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血液1kong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090832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5.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课件血液1kong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生理学课件血液1kong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生理学课件血液1kong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生理学课件血液1kong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生理学课件血液1kong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课件血液1kong》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课件血液1kong(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章 血 液,Blood,2,3,血液(Blood),血量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占体重7 8%,7% Heart,13%(arteries),7% (arteriols and capillaries),64%(veins),7% Heart,7% (arteriols and capillaries),7% Heart,失血低于全身血量的10% /次, 无明显临床症状; 血浆量在12小时内恢复; 血浆蛋白一天左右恢复;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一个月内恢复。 失血达全身血量的20% /次,人体功能难以代偿; 失血达全身血量的30% /次,有生命危险 。,6,一、血液的组成,7,血浆,血细胞,血

2、液,全血,(占4050%),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占5060%),水,溶质,血浆蛋白,白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电解质,Na+、K+、Ca2+、Mg2+,HCO3-、Cl-、HPO42-、SO42-,小分子有机物,营养物质 代谢终产物 激素,气体:O2、CO2,8,血 浆(Plasma),血浆的主要成分及功能: 血浆中91-92%为水,其余8-9%为血浆蛋白、多种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营养成分、代谢产物、可溶气体等。比较重要的溶质物质是血浆蛋白、无机离子。,9,电解质,10,无机离子及作用: 血浆中的电解质由正、负离子组成。正离子主要是Na+,负离子主要是Cl。 血浆中的电解质作用是形成强

3、大缓冲对,对血液酸碱性起缓冲作用;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内环境稳态。 HCO3-/H2CO3是最重要的缓冲系统,其次红细胞内的Hb-/HHb,还有HPO42-/H2PO4-、Pr-/HPr。,11,蛋白质,12,二、血液的功能(Functions of Blood),运输功能 如血红蛋白运输O2、CO2及营养物质的运输 免疫功能 白细胞、免疫球蛋白、补体等 防御功能 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 缓冲与调节功能 PH值、体温、水和渗透压,13,血浆的理化特性 比重(gravity) 全血:1.05 1.06 血浆:1.0251.030 粘滞性(viscosity) 水:1 全血:45 血浆:1.

4、6 2.4,影响血液粘滞度的因素: 1.红细胞比容:正相关; 2.血流的切率: (全血)负相关; *层流的切率相邻两层流速的差与液层厚度的比值。 切率轴流现象粘滞度 3.血管口径:(直径0.3mm的微A内)负相关; 4.温度:负相关.,15,渗透压 (osmotic pressure) 渗透现象:是指被半透膜隔开的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水分子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现象。 渗透压:溶液中溶质所具有的吸水或固水的能力(保 留水分子的力量) 单位: Osm/L mOsm/L,16,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正常值,血浆渗透压 290310mOsm/L,晶体渗透压:80%来自Na+和Cl-,胶体渗透压

5、:主要是白蛋白,99%,1%,17,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不同,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18,pH 血浆正常pH值是7.35-7.45,呈弱碱性。这是靠血浆和血细胞中缓冲对强大的缓冲作用完成。 血浆内含有三对缓冲对 NaHCO3/H2CO3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Na2HPO4/NaH2PO4,19,血细胞,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为血细胞,占全血容积40%-50%。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类。,20,一、红细胞(Red cell)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人类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碟形,细胞平均直径约为8m,周边稍厚。成熟红细胞是体内唯一的无核也无细胞器的细胞,它的功能主要靠细胞中的血

6、红蛋白(hemoglobin)完成。,21,红细胞的数量 红细胞的功能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其运输O2的功能是靠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红细胞内有多种缓冲对和碳酸酐酶,也有一定的缓冲酸碱度的能力。,组织换气过程,23,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可塑性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 of erythrocyte): 红细胞在全身血管中循环运行时, 常要挤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这时红细胞将发生卷曲变形,通过后恢复原状的特性称为可塑性变形。 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 指血液中的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容易迅速下沉的特性。 红细胞沉降率(

7、简称 ESR,血沉) 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使血沉加快,影响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血浆成分的改变,(A/G比值减小),红细胞的功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维持酸碱平衡 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 K2HPO4/KH2PO4 KHCO3/H2CO3,25,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一)红细胞的生成 多能造血干细胞 成熟红细胞 所需原料: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等 调节因素,Normoblasts,Pronormoblast,红细胞的破坏,每日生理性破坏占总量的0.8%-1%,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或在微血管内破坏。,贫血的检查,贫血的确定 RBC(1012/L) Hb(g/L) Hct 成年男性

8、 4.04.5 120 0.4 成年女性 3.54.0 110 0.35 孕妇 100,31,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小红细胞,巨红细胞,33,二、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白细胞是一类无色有核细胞,根据其形态、功能和来源可以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三大类。根据粒细胞胞浆颗粒的噬色性质不同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在正常状态下,白细胞总数和分类数都是相对稳定的。 白细胞特性 变形,游走,趋化,吞噬 健康成人血液白细胞正常值及主要功

