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课件3.社会保障基础理论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089553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保课件3.社会保障基础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社保课件3.社会保障基础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社保课件3.社会保障基础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社保课件3.社会保障基础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社保课件3.社会保障基础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保课件3.社会保障基础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保课件3.社会保障基础理论(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38:18,1,第三章 社会保障基本理论,教学要点 1掌握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中有关社会保障思想。 2了解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的关系。,第一节 中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历史源流,一、西方源流(p88) 古代先贤对理想社会的描绘 柏拉图:理想国 空想社会主义正统渊源 莫尔:乌托邦 康帕内拉:太阳城 摩莱里:自然法典 欧文、圣西门、傅立叶 宗教思想及其实践道德基础,第一节 中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历史源流,二、中国社会保障历史源流(P91) 大同社会论:社会制度设计 宏观 社会互助论:社会成员间互助 现实 仓储后备论:社会保险思想事前预防 社会救济论:社会救助事后救助,第二节 其他相关学科

2、中有关 社会保障思想,经济学及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理论贡献 社会学及社会学家对社会保障理论贡献 政治学、政党、政治家对社会保障理论贡献,一、经济学及经济学家有关社会保障的理论,经济学是社会保障理论的重要基石(P95) 理论基础,理论方法,思维方式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在客观上越来越大地影响到了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一)建立初期的社会保障思想 (20世纪30年代以前),亚当斯密:自由市场经济理论 德国新历史学派:政府干预理论 旧福利经济学:分配理论 瑞典学派:自由社会民主主义,经济学及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理论的贡献,代表人物:亚当斯密 经济思想:自由市场经济 用“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反对国家干

3、预经济,主张保护私人产权; 对“危害社会安宁”的自由,任何政府都要予以“法律的约束”,国家干预必不可少 社会保障思想:否定社会救济的作用 力主废除济贫法,还劳动者自由选择权 影响: 英国最终未能成为最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经济学及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理论的贡献,1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建立初期,代表人物:施穆勒 布伦坦诺等 经济思想:政府干预理论(德国新历史学派) 劳资问题是伦理道德问题 国家观,国家直接干预经济 社会保障思想: 倡导国家保险,缓和劳资矛盾 影响: 德国最早建立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达到保护劳动者、增进劳动者福利的作用,经济学及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理论的贡献,2国家干预理论,建立初期

4、,代表人物:庇古 经济思想: 把国民收入量的增加和分配均等化看做检验社会福利的标志 贡献:确立了资源最优配置的标准;确立了福利最大化的标准;确立了外部性理论 社会保障思想:实施社会保障,实现收入均等 影响: 奠定了理论基石,英国重建福利制度,并最早建成“福利国家”,经济学及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理论的贡献,3旧福利经济学,建立初期,代表人物:维克塞尔,缪尔达尔,林德伯克 经济思想:自由社会民主主义理论 政治上实行阶级调和 经济上实行混合经济 分配上实行收入均等化的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保障思想:主张收入均等 实现普享福利 国家干预经济,平抑经济周期波动 收入再分配,实现收入均等化,使国民普享福利 影响

5、: 瑞典成为福利国家的典范,经济学及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理论的贡献,4瑞典学派,建立初期,(二)发展时期的社会保障思想 (20世纪3070年代),新福利经济学:补偿原理 福利函数 相对福利 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理论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社会经济秩序的三位一体,经济学及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理论的贡献,(1)帕累托最适度理论 经济思想 社会保障思想: 每个人状况都得到改善,或一些人得到改善的同时没有人状况变坏,社会福利就增加了 影响或缺陷:对一部分人受益而另一部分人受损的情况无法做出判断,经济学及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理论的贡献,1新福利经济学,发展时期,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帕累托最优状态的三个边

6、际条件-,总结:(1)交换的P最优条件: MRSAXY= MRSBXY (2)生产的P最优条件: MRTSCLK=M RTSDLK (3)交换和生产的P最优条件 MRSXY=MRTXY 上述三个边际条件都得到解决满足时,称整个经济达到了帕累托最优,(2)“补偿原理”(卡尔多 希克斯) 社会保障思想 认为只要所得大于所失,社会福利就增加了(假想的补偿与长期的补偿原理) 影响或缺陷 对于“贫者愈贫,富者愈富”,或是“贫者变富,富者变贫”都不关心,实质是忽视了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经济学及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理论的贡献,1新福利经济学,发展时期,(3)“社会福利函数”论(伯格森、萨缪尔森) 社会保障思想

7、: 将影响福利的一切因素都考虑进来,编制一个福利函数,当函数值最大时,福利最大。 社会福利最大化取决于个人对影响福利变量的自由选择(政府应保证个人自由,不干预) 主张合理的收入分配,而不主张分配“均等化”;而合理与否是一种价值判断,因此无法有统一答案。,经济学及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理论的贡献,1新福利经济学,发展时期,(4)“相对福利”论(伊斯特林、米香) 社会保障思想: 人们不仅关系自己收入的绝对水平,而且更关心他们的相对收入 福利与个人的收入无直接关系,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和缩小国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政策都不能增加国民福利 既否定“收入均等化”,又否定提高国民收入水平的意义,认为任何变革都不能增进福

8、利 否定绝对贫困,经济学及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理论的贡献,1新福利经济学,发展时期,经济思想: “帕累托最适度” “补偿原理”(卡尔多 希克斯) “社会福利函数”论(伯格森、萨缪尔森) “相对福利”论(伊斯特林、米香) 社会保障思想:补偿变革损失,实现合理分配 社会保障是补偿社会变革所造成损失的措施;由于自身因素造成的贫困,政府没有责任 影响: 进步:肯定市场机制的作用,反对政府全面管制;向完全“均等”提出质疑,引发人们对公平与效率的思考 倒退:忽视了(或者说没有解决)分配问题,1新福利经济学,总结,发展时期,(一)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把社会福利看做是所有社会成员的福利或效用的简单加总,每个人

