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2011高二语文期末质量检查试题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90474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2011高二语文期末质量检查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厦门2011高二语文期末质量检查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厦门2011高二语文期末质量检查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厦门2011高二语文期末质量检查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厦门2011高二语文期末质量检查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厦门2011高二语文期末质量检查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2011高二语文期末质量检查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厦门市20122013学年(下)高二质量检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试题(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考生注意: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监考教师注意:只须装订“答题卷”,本“试题”让学生带回、保存。一、积累与运用(24分)1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4分)(1)荒忽兮远望, 。(屈原湘夫人)(2) ,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野哭千家闻战伐, 。(杜甫阁夜)(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2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4分)(1)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2) ,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3)昆山玉碎凤凰叫, 。(

2、李贺李凭箜篌引)(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3文学常识填空(4分)(1)屈原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影响最为深远的爱国诗人,他的代表作 集中反映了他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2)唐代诗人 的山水田园诗将诗情、画意、音乐美,与道家、禅宗的意趣结合起来,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3)在韩愈、柳宗元的倡导下,中唐文风大变,清新流畅的新文体,基本上取代了几百年来占统治地位的骈文。文学史家称这场诗文革新为唐代 运动。(4)六国论的作者 是北宋散文家,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也以文学著名。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两朝开济老臣心 济: (2)余闻光

3、、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阳: (3)籍独不愧于心乎 独: (4)汝殁以六月二日 以: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序天伦之乐事 B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C径须沽取对君酌 D廊腰缦回,檐牙高啄6下列各项中,与例句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函梁君臣之首A目眇眇兮愁予 B骊山北构而西折C项王军壁垓下 D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又可冀其成立耶 B吞声踯躅不敢言C可怜光彩生门户 D思厥先祖父8对下列各句句式特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函谷举 不吾知也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其又何尤方其系燕父子以

4、组 惟兄嫂是依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A/ B/C/ D/二、课内文言语段阅读(1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10分)庖丁解牛庄子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

5、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足之所履 履:踩B庖丁释刀对曰 释:放下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遇:对待D族庖月更刀 族:众10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B技盖至此乎C善刀而藏之 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依乎天理 B因其固然C

6、为之四顾 D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入有间C依乎天理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D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一段描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声响,极力渲染庖丁解牛的自然、优美。B解牛三年之后,庖丁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用眼睛看就可把它拆卸开来。C庖丁能够“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所以他的刀用了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D文中的“养生之道”是指在社会错综

7、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借以自我保护的方法。(二)翻译下列课内文言文中的句子。(6分)14(1)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3分)译: (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3分)译: 三、文学名著阅读(10分)15下列各项对复活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听完判决后,马斯洛娃因觉得冤枉而放声大哭。陪审员涅赫柳多夫赶忙上前安慰她,并向庭长指出判决不当,结果遭到了庭长斥责。B涅赫柳多夫向马斯洛娃表明,要用结婚的行动来赎罪。马斯洛娃认为涅赫柳多夫是想用她来拯救自己,她厉声斥责他并叫他走开。C在库兹明斯科耶,涅赫柳多夫按照低廉的价钱把土地租给农民。他为此蒙受了很大的损失,可是农民们并

8、不满足,他们仍有所期望。D当助理护士说认不出旧照片中的马斯洛娃时,马斯洛娃的脸色变得凄凉。她想起自己相貌巨变的起因,对涅赫柳多夫又产生了愤恨。E在涅赫柳多夫的多方努力下,马斯洛娃终于免受流放的刑罚。马斯洛娃很感激涅赫柳多夫,但她仍然告诉他,自己爱上的是西蒙松。16阅读下面的复活选段,回答问题。(5分)涅赫柳多夫回到莫斯科以后,头一件事就是到监狱医院里去涅赫柳多夫有心像上次那样对待她,然而他不能够照他所打算做的那样伸出手去同她握手,现在她在他的心目中变得极其讨厌了。涅赫柳多夫去监狱医院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极其讨厌马斯洛娃?请简要叙述。答: 四、课内古代诗歌阅读(15分)(一)阅读鲍照的拟行路难

9、(其四),完成1718题。(7分)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17下列对这首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开头以比喻的手法,揭示了人的遭际受门第贵贱决定的不平现实。B诗人认为人各有命,不能行时叹息坐时愁,体现了诗人乐观、大度的情怀。C诗的前六句为五七杂言,句式长短相间,语调时缓时急,富有节奏感。D此诗为歌行体,语言质朴,全诗用近乎口语的文字写成,明白晓畅。18.请简析“心非木石岂无感”这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4分)答: (二)阅读周邦彦的苏幕遮,完成1921题。(8分)燎沉

10、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19下列对这首宋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鸟雀呼晴”的“呼”字很传神,通过描写小鸟的欢快叫声来表达词人轻快心情。B下片“故乡遥久作长安旅”四句,抒发了诗人有家难归的羁旅之情。C下片“五月渔郎相忆否”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朋的思念之情。D全词明白如话,不加雕饰,意境深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20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纽带的意象是“ ”。(2分)21王国维认为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

11、神理者”,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此句中的“举”字。(3分)答: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26题。(15分)钱塘六井记苏轼潮水避钱塘而东击西陵,所从来远矣。沮洳斥卤,化为桑麻之区,而久乃为城邑聚落,凡今州之平陆,皆江之故地。其水苦恶,惟负山凿井,乃得甘泉,而所及不广。唐宰相李公长源始作六井,引西湖水以足民用。其后刺史白公乐天治湖浚井,刻石湖上,至于今赖之。始长源六井,其最大者,在清湖中,为相国井,其西为西井,少西而北为金牛池,又北而西附城为方井,为白龟池,又北而东至钱塘县治之南为小方井。而金牛之废久矣。嘉祐中,太守沈公文通又于六井之南,绝河而东至美俗坊为南井。出涌金门,

12、并湖而北,有水闸三,注以石沟贯城而东者,南井、相国、方井之所从出也。若西井,则相国之派别者也。而白龟池、小方井,皆为匿沟湖底,无所用闸。此六井之大略也。熙宁五年秋,太守陈公述古始至,问民之所病。皆曰:“六井不治,民不给于水。南井沟庳而井高,水行地中,率常不应。”公曰:“嘻,甚矣,吾在此,可使民求水而不得乎!”乃命僧仲文、子圭办其事。于是发沟易甃,完缉罅漏,而相国之水大至,坎满溢流,南注于河,千艘更载,瞬息百斛。疏涌金池为上中下,使浣衣浴马不及于上池。而列二闸于门外,其一赴池而决之河,其一纳之石槛,比竹为五管以出之,并河而东,绝三桥以入于石沟,注于南井。明年春,六井毕修,而岁适大旱,自江淮至浙右井皆竭,民至以罂缶贮水相饷如酒醴。而钱塘之民肩足所任,舟楫所及,南出龙山,北至长河盐官海上,皆以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