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修订版配套第十二章人际关系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092725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6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修订版配套第十二章人际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社会心理学修订版配套第十二章人际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社会心理学修订版配套第十二章人际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社会心理学修订版配套第十二章人际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社会心理学修订版配套第十二章人际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修订版配套第十二章人际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修订版配套第十二章人际关系(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金盛华,第十二章 人际关系,本 章 要 点,*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 *交互原则 *功利原则 *人情的增减规律 *敏感性训练 *社会测量法 *参照测量法,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概念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原则 第四节 人际关系的测量,第十二章 人际关系,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概念,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二、人际关系的意义,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概念,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一)人际关系的含义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交往形成起来的相互之间的情感联系。这种联系是交往所产生的情感的

2、积淀,是人与人之间相对稳定的情感纽带。关系一经形成,就会作为进一步相互作用的背景和导向系统,对后续的交往形成定向性影响。,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概念,(二)人际关系与社会角色关系 从联系的角度说,一方面,人生来就被被置于一个特定位置并承担一定角色,并开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生活。任何一个人,要履行自己的社会角色,必须与别人发生交往,发生一定的角色联系,并在交往的同时产生一定的情感关系。 另一方面,任何人在与别人发生交往时,由于先定性的社会位置的限制和社会角色的束缚,都不可能还原成为没有社会角色概念的一个抽象的人,其与别人的交往和由此形成的情感关系,都必定受到其所处的社会位置和所担负的社会角色影响。

3、,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概念,从区别的角度说,社会角色关系的基本指向,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合作而履行社会角色,执行个人的社会职能。社会角色关系首先遵循社会现实原则,受社会习俗、伦理、政治与法律等原则支配。 社会角色涉及的是社会一类人与一类人的关系。一个人的社会位置一旦被确定,他与他人的社会角色关系,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被同时规定了。由社会角色关系带来的社会经验是相对规范化、系统化、类别化的。人由此而获得社会化,形成与别人共有的心态。,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情感关系的基本指向,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与维持一定的相互接纳和支持的友好情感。它没有明确对应的社会职能这种关系的产生、发展、保持与消亡,只遵循人的

4、情感心理规律。 人际情感关系不是人的类与类的关系,而纯粹是个人与其他所有人的更为一般的关系,是一种个人凭个人自然情感状态选择的自由关系。由人际情感关系带来的社会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高度特异的。由其所带来的独特生活经验,使得每个人都有与其他人不同的独特心态与个性。人由此而获得个性化。,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概念,二、人际关系的意义 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和人们亲身的生活实践都已经证明,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其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 (一)人际关系与心理发展 (二)人际关系与身心健康 (三)人际关系与生活幸福 (四)人际关系与事业成功,第

5、二节 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人际关系的状态和深度 二、人际关系发展阶段 三、人际关系的破裂 四、改善人际关系的训练,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人际关系的状态和深度 (一)人际关系的状态 图121人际关系状态及其相互作用水平,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二)人际关系的深度 奥尔特曼和泰勒(Altman & Taylor,1973)用社会渗透理论(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思想来解释人与人相互关系的水平。他们认为亲密人际关系是在一个人“渗透”过一个人的表面特征,并逐步了解到一个人内部自我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随着人们自我表露逐渐增加而发展的。随

6、着对一个人的接纳性和信任感越来越高,人们也会越来越多地表露自我,同时也要求别人越来越多地表露他们自己。这样,自我表露的深度,就成了人们同别人的关系深度如何的重要标志。,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1.自我表露的范围与深度 图12-2 自我表露的广度和深度的差别,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2.自我的分层 鲁宾等人(Rubin & Shenker,1978)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 自我最表层的内容,是人们的兴趣爱好及其有关的内容;属于自我第二层次的内容,是人们真实的态度;我的第三层次通常是私密性更高一些的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与或个人自己对自身的真实评价;属于自我最深层

7、次的,是我们通常称为隐私的个人生活内容。 实际上,从深层心理学的角度说,通常意义的个人隐私实际上并不是个人自我最深层次的内容。根据自我价值定向理论,自我的更深层次的内容,应当是连个人自身都不接受的,与个人的自我价值相对立的经验、冲动和行为经历。,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两位心理学家上世纪50年代(Joseph Luft & 和Harry Ingham,在1955)年提出创造了一个将人们心理世界进行简单图示分类的方法,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人际交往交流和人际关系的心理认知工具,这个图示分类方法被用两位提出者名字的组合,将之命名为乔哈里窗(Johari window)。 图12-3 Johari

8、 window,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二、人际关系发展阶段 (一)交往定向阶段 交往定向阶段涉及交往对象的选择,包含着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 (二)情感探索阶段 情感探索是双方探索彼此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信任和真实的情感联系。 (三)感情交流阶段 感情交流阶段,双方在通常生活领域中涉及到的人际关系安全感和信任感已经得到确立,因而沟通和交往的内容也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四)稳定交往阶段 此阶段,心理上的相容性会进一步增加,自我表露也更为广泛和深刻。,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三、人际关系的破裂 (一)人际关系破裂的过程 人际关系从

9、融洽的状态走向终结,通常要经历五个阶段: 1分歧 2收敛 3冷漠 4逃避 5终止,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二)人际关系破裂的预防 认清人际冲突或分歧的本质,并学会建设性地处理分歧或冲突,可以有效地减少人际关系恶化和破裂的发生。 首先必须懂得,由于每个人有其不同于任何其他人的经历、有自己独特的情感、理解和利益背景,因此,人与人之间出现不一致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预计冲突是正确了解冲突,并建设性地处理冲突,避免在冲突中付出不必要的更大代价的最有效途径。 在实际生活中,更多的人际冲突都是可以避免的。学会用移情的方式去体验别人为什么会像他所做的那样言行。,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解决冲突的有

