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word版---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91089466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word版---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校word版---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校word版---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校word版---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校word版---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word版---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word版---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 史 试 题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2分 共48分)1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据此可知A 各地生产力水平趋向于平衡 B 青铜礼器被赋予了宗教色彩C 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统治疆域 D 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2王国斌认为,到明清时代,中国的皇帝和地方精英之所以能够应对空间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的治理挑战,基本上是因为从上往下的直接治理和从下往上的间接治理能够相互配合。这表明A 官僚政治不断成熟 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 家国同构

2、一脉相承 D 科举制度不断完善3罗马帝国前期,法学家的活动十分活跃。他们除了协商国家进行立法和汇编法令的工作,还担负着答复法律上的疑难问题,指导诉讼,编撰契约合同以及其他法律事项,法学家纷纷著书立说,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相当流行,蔚然成风。材料说明A 罗马法学家拥有了国家立法权 B 成文法逐渐取代习惯法C 法学家的活动推动万民法发展 D 罗马法已经发展到鼎盛41841年皮尔率领保守党获得议会大选的胜利,维多利亚女王任命其组阁。在内阁中,皮尔要求各部主管者在重大政策上预先禀告首相裁决,并垄断了向女王报告政府工作的机会。这表明A 首相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 B 内阁集体负责制左右英国政府决策C 英王成为

3、统而不治的虚君 D 责任内阁制原则影响英国政治生活5美国制宪者们采取了权力分化的手段,使其不完全掌握在任何一方,从而避免了“多数人的暴政”。制宪者们在宪法中精心设计了一套纵向和横向分权的措施,它们通过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纵向分权和联邦内部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部门横向分权来限制政府的权限,约束政府的行为。这部宪法A 建立起邦联制 B 制约权力、平衡利益 C 实现人民主权 D 符合卢梭的政治理念6“自从1914年爆发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起了一个变化。”由材料可推知A 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B 中国社会

4、主义革命运动渐成主流C 十月革命被中国资产阶级认可 D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720世纪40年代,画家邵恒秋(1916-2006)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刊载在抗建通俗画刊上。漫画所揭示的主题是A 日本侵华改变策略 B 国共合作持久抗战C 民族觉醒抗战必胜 D 国际联合日本必败8有人说,“一国两制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从而具备了一般单一制国家结构模式所没有的柔性特征”。“一国两制”和美国联邦制相比,两者的共同点是A 都强调中央集权原则 B 都给予了地方一定的自主权C 都保持地方独立行使主权 D 都实行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9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所列为1949-1978年

5、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研究专题论文数量(篇)甲722乙287丙614丁96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10美国在19世纪末提出了“海洋自由”原则,与欧洲“海洋霸权”战略形成鲜明对比。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又提出“海洋控制”战略和“陆海空一体战”理论,相继赢得了太平洋战争和美苏军备竞赛的胜利。材料表明近代以来A 技术的进步奠定了美国的崛起 B 海洋是美国与他国争夺的出发点C 欧洲在理论创新上落后于美国 D 美国对外战略务实且具有前瞻性11(题文

6、)苏联解体以后,科索沃危机使南斯拉夫成为大国关系的试金石:德国企图从这里迈出实现“德国的欧洲”的战略目标的第一步,法国希望使它变为用西欧联盟取代北约组织的试验场,美国决心用它证明自己对欧洲的指挥棒并没有脱手而去,英国打算通过它拉拢美国牵制法、德。材料本质上体现了A 传统资本主义强国对欧洲事务主导权的争夺B 欧洲以法、德为基础的军事一体化进程加速C 美国视欧洲为其推行全球霸权政策的根基D 一超多强下世界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局面12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

7、、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A 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 大国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C 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D 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13押租制是明清时期地主防止佃农欠租的一种制度。佃农交纳押租以后,一般照交正租,如果欠租,地主就在押金中扣除,地主不退押金;押租租佃关系尚未期,地主不能随意换佃。在有些地区,交纳押租的佃农还可以将佃种的土地转佃他人。押租制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 地主与佃农的矛盾尖锐 B 封建剥削方式的没落C 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 D 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14宋以后,中国东南闽岭各地种棉者渐多,开始种植由海外引进的占城稻以及由西北引进的西瓜,茶树

