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89978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娄底市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娄底市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娄底市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娄底市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娄底市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娄底市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娄底市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开题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档案材料题 目: 娄底市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1学生姓名: 王 莉 芝 学 号: 08422141 1系 部: 经济与管理科学系 1 专业年级: 公共事业管理2008级 1 指导教师: 杨 怀 宏 1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务处制一、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一)选题的根据: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1)实际意义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先进的校园文化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基础

2、教育正面临着教育信息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人们对优质教育的追求日益强烈,同时新课改也在步步深入。只有优秀的校园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才能适应基础教育内外环境的急剧变化,只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才能求得自身变更和发展的主动权。而中学作为学习的黄金阶段,中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搞好中学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创建和谐健康的中学校园文化更是重中之重,因此,研究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意义重大的课题。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娄底市的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还应该看到,校园文化的地位还不够高,校园文化的建设还是处于松散和无序状态,泛政治化和应景性倾向比较普遍和突出

3、,校园文化缺少个性特色等因素制约着中学校园文化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可见,加强娄底市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娄底市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中显在和潜在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对于娄底市建设文明、和谐和充满生机的中学校园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作用。(2)理论意义国外在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方面起步较早,设计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并积累了大量的文献,但是由于国情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其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可能会和我国有一定的差异。近年来,我国的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中学校园文化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地位不够高,从目前公开发表的论著来看,更多的是关注高校的

4、校园文化建设。而把对象放在中学上的研究中很多都是关注于校园文化的意义和特征,对于个别地区的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解决对策的研究还有待增加。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基本上停留在翻译和改造西方理论的水平上,所见的相关论述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这一领域的研究在我国还是相对薄弱的,本文可以丰富国内研究,可发挥对实践操作的导向作用。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国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亚系统之一,主要是在20世纪以后伴随着教育文化学的发展二受到研究和重视的。“学校文化”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沃勒(Waller)于1932年在其教育社会学(The Socio

5、logy of Teaching)中使用的,他指出:学校文化形成的来源之一就是年轻一代的文化,其二是成人有意安排的文化,前者是由学生群体中的各种习惯传统、价值观念以及影响而产生的情感心理和表现行为等构成,后者则代表了教师的成人文化,由教师群体的各种习惯传统、规范准则、价值观念和心态行为等组成,是“学校中形成的特别文化”。在工具理性基础上的结构功能的主要研究是由国外学者沃勒(Waller,W.)开其端,经布鲁韦尔(Brouwer)和麦克顿(Mackerdon)等人的发扬和深化,才引起重视的。这些美国学者采用结构一功能主义的观点,将学校视为一个社会体系,分析这一体系的结构和功能,他们认为,“学校文

6、化是由学校特有之价值、规范、传统、行为模式等构成的,具有社会控制和社会化的功能,限定教育内容,强烈地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行动。” 苏霍姆林斯基(Suhomlinski)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特别注重学生集体和教师集体的培育,他确立了一系列培养学校集体的原则,考察了集体对个人教育影响的形成,探讨了教师人格、教师集体与学生集体之间的联系。苏霍姆林斯基还坚信学校文化建设应达到四种崇拜:对祖国的崇拜、对人的崇拜、对书的崇拜和对祖国语言的崇拜,只有当四种崇拜心理控制学校的时候,学校才能成为真正的文化中心。近年来,教育界开展了诸多关于学校文化与学校发展以至教育改革成功关系的研究。如,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关于学校有效

7、性的研究中(Eeal, 1985; metz, 1986; Firstone, Rossman, and Corbett,1988;Deal and Peterson, 1990),总是可以发现在这些学校中有着浓厚的适宜学生学习的气氛;在小学与中学中(Goddard, Hoy, and Woolfolk Hoy,2000; Goddard, Sweetland, and Hoy,2000;Goddard,2001;Goddard,2002b;Hoy, and LoGerfo,2003)强有力的学校效能促使学生获得更高的学业成绩。罗森霍尔兹(Rosenholtz) 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开放(op

8、enness)与合作(Cooperation)为规范的学校文化促进学校改进;富兰(Fullan,M.G)在其关于学校改革的研究中也发现学校组织文化是学校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还有许多专家对校园文化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和探讨,并形成了很多有用的著作和理论,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指导人们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2)国内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我国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起于20世纪80年代。1986年,沈辉发表第一篇讨论校园文化的论文校园文化浅析,随后又发表了校园文化的特征、功能与建设,从而引起了有关学者对校园文化的研究兴趣。我国台湾学者林清江将学校文化定义为“学校文化中组成分子所构成的价