10、效步骤: 第一,相信一切冲突都可以理性而建设性地获得解决; 第二,客观地了解冲突的原因; 第三,具体地描述冲突; 第四,向别人核对自己有关冲突的观念是否客观; 第五,提出可能的解决冲突的办法; 第六,对提出的办法逐一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佳的解决途径,最佳方法必须对双方都最有益; 第七,尝试使用选择出的最佳方法; 第八,评估实现最佳方案的实际效应,并按照给双方带来最大利益和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维持的原则给予修正。,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四、改善人际关系的训练 (一)人际敏感性训练 敏感性训练是一种团体训练技术,是从团体心理疗法发展起来的。最普遍的方式是训练团体或称T组(T-group, Tra

11、ining group的简称)。通常由5到15人组成,包括一名心理学家。训练期限可以是一至四周,活动方式主要是语言交流 。 训练团体主要以非指导性的方式为参与者提供真实体验“此时此地”的情境。参与者也会在没有社会角色限制的条件下,通过各个成员所提供的多角度的见解,学会准确掌握、理解和评价别人的情绪状态和行为的意义,并在别人真实的反馈调节中,作出正确而为别人所接纳,同时又对人际关系起积极作用的反应。,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训练团体的活动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改变人们人际关系的状况( Aronson, 1978),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不同于通常社会生活的特殊世界。 阿龙森(1978)曾对训练团体的目

12、的和功能作过如下总结: 培养明确、坦诚的交往技能。 学会摆脱角色关系的束缚,以互相合作、互相依赖的方式,建立和维持真诚的人际关系。 学会用正常的人际交往技能解决纠纷和冲突,抛弃强制和操纵的方式。,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提高对于自己内部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的觉察力和敏感性,增加对自己行为后果的觉察力。 增加自我内在系统与外在情境的沟通。 提高对别人情绪反应和行为的觉察力与敏感性。 学会从多种立场来了解人与事物。 在上述总结中,一至三条属于社交技能改善的范畴;四、五两条属于自我意识水平提高的范畴;六、七两条涉及的则是移情能力改善的问题。,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r

13、ole playing)是一种常用的训练技术。它是通过让别人充当或扮演某种角色,去体验、了解和领会别人的内心世界,理解自己反应的适当性,由此来增加扮演者的自我意识水平、移情能力,并改变其过去的行为方式,使之更适合于自己的社会角色,从而获得新的社交技能 。 在人际关系方面,角色扮演方法可以直接帮助人们改善双方相互作用的状况,最终有效地改善彼此之间的关系。 角色扮演还能作为重要的测试方法。 与传统测试方法相比,角色扮演的优点在于它能引发出现实生活中难以观察的低频行为, 突破了直接观察所具有的局限。我们可以控制对被试的刺激, 使测试环境易于标准化。然而,它的局限在于它远离现实,在假设的情境下,缺乏真

14、正的体验和经历,会出现偏差。,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原则,一、真诚原则 二、交互原则 三、功利原则 四、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五、情境控制原则,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原则,一、真诚原则 近10年来的研究一致表明,真诚是最受欢迎的人格品质。 人作为社会的动物,需要自己在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上都处于一个安全的境地。真诚使人们对于与自己交往的人对自己怎样行为有明确的预见性,因而更容易建立其安全感和信任感。而面对不真诚或欺骗,则意味着对方对于自己究竟会做什么是不确定的,这就意味着自己有可能受到侵害。,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原则,二、交互原则 (一)人际交往的交互现象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如 Aronso

15、n & Linder, 1965),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和相互支持。人际交往当中喜欢与厌恶、接近与疏远是相互的。 阿龙森与林德(1965)运用实验室实验的方法,对此进行过细致验证。,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原则,(二)人际交往交互性的原因 福阿夫妇(Foa, Foa, 1975)认为,任何人都有着保护自己心理平衡的稳定倾向,都要求自身同他人的关系保持某种适当性、合理性,并根据这种适当性、合理性使自己的行为及与别人的关系得到解释。这是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会的解释自己行为,并由此维护自己的心理平衡的重要适应能力。 自我价值定向理论也可以作出同样的解释 。 如果别人对我们作出一个友好行动,

16、对我们表示接纳和支持,我们觉得“应该”对别人报以相应的友好应答的心理反应会被激发,并引导我们用同样的行为方式做出回答。另一方面,当我们自己对别人做出一个友好行动,表示对别人的接纳以后,我们也会期望别人做出相应的友好应答。,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原则,三、功利原则 (一)人际交往的本质是社会交换 人际关系的交互原则所强调的,是人际交往行为倾向的相互对应。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多的时候都不只需要倾向的相互一致,还需要保持交换的对等。 福阿(Foa, 1974)的人际交换分析 研究(Sedikides et al., 1994)对大学生恋爱关系中的回报与付出的探讨,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原则,“费力最小原则”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之一,即人都有用最小付出换取最大回报的倾向,具体到人际交换上,人们都希望交换或一种关系对自己来说是值得的。 无疑地,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想与别人建立和维持一种人际关系,就必须使我们同别人的关系对别人而言是“值得的”,为此我们必须遵循人际交往的功利原则。,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原则,(二)增值交换与减值交换 增值交换与减值交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