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课件2.社会保障发展史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090064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保课件2.社会保障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社保课件2.社会保障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社保课件2.社会保障发展史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社保课件2.社会保障发展史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社保课件2.社会保障发展史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保课件2.社会保障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保课件2.社会保障发展史(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46:42,1,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学习要点: 社会保障的发展线索与发展规律 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因素 社会保障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与改革取向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改革进程,社会保障学,18:46:42,2,一、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 二、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导 言,18:46:42,3,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一、划分依据P41: 1.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键 物质基础 2.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项目内容 社会基础,导言部分,导 言,18:46:42,4,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一、划分依据: 3.

2、政府介入程度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分水岭 4.社会保障实践的出发点与基本目标发达状态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5.一定时期内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内容处于何种发展阶段的客观标志,导言部分,导 言,18:46:42,5,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二、阶段划分: 1.依据政府介入程度: 慈善事业时代或前社会保障阶段 济贫制度形成与发展阶段 现代社会保障阶段 产生阶段 发展阶段 成熟阶段,导言部分,导 言,18:46:42,6,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二、阶段划分: 2.依据不同时期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 社会救助型阶段 社会保险型阶段 社会福利型阶段,导言部分,导 言,18:46:42,7,第一节 慈善事业阶段,

3、一、社会背景P44:不发达的农牧社会 经济、政治、社会因素 二、构成慈善事业的三大支柱P45 宗教慈善事业:台湾的大乘佛教 骨髓干细胞 官办慈善事业:“仓储后备”(天下粮仓)、 “以工代赈” 民办慈善事业:宋代的范仲淹、朱熹,清末的熊希龄 、香港的东华三院,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18:46:42,8,资料来源:台湾佛教见闻记 1998年材 一搜网 台湾大乘佛教的主要思想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而表现在修行上,则是破除自我,慈悲济世,从利他中完善自己。 搞得最出色,要属证严法师创办的慈济基金会,这是一个专门的慈善团体。自1966年创建以来,目前会员已有461万之多,从慈善、医疗、文化、教育

4、的四个方面慈济社会。,第一节 慈善事业阶段,资料:台湾的大乘佛教的慈善事业,18:46:42,9,一、济贫救难: 济贫:如低收入户长期济助,给他们以白米实物济助、医疗济助、义诊济助、孤贫丧葬济助。 救难:如水灾、火灾、风灾、震灾,及重大意外事故的紧急救助。仅在台湾省内,自1966年起,济助全省各地的贫病急难,已逾123万人次;累计送达贫户手中的救济金额已超过17亿元。截至1994年底,长期接受该会济助者,每月达16000户,每月的救济金一千余万元。此外,他们还走出台湾岛,为大陆、孟加拉、外蒙古、衣索匹亚、尼泊尔、泰北、卢安达、柬埔寨、南非、几内亚比索、车臣等地,赈灾救难,贡献他们的爱心。其他佛

5、教团体,像佛光也专设有冬令救济会,急难救助会等,扶危济困。,第一节 慈善事业阶段,资料:台湾的大乘佛教的慈善事业,18:46:42,10,二、医疗:慈济基金会自1972年初,在花莲市成立义诊所,随后又创建了慈济综合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疗网中的大林分院,儿童发展复健中心。旨在治病救人,给病人以爱心、尊重,慈济的医生、护士都真诚的爱护病人。另外还有数百名的志工,奔忙于医院的各个角落,随时为病人提供服务。有些病人病愈出院了,志工们还会打电话或亲自上门慰问,医院中为病入晚期的病人,设有心莲病房,除了环境之优越,还给予宗教生活的关怀。“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是亚洲最大的骨髓资料库,为血液疾病患者提供

6、了生存希望。,第一节 慈善事业阶段,资料:台湾的大乘佛教的慈善事业,18:46:42,11,三、教育:台湾佛教界将要创办五所大学,已经招生的有华梵工学院、慈济医学院、玄奘人文社会学院;还有佛光大学、法鼓大学,正在筹建中。佛教办的大学不仅是传授社会知识,更要达到培养学员拥有健全心态,高尚品德的效果。在参访慈济医学院时,笔者看到学生穿统一校服,吃自助素食,一餐只要花十元钱(台币),就可以随便吃。据说这样做是为培养学员的慈悲心,避免他们的攀比心,学院课程中设有茶道、花道、书画,禅修的课程,以陶冶学员的情操,又设慈善的爱心教育,以培养学员之爱心。就如解剖尸体这个问题,他们对解剖的每一具尸体,都十分的尊

7、重,他们称尸体为“大体老师”,在解剖尸体前要举行诵经仪式,解剖完了,要重新缝合,穿上证严上人特制的衣服,送去火化,然后将骨灰供在医学院中。,第一节 慈善事业阶段,资料:台湾的大乘佛教的慈善事业,18:46:42,12,第一节 慈善事业阶段,三、慈善事业阶段评价 1.是一种自发行为,与自然经济相联系,不是现代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救济。 社会成员互助互济世俗的慈善事业宗教的慈善事业政府介入,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18:46:42,13,第一节 慈善事业阶段,三、慈善事业阶段评价 2.可以算是社会保障的起源。尽管层次极低,却说明了: 1)人类社会对社会性保障机制是需要的; 2)提供了他助与互助的