8、、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都有进一步发展;在湖南洞庭湖区还出现了比较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专业户”。这表明A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种植结构 B 宋代农村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C 宋代农村经济作物成为种植主体 D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1515世纪中期以后,热那人被赶出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威尼斯人实际上垄断了地中海东西之间的贸易,热那人及意大利或欧洲其他地区的人齐心协力往西发展,以期与威尼斯人竞争,由此最终开辟了到达美洲和亚洲的航线。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缘于A 土耳其崛起引发商业危机 B 欧洲内部的竞争C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 地圆学说的提出16据记载,随着美洲的发现,1718世纪共有大

9、约10万吨白银流人欧洲,而同时这些白银又以40%(约3.2万吨)的比率流人亚洲。这种白银“外溢”现象A 加速了价格革命的发生 B 导致了欧洲经济的衰退C 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D 反映了贸易中心的转移171935年,罗斯福政府签署了最新税收法案,该法案“确立了历史上和平时期最高税率:最高个人所得税为75,财产税为70,公司收入税为15”。这说明,该法案A 旨在解决联邦政府的财政危机 B 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再分配C 抵制了私人资本对工业的投资 D 保证了“以工代赈”政策实施18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1960年发展到完全反城市化,确定当时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

10、。在19491979年间,城市化率年均增长只有028个百分点,此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干预B 1959-1961年经济困难,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C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崩溃,生产力水平较低D “文化大革命”,阻碍了城市化进程19有学者在研究中国社会结构变化时提出了“伞式社会”和“蜂窝式社会”。“伞式社会”即政府与企业之间构成了“父爱式庇护”、“亲戚式庇护”和“朋友式庇护”的“伞式”关系。“蜂窝式社会”即每个平民百姓都像辛勤的蜜蜂那样,通过个人或家庭的努力,编织自己的关系网络,构筑属于自己的蜂窝。导致由“伞式社会”到“蜂窝式社会”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11、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B 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C 政府监管职能的削弱 D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加强201980年10月,湖北日报刊文道:“以往由商业部门统一经营鲜鱼,从收购到供应,往往把活鱼盘成死鱼”,“现在群众不仅能吃到活鲜鱼,而且在农民出售水产品的推位上,有活鯽鱼桂鱼等40多个品种任你挑选。”由此可知,当时A 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 B 农民的自主经营权开始扩大C 农产品市场出现活跃局面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展开21如果将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即19501959年、19601971年、19721977年、1978年以后,下列示意图最能准确反映上述阶段我国科技引进情况的是A B

12、C D 22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使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对真善美的的美好渴望。这一变化A 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 B 体现了传统道德的回归C 得益于新技术手段段的运用 D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23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认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又与美元挂钩,美元因此而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就要求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手段与货币储备。这样做,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美元,在海外不断沉积。这样,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核心货币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

13、就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作者的观点是A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国际贸易发展B “双挂钩”的金融体系无法真正建立起来C 布雷顿森林体系自身问题使它不可能持久D 二战后建立的金融体系直接导致美国出现贸易逆差24(题文)“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符合“修正民族国家”的是A 冷战导致苏联解体 B 欧共体的成立扩大C 欧美建立福利制度 D 不结盟运动

14、的兴起二、非选择题(共52分)25(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商鞅认为“国之所以富,农战也”。荀况认为富国并不单是为了强兵,归根到底是为发展国民经济,增加国家财富,提出“上下俱富”。西汉时期,桑弘羊指出“富国非一道”,即不仅是农业可以富国,商业也可以富国,而且是富国的根本之道。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900年庚子事变后,外患日亟,以张謇为代表的立宪派和部分开明人士积极提倡“振兴实业”,认为“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其根本在先致力于农工商”,在此基础上走工业化道路,从而形成著名的“棉铁主义思想”,且“实业之兴衰,关乎国势之存亡而且国家赋税可以增,百姓生计可以足,数十年外溢之利权可以挽,富强之基实系于此。”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材料二 中国的“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后,负责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的编制,并对农产品在内的重要生产资料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平衡分配管理在工业发展中,中央还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不新建”的方针,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的培养。摘编自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