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11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090283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11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社会心理学11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社会心理学11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社会心理学11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社会心理学11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11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11课件(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社 会 心 理 学,第 一 节 概 述 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和范围 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 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3, 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E.A.Ross)的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W.McDougall)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一般认为,这两本著作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与范围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社会心理学从诞生开始,就形成了两种基本的研究取向: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2、” 。,6,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F.H.Allport)在社会心理学(1924)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 艾尔乌德(C.A.Ellwood,1925)的定义,他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7,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8,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9,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一)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它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

3、际合作与竞争,以及群体的决策行为等等。 B=f(P,E) 勒温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 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10,(二)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社会刺激 社会心理 社会行为,11,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个体层面: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等。 (2)人际层面: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等。 (3)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以及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等。 (4)社会层面:风俗、时尚、阶层、阶级,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4、等。,12, 哲学思辩阶段(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 经验描述阶段(19世纪中叶 20世纪初) 实证研究阶段(20世纪20年代),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论。,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学术“催生”: 进化论(达尔文) 民族心理学(德) 群众心理学(法) 本能心理学(英) 精神分析学派(奥),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13,德国的民族心理学,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德国民族心理学先后出现了三次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一是拉扎鲁斯(M.La

5、zalus)、斯坦塔尔等人主编的民族心理学与语言学杂志出版(1859); 二是谢夫勒(A.Schaffle)首先在现代意义上提出社会心理学这一术语(1875);三是被称为现代心理学之父的冯特(W.Wundt),历时20年(1900-1920)出版了10卷本民族心理学。,14,法国的群众心理学,法国早期社会学的产物。在模仿律(1890)中,塔尔德(G.Tarde)提出用模仿解释人的社会行为;迪尔凯姆(E.Durkheim)在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一书中主张社会不能还原为个体,群体并非个体之和。群体是一种结构形式,能以与构成它的个体不同的方式思考、感受和行动。列朋(G.LeBon)的群众心理

6、学(1895)是法国社会心理学有关群体意识理论发展的高峰。,15,G.列朋著的群众心理学曾被译成16种文字,在法国再版45次。他认为任何群体都表现了与其成员的个体完全不同的特征。群体“使他们以一种与其各自独处的完全不同的方式感受、思考和行动”。他用本能、气氛感染及易受暗示 3种因素解释群众的过激行动。他对群众虽有贵族式的偏见,但提出的问题对以后的群体研究却有较大影响。,16,英国的本能心理学,英国本能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麦独孤,他的理论受到了达尔文的影响。在社会心理学导论(1908)一书,他指出“先天的或遗传的倾向是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基本源泉和动力”;并提出求食、拒绝、创新、逃避、斗争、性与繁衍、

7、母爱、亲合、控制、服从、创造和建设等十二种本能,认为从这些本能可以衍生出全部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17,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S.Freud)。他的理论基础是潜意识(也称“无意识”)、性本能,以及本我、自我(ego)*和超我的人格结构,这些概念是在梦的解析(1900)、精神分析引论(1917)等书中提出的。弗洛伊德与社会心理学有关的著作有:图腾与禁忌(1913)、群体心理学与自我分析(1921)、幻觉的未来(1927)、文明及其不满(1930)。尽管心理学界对弗洛伊德褒贬不一,但他对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影响却是深远的。,18,三、实证分析阶段, 社会心理学中使用实证方

8、法的先驱是美国的特里普力特(N.Triplett)和德国的莫德(W.Moede)。 F.H.奥尔波特(F.H.Allport):社会心理学(1924)开创了实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使社会心理学建立在实验和可操作的概念基础之上。 墨菲(G.Murphy)夫妇出版了实验社会心理学(1931)。,19,(1)瑟斯顿(L.Thurstone,1928)、李科特(R.Likert,1932) 在态度测量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前者首先提出态度量表的结构,编制了第一个态度量表,即瑟斯顿态度量表;后者对量表进行简化,使态度测量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手段。 (2)谢里夫(M.Sherif,1

9、935) 通过“游动效应”研究群体的社会规范的形成和变化,发现群体特有的、并为其成员认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就是社会规范,它是群体成员行为的参照标准。 (3)莫里诺(J.Moreno,1934) 发展了社会测量法,1937年又创办社会测量学 :人际关系杂志,使人际关系进入了可测量的时代。 (4)勒温 最伟大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他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有许多开拓性成就,例如,他最早倡导群体动力学研究,其中最有名的是领导风格对群体氛围及群体绩效影响的实验研究。他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倡导社会心理学进行行动研究,致力于将理论研究融合于社会实践。,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有所不同。 二战之后社