9、能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在机体发生炎症、过敏或损伤时发挥重要作用,是机体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白细胞的功能 除淋巴细胞外,所有的白细胞具有变形运动、 渗出、趋化性、入胞吞噬的主要特性。 趋化物质:细胞的降解产物、细菌毒素、细菌、 抗原抗体复合物等。 主要作用: 将入侵细菌包围在一个局部吞噬掉,防止病 原微生物在体内扩散; 可吞噬和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和抗原抗体复 合物; 参与坏死组织的清除。,1.颗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循环池、边缘池) 处于机体抵御微生物病原体、尤其是化脓 性 细菌入侵的第一线。 ()嗜酸粒细胞(较弱的吞噬能力、无杀菌作用) 限制嗜碱粒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参与

10、对蠕虫的免疫反应,(3)嗜碱粒细胞 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肝素: 具有抗凝血作用。 组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支气管平滑肌收 缩而引起荨麻疹、哮喘等过敏反应。 趋化因子A: 吸引并聚集嗜酸粒细胞,减轻过敏反应。,2.无颗粒细胞 ()单核细胞 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溶酶体内颗粒增 加,其吞噬力大为增强,能吞噬较大颗粒。 巨噬细胞主要功能是: 吞噬消灭病毒、疟原虫、真菌和结核分支杆菌等; 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 清除变性的蛋白质、衰老受损的细胞及其碎片。 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能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 如:集落刺激因子(CSF)、 白介素

11、(IL1、IL3、IL6等)、 肿瘤坏死因子(TNF)、 干扰素(INF-、-)等。,(2)淋巴细胞 特异性免疫可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类性。,T 淋巴细胞(血液中80% 90%) 主要在胸腺的作用下发育成熟, 执行细胞免疫功能 B 淋巴细胞(淋巴组织中) 主要在骨髓或肠道淋巴组织中发育成熟的, 执行体液免疫功能,39,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

12、、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40,血小板 Platelet 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是骨髓巨核细胞的细胞质脱落形成的具有代谢能力的小块胞质,体积小,呈梭形或椭圆形。健康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的正常值为(100-300)109/L。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粘附、聚集、释放、收缩、吸附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维护血管内皮的光滑与完整 ( 50109/L,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参与生理性止血(hemostasis),41,生理性止血(hemostasis)概念: 是指正常人小血管损伤破裂出血后数分钟出血自行停止的现象。 13分钟 生理止血过程: 局部血管收缩 这是由损伤刺激引起的局部缩小血管反应。 血小板栓子的形成

13、血管内膜受损后,流经此处的血小板粘附于暴露的胶原纤维上。粘附的血小板被激活,再加上血管收缩使血流暂停或减慢,利于血小板的粘附与聚集,成为松软的止血栓填塞伤口。 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 血浆中的凝血系统被激活,血浆中可溶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了由纤维蛋白与血小板一道构成的牢固止血栓,有效的制止出血。,生理性止血,生理止血:,CLOT FORMATION,Fibrin,Red Blood Cell,Platelet,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45,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造血中心的变迁: 卵黄囊,肝、脾,肝、脾,骨髓,骨髓,胚胎早期,胚胎2个月,胚胎5个月,出生后,(一)血细胞的生

14、成部位和过程,46,造血过程三个阶段 造血干细胞各系定向祖细胞各种血细 胞的母细胞各类成熟的血细胞,47,造血干细胞,髓红系干细胞,髓系干细胞,髓系干细胞,48,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红细胞正常数量的维持是它不断生成和不断破坏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源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成人红骨髓是制造红细胞的唯一场所。,49,红细胞的生成,2.原料:,主要铁、蛋白质,1 .出生后:骨髓唯一造血场所 (正常时)。,临床,再障,缺铁性贫血,3.成熟因子:,叶酸、维生素B1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VitB12或叶酸等缺乏: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内因子可防止 VitB12被破坏和促进其吸收,肾 脏,肾性贫血,5

15、3,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衰老或破损的红细胞,在肝、脾被巨噬细胞吞噬,经消化后,铁可再利用,脱铁血红素转变为胆色素随粪或尿排出体外。,54,白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受造血生长因子(集落刺激因子,CSF)的调节 未激活的中性粒细胞的寿命是3-4天,血小板的生成与破坏 一个巨核细胞可产生200-7700个血小板。生成受促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影响。 血小板入血后只是在开始两天具有生理功能,平均寿命7-14天,在脾、肝和肺被吞噬;在止血活动中血小板聚集后解体释放出全部活性物质;融入血管内皮细胞,55,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56,血液凝固 Blood Coagulation 概念

16、: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凝血因子Coagulation Factor 血液和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现公认的凝血因子共有12种,国际命名法用罗马数字编号。此外,还有前激肽释放酶,激肽原以及来自血小板的磷脂等也都直接参与凝血过程。,三个基本步骤,58,血液凝固的过程 Blood Coagulation,凝血过程基本上是一系列蛋白质有限水解的生化酶促反应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因子的激活和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作用下,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 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交织成网,将很多血细胞网罗其中形成血凝块。,59,在凝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