9、有相同权重。 W=,-社会福利函数-,O,A的效用,B的效用,W1,W2,W0,功利主义(传统效用主义)的社会福利无差异曲线簇,(二)贝尔努利纳什社会福利函数,所有社会成员效用水平的乘积(采用连乘法加总个人效用)。,-社会福利函数-,ai,(三)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最大最小),W= min(Ui ),其中i=1,2,3n 社会福利是以境况最差的个人效用定义的 只有最小效用提高,该社会的福利才会提高; 如果境况最差的个人效用没有变化,那么其他人的效用增加并不能使社会福利增加 具有明显的平均主义色彩,但并不排斥“不平均”,-社会福利函数-,(三)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最大最小),-社会福利函数-,B

10、的效用,A的效用,O,45线,W2,W0,W1,罗尔斯的社会福利无差异曲线簇,(三)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最大最小),不足: 1可能会与严格帕累托标准相矛盾; 2不能够全面反映关于平等的各种考虑,因为它关注的只是境况最差的个人的福利; 3对福利变化的大小程度不敏感,它只关注境况最差的人。,-社会福利函数-,(四)柏格森萨缪尔森社会福利函数,一般形式:Wx=fU1(x),U2(x),Un(x) 其中Ui 为第i个人的效用函数 1对于函数形式没有任何具体规定 2社会福利可以直接由个人效用表示,个人效用是可比的(实值) 3满足帕累托标准 4社会偏好具有凸性或严格凸性,个人福利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社

11、会福利函数-,(四)柏格森萨缪尔森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O,A的效用,B的效用,W1,W2,W0,经济思想: 社会保障思想:有限再分配和有限保障 通过财政政策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增加社会总需求,实现充分就业,最终目的是维护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强调个人责任 影响: 是社会保障理论发展的一个新里程碑,它的观点直接推动了二战后社会保障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建立,经济学及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理论的贡献,2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理论,发展时期,1就业一般理论: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 2有效需求管理理论:有效需求不足源于消费和投资不足,而消费和投资不足又是由三个基本心理规律

12、所致: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投资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 流动偏好规律手中持有现金 3投资乘数理论与加速原理 乘数理论总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增量是投资增量的K倍。K=1/(1-r) 加速原理收入或消费品的轻微增长会带来资本品的大幅度增长,收入对投资水平及其变化有加速影响。,凯恩斯经济理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 凯恩斯主义的缔造者 战后繁荣之父,4政策主张:一是设法提高资本边际效率,或降低利息率以刺激投资;另一方面是提高消费倾向扩大消费。 (1)有效需求管理政策 首先,财政政策居于主导地位: A 扩张性财政政策(赤字财政) B 补偿性

13、财政政策(根据经济情况变化,扩大或紧缩支出) 其次,货币政策放在了次要地位。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政策) (2) 剌激消费、引导需求政策 A 力主消费支出。鼓励政府消费 B 主张实行高额累进税,进行收入再分配,提高消费倾向。,凯恩斯经济理论,经济思想:关于社会经济秩序的理论 将古典经济自由思想与现代“社会国家”观念有机结合在一起 社会保障思想:社会公平 社会安全 社会自治 通过市场经济“三位一体”(生产与生产率的增长、名义工资的增长、低而稳定的物价)实现大众福利 反对“公平分配”,反对“福利国家” 社会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总体调节+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不以政府为主体,强调社会自治 影响: 创造

14、了战后德国的经济奇迹,社保制度良性运行,体现了“社会公正”与“社会自治”,3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发展时期,艾哈德(Erhard,Ludwig;1897-1977) 西德经济复兴之父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三)改革时期的社会保障思想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新自由主义理论 信息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第三条道路,经济学及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理论的贡献,(1)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学派 经济思想: 反对凯恩斯主义,反对国家干预,制止通货膨胀 社会保障思想:负所得税方案 美国的救济计划对低收入者发放差额补助的做法,挫伤了努力自助穷人的积极性,有损于效率 设计了“负所税方案”,收入不同的救济者会得到

15、不同的补助 影响: 引起对“负所得税方案”的争论,难以在实践中实行,经济学及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理论的贡献,1新自由主义理论,改革时期,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2006)美国犹太移民 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教父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2)哈耶克:最彻底的自由主义者 经济思想: 私人企业制度和自由市场经济是维护个人自由和提高经济效率的根本保证; 而集权主义和社会主义是违背“人的本性”的一种制度,实行计划经济是一条“通向奴役的道路”。,经济学及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理论的贡献,改革时期,哈耶克 (FriedrichAHayek1899-1992) 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主要著作通往奴役之路自由秩序

16、原理致命的自负科学的反革命,1新自由主义理论,(2)哈耶克:最彻底的自由主义者 社会保障思想: 强调机会均等,反动公平分配; 家庭和自由市场是两个最佳的福利提供渠道,只有当二者无法发挥作用时,国家才可介入 影响: 坚持反对强制性的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的死敌,经济学及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理论的贡献,1新自由主义理论,改革时期,哈耶克(Friedrich A Hayek1899-1992) 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主要著作通往奴役之路自由秩序原理致命的自负科学的反革命,(3)布坎南: 经济思想: 政府不应干预经济,“政府失灵” 试图克服政府干预经济的缺陷 社会保障思想: 提出舍弃福利国家的政策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