9、值及行为体系”,台湾学者吴清山认为“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经过其内在欲做系统的维持与外在环境变化的互动下所长期积累发展的各种产物。组织成员分享这些产物的意义后,会自然而然表现于日常生活中,形成独特的组织现象”,而未颜杰则认为学校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内部所形成的为其成员共同遵循并得到同化的价值观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的作风的总和”。我国对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成果丰富,如高占祥主编的论校园文化,史华楠等主编的校园文化学,王邦虎主编的校园文化论,俞国梁主编的校园文化新论孙鹤娟的学校文化管理、赵中建主编的学校文化、季苹著的学校文化自我诊断;2055年出版了杨全印、孙稼麟著的学校文化研究,侯岩学校文化研究概论、学

10、校文化新论变革的取向:转型期的学校文化生态研究等等。众多学者对于研究和指导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重要的观点和理论,如谢燕玫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研究一文中提出:现代中学教育倡导的是“和谐教育”,追求的是整体有机的“生态性”教育文化环境的构建,力求做到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在整体上营造出人才成长的最佳生态区,促进人才的健康和谐发展。唐军在关于中学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与管理的几点思考中说到:中学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加强规划、卫生、美化绿化、安全等常规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良好的校风。东北师范大学马延伟2003年硕士论文新课程与学校文化一

11、所学校个案调查中就探询在新课程背景下相适应的优质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他在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上撰文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重建一所学校的个案研究,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和策划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研究。山东师范大学杨克敏2009年教育硕士论文论当前初中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以山东省青岛第五中学为例,剖析当前城市初中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朱延江在他发表的新时期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一文中写道: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对学生文化现象进行研究,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学生群体的文化现象进行深入调查,在对策研究上要结合青少年的特定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华中师范大学王瑞森2007年教育硕士论文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研

12、究以山东T市中小学文化建设纪实为例对区域性学校文化建设途径进行探索,并指出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瓶颈问题是加强管理制度文化建设,对学校进行管理诊断。 (3)个人见解校园文化表现一个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表现一个学校的校容校貌,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着眼于中学生健康、茁壮成长,必须加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建设中学校园文化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社会、学校、老师和同学等相关主体的共同努力。娄底市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相关问题,应试教育仍然主宰着中学校园,校园文化的地位不高,对校园文化建设不够重视,许多学校还坚持传统的管理方式,在加上迅速变换、丰富多彩的非主流文化对学生的吸引,使得正

13、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中学生产生了各种不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校园文化建设难以提高。因此,加快教育机制的转变,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建立监督评估机制是搞好中学校园环境建设的基础,此外,还需要社会、领导、老师和同学各司其责,为建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建立文明和谐的校园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文通过认真研究娄底市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从多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对于丰富我国的理论研究和处理实际问题有一定的作用。(二)研究内容 一、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可行性分析 二、中学校园文化

14、理论概述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二)中学校园文化概述 三、娄底市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娄底市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娄底市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侧重于丰富物质文化,而忽视了开拓精神文化 2、注重格式化和程序化,缺乏个性和创造性 3、不良价值观在校园逐步蔓延 4、校园与社会脱节 四、娄底市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相关问题的原因(一)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不够重视 (二)规章制度过于死板,疏于引导和管理 (三)非主流文化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四)实行封闭式的应试教育(五)学生、老师和领导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 五、提升娄底市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一)加大教育机制

15、的转变(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三)树立良好的校风和班风,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内外文化活动(五)拓宽沟通渠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结束语参考文献(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为确保研究的周密,严谨,科学,采取了多种研究方法,其中包括:(1) 文献法。查阅有关的书籍、期刊和报纸,以及有关领导的讲话,并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2) 经验法。对相关的研究资料和理论成果进行收集和整理,吸取其中的精华,对自己的研究不断进行各总结和反思。(3) 实地调查法。通过到娄底市有代表性的中学进行实地考察,保证数据准确性。(4) 问卷法。对学生、老师和领导等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得到想要的信息。(5) 访谈法。与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加强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实用性。2)技术路线论题本身可研究性论题可行性考虑个人具备研究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