10、会与心理学发展的特征: 1、研究领域拓宽,涉及人类行为的方方面面。 2、理论向多元化发展,提出很多新的“小理论”来解释与预测行为。 3、开展了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21,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三、如何看待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22,(一) 价值中立原则 (二) 系统性原则 (三) 伦理性原则,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 征得同意 2、 保护 3、退出自由 4、 保密 5、 只是研究关系,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负面影响,使研究客观公正/积极的干预引导。,1、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系进行考察; 2、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动态

11、、整体、有序、反馈原则等),23,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档案法、实验法。其中,观察法是最常用的方法。,自然观察:少干预、描述行为,提供“类别”与“数量”,回答“是什么”-基础 参与观察:存在互动、可获得“内部”信息、减少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隐瞒身份,观察法的优、缺点: 优点: 现实性 缺点: 对变量缺乏控制,难于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调查法的优、缺点: 优点: 直截了当,针对性强。问卷法比访谈法更经济,更省时,可以同时收集到大量的信息,结果也有较大的概括性。 缺点: 主要问题在准确性上,被试者回答问题可能发生有意无意的偏差。,访谈法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双方相互影响的过程。 分

12、类: 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 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访谈的技巧: 准备、接近、应对拒绝提问、追问,27,问卷法-最普遍的研究方法,28, 特点:标准化程度高、收效快 分类: 结构问卷与无结构问卷 发送问卷、访问问卷、邮寄问卷 问卷的构成: 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与备选答案、人口学资料、结束语、计算机编码 问卷设计的原则: 目的性、全面性、非歧义性、非暗示性、适度规模,档案法的优缺点, 优点: 对研究者的心理干扰小,适用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和时间跨度大的趋势研究,适用于对历史任务研究; 缺点: 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分析数据的难度大。,实验法 优点:对实验情景的控制程度高,因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

13、关系比较清楚、明确。 缺点:实验情境与生活现实距离过远,使研究结果往往缺乏概括力。,31,1、社会学习理论 2、社会交换理论 3、符号互动理论 4、精神分析理论,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32,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源于行为主义,认为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1、学习的机制:联想、强化、模仿 2、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再现、动机,(一)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沃尔特斯 (1963),33,理论不足: 1、过去的学习经验决定行为-忽视当时的情境等细节。 2、倾向于将行为归因于外在的情境-忽视个体当时情绪状态和主观感受对行为的影响。 3、关注外在行为的

14、解释-忽视内在的心理过程的分析。,34,(二)社会交换论, 成功命题(行为受到奖赏会重复出现) 刺激命题(相同的刺激回引起相同的反应) 价值命题(行为结果的价值影响行为的出现) 剥夺-满足命题(相同奖赏越多,价值越小) 侵犯-赞同命题(行为没有得到奖赏会出现侵犯行为;行为得到超出预期的奖赏,会采取赞同行为),霍曼斯 埃莫森 蒂博特 凯利,1、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 2、“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 3、综合了操作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理论、功能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35,(三)符号互动理论(詹姆斯、米德、布鲁默),1、认为社会心

15、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互动过程中的个人行为和活动,而个人行为只是整个社会群体行为和活动的一部分。 2、主张在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境中研究人类群体生活。 3、强调事物的意义、符号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 4、“符号”-包括语言、文字、记号、动作、姿势等。 5、通过符号的互动,人们形成和改变自我概念,建立和发展相互关系,处理和应对外在的变化。,36,基本假设: 1、个体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他的意义为基础的; 2、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存于事物自身之中; 3、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往往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37,1、使用符号-形成心智(mind)、自我、社会,三者是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 2、语言是心智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 3、人际互动-学习符号-内向(自我)互动(内化)-发展自我-形成心智。 4、在社会允许的限度内,自己“设计”行为。 5、行为受自身对情境的定义(解释/符号互动)的影响和制约。 6、人际互动的中心是双方的身份及身份的意义(不在人自身中,而在互动中) 7、主我与客我的互动形成自我。,38,(四)精神分析理论,弗罗伊德 荣格 弗洛姆 埃里克森,39,19世纪末,奥地利,弗洛伊德 强调潜意识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