢?比较而言,扁平式的学习组织应当是一个较为适宜的文化组织形式。“学习型组织理论”创始人彼德圣吉( Peter MSenge)总结了学习型组织

8、的特点:(1)全体成员有共同的愿望和理想;(2)善于不断学习;(3)扁平式的组织结构;(4)员工的自主、自觉性管理;(5)员工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平衡;(6)领导者的新角色改变为设计师、仆人和教师。“学习型组织”的相对平等的人际关系、一致的价值理想、成员的积极主动的处事和工作态度等与现代管理的人本关怀精神相一致,表现出典型的健康学校的特征。“健康学校的特征为学生、教师和校长的行为协调一致,共同为教学的成功而努力工作。学校的制度高度完善,教师不会受到外力不合理的和敌意的困扰,校长为教师提供工作所需的各种资源,对上级能够产生影响,尽力为学校的教师提供各种支持。教师们喜欢自己的同事、工作以及自己的学生。

9、他们被追求学术上的优异需求所驱动。教师们很自信,也信任他们的学生。” 2学校组织文化的氛围维度研究。学校组织氛围与学校文化类型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学校组织氛围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学校。”,组织氛围是研究个人对组织环境的各个方面的认识。”文化是指行为规范、假定、组织信仰,而氛围是指组织中反映那些规范、假定和信仰的人的认识。”雷纳托塔吉尤利(Renato Tagiui)对组织氛围作过描述,提出生态(建筑和设施、技术、教学法安排)、环境(种族、少数民族、性别、动机、领导、技能、社会经济水平、地位)、组织(交往模式、决策模式、等级制度、正式结构、科层制度)、文化(假定、价值观、规范信仰、思维方式、行

10、为模式、人工环境)四个组织氛围的子系统,从物质的、社会的、组织的和心理的方面搭建了组织氛围的框架。赵中建参照中外学者的理论,归纳出开放一控制型、健康一病态型、发展型压力一控制型压力型、监管一人本主义型、权威一民主型五种学校氛围。同时描述了每一种组织氛围与组织成员的态度、行为都有着密切相关性。哈尔平和克罗夫特在对开放一控制型进行研究时进一步划分了开放型、自主型、控制型、放任自流型、家长型、封闭型六种。开放型表现出高信任和组织低松散;自主型高度冷淡与低度关心,整个学校组织近乎完全自由;控制型高度重视工作、高度障碍和低度亲密;放任自流型低度重视工作、低度障碍和高度亲密;家长型低冷淡与高体贴;封闭型低

11、信任与组织松散。李克特对学校组织氛围的研究结果表明,学校氛围越宽松,该系统的参与性就越强;学校组织的效能和卓越程度与参与型系统高度相关;在参与型学校系统中,教师的出勤率和工作效能都比较高,并且对校长富有好感;学生和教师对参与型学校氛围最为满意,而对权威型学校最为不满。由此我们看出,学校组织文化氛围研究的价值在于:(1)对学校组织文化氛围的研究,建立了一个探索研究组织环境与成员对组织环境的认知之间关系的可行性渠道;(2)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学校管理者创建有效组织氛围提供了理论依据。 3学校组织文化的行为维度研究。学校组织行为与学校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人们在组织生活中的行为是由内在动

12、机需求、个性(气质、智力、信仰和悟性)以及环境的特征引起的,或者因为行为=f(人环境)。所以,组织环境是影响组织行为的关键。而且,虽然教育领导者没有能力改变个人的内在驱动力和动机因素,但他们有相当空间改变组织环境”,而组织环境的核心或首要因素是文化环境,因而也是影响和制约组织行为的最主要的因素。从微观的角度看,组织行为是指组织内部的某一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它包括:(1)个体行为,如态度、能力、人格、动机、压力等;(2)人际行为,如沟通、领导、谈判等;(3)群体行为,如群体动力、工作团队等;(4)群际行为,如冲突、权力、政治活动等。研究显示,学校组织氛围不但能够较好地预测教师工作绩效(学校组织氛围

13、与教师工作绩效正相关非常显著),而且能够较为清晰地描述组织氛围与校长行为、教师行为的关系(见下表)。图示1:学校组织氛围类型模型文化氛围维度文化类型开放型学校氛围使令型学校氛围松散型学校氛围封闭型学校氛围支持型行为高低高低指令型行为低高低高限制型行为低高低高合作型行为高高低低亲密型行为高高低低松散型行为低低高高 研究学校组织文化中的行为维度的意义在于:组织成员的行为是学校文化最直接的物化表现,是衡量组织核心文化要素的重要标尺,它通过可见的形式外化为学校组织的绩效和氛围。如何赋予学校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文化意义,并通过成员的行为表征学校的核心文化,将成为学校及其领导者研究的重要课题。4学校组织文化的

14、发展层面维度研究。学校文化与其他文化形式一样,其发展也是有层次的。沙因(Schein)把组织文化分成人为层面、价值观、基本假设三个层面(详见图1)。这一文化模式表明:默许的基本假设处于组织文化的核心地位,是理解组织文化的基础;共享价值观和共享行为规范是组织文化中基本假设的反映;象征性活动是通过象征性系统表达组织目标。共享价值观(shared values)默许假设(tacit assumption)共享行为规范(shared norms)象征性活动(symbolic activities)图示2:沙因(Schein )组织文化层级模型舍恩把文化分成了看得见的、可见文化底层下的、最底层的三个层次

15、(详见48页图2)。在舍恩文化模式中,可观察的人工行为和环境,需要赋义和解释;潜伏在公众可见的文化底层下的组织价值观,是对基本假设更贴近的解释;处于最底层的、不以为然的、无形的、出乎意识之外的假定,反映了人与环境的关系、人性的本质、人类活动的本质及其人际关系的本质。基本假定与环境的关系现实、时间、空间的本质人性的本质人类活动的本质人际关系的本质人工环境和创造技术、艺术看得见听得到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在自然环境下不可测试只有在社会舆论下才可测试看得见但经常不可理解意识的更高水平不以为然的看不见的潜意识的图示3:埃德加H舍恩的文化层次模式文化的层次性理论表明:学校组织文化的各个构成要素所处的地位、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各文化要素从不同层面有差别地表达着学校组织文化的总体特征。 三、学校组织文化维度研究的思考 首先,学校组织文化的不同研究维度有其不同的作用。类型研究重在构建理想的学校文化模式,不能忽视理论研究,也不能轻视实践研究,从现实意义和总体发展趋势看,实证性的个案研究更具意义。组织氛围研究和组织行为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