8、道德基础; 3)提供了某些可行的解贫济困方式与手段 3.是一种随机的、临时的、非常落后的救助活动,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18:46:42,14,第二节 济贫制度,一、社会背景P47:自然经济市场经济 圈地运动 社会动荡 宗教无力 二、济贫制度的发展 1. 1601年英国济贫法的颁布与济贫制度的确立 2. 1723年济贫院制度 3. 1782年柏格特法 4. 1834年又颁布了新济贫法,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18:46:42,15,第二节 济贫制度,三、评价: 相对于慈善事业是一种进步国家承担最终责任 仅是一种社会救济型的保障“仁政” 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发展的一个过渡初级阶段。,

9、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18:46:42,16,第三节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一、形成时期(1883-1934)以德国为标志 二、蓬勃发展时期(19351947)以美国为标志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81979)以英国为标志 四、改革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以欧洲为标志,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8:46:42,17,一、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1883-1934),(一)产生的大的社会经济背景P51: 工业革命、市场经济、工人成为社会主体、群体风险加大 (二)德国的具体情况: 1.国家刚刚统一,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软弱 2.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发展催化剂 3.德国的改良主义

10、(新历史学派)理论依据 4.俾斯麦政府政治统一及强国的要求,第三节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18:46:42,18,德国历史资料三个帝国一个共和国,1.第一帝国:9621806,神圣罗马帝国时期。1806年被拿破仑一世推翻 2.第二帝国:18711918,德意志帝国。它是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1864年普奥对丹麦战争、1866年普奥战争、18701871年普法战争)统一起来的。一战瓦解。,18:46:42,19,德国历史资料三个帝国一个共和国,3.魏玛共和国:19191933,联邦共和国。在魏玛宪法 4.第三帝国:19331945,法西斯帝国 希特勒 5.1990年东西德实现政治统一。,18:46

11、:42,20,俾斯麦其人,生平年代18151898 其哲学是“强权胜于真理” “铁血宰相”武力是取得政治和外交成就的基石。 1871年统一德国 “胡萝卜加大棒”政策,18:46:42,21,一、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1883-1934),(一)产生的大的社会背景: 工业革命、市场经济、工人成为社会主体、群体风险加大 (二)德国的具体情况: 1.国家刚刚统一,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软弱 2.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发展催化剂 3.德国的改良主义(新历史学派)理论依据 4.俾斯麦政府政治统一及强国的要求,第三节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18:46:42,22,一、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1883-1934),(三)形

12、成时期的社会保险法的主要内容: 1883年疾病保险法 1884年工伤保险法 1889年老年和残障保险法 三者于1911年被确定为德意志帝国统一的法律文本,另增孤儿寡妇保险法而成为著名的社会保险法典,史称“帝国社会保险法典”。 1923制定了帝国矿工保险法 1927年,职业介绍和失业保险法 至此,德国建成了完整的社会保险制度。,第三节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18:46:42,23,一、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1883-1934),(四)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的特点: 1.覆盖范围小正常工资收入者; 2.保障水平低 3.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强调调和阶级矛盾。 4.颁布的都是与职业相关的单项社会保险,全国性

13、的整体制度尚未形成。,第三节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18:46:42,24,一、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1883-1934),(五)以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理由在于: 制度性 社会性 公民法定权利,第三节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18:46:42,25,二、社会保障制度蓬勃发展时期(19351947),以美国社会保障法的制定并颁布为标志 具体历史背景: (一)经济危机 (二)凯恩斯经济理论 (三)罗斯福新政,第三节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18:46:42,26,1.经济上影响: 1/3工人失业(1500万);28%的人无任何收入来源;1/6的人靠救济金度日,老年人濒临绝境: 2.对

14、人口及家庭道德观念产生负面影响:提前退休,子女和济贫院难以为济 3.打碎了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自我负责理念,强烈震撼了美国社会制度的根基,世界经济大危机 1929-1933,18:46:42,27,1.就业一般理论: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 2.有效需求管理理论:有效需求不足源于消费和投资不足,而消费和投资不足又是由三个基本心理规律所致: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投资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 流动偏好规律手中持有现金 3.投资乘数理论与加速原理 乘数理论总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增量是投资增量的K倍。K=1/(1-r) 加速原理收入或消费品的轻微增长会带

15、来资本品的大幅度增长,收入对投资水平及其变化有加速影响。,凯恩斯经济理论,18:46:42,28,4.政策主张:一是设法提高资本边际效率,或降低利息率以刺激投资;另一方面是提高消费倾向扩大消费。 (1)有效需求管理政策 首先,财政政策居于主导地位: A 扩张性财政政策(赤字财政) B 补偿性财政政策(根据经济情况变化,扩大或紧缩支出) 其次,货币政策放在了次要地位。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政策) (2) 剌激消费、引导需求政策 A 力主消费支出。鼓励政府消费 B 主张实行高额累进税,进行收入再分配,提高消费倾向。,凯恩斯经济理论,18:46:42,29,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制定并颁布社会保障

16、法,把充分就业作为新政的首要目标,并通过实行老年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助等扩大政府支出以刺激总需求并使经济复苏。,罗斯福新政,18:46:42,30,罗斯福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集中表现: 1.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 2.多元筹资模式:联邦政府、地方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和个人共同支付 3.在保障范围上,涉及面不广,限制条件严格 1935年的立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国家对公民的保障程度,但仍然强调公民福利主要应由公民自己解决的信念,充分体现了美国人的价值观和具体国情。,第三节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二、社会保障制度蓬勃发展时期(19351947),18:46:42,31,二、社会保障制度蓬勃发展时期(19351947),评价:不是福利国家,为什么没有建成福利国家? 1.受凯恩斯主义的直接影响:以维护社会再生产的连续性为目的(初衷)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