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word版---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91089463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25.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word版---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校word版---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校word版---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校word版---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校word版---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word版---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word版---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 史 试 题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西周时期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所谓六艺是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其中礼、乐是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上述西周时期的教育反映了( )A.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 B.具有学在民间的特点C.体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 D.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核心2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从耘。”(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材料反映了( )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C.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D.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3萧国亮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善于经营,可以累其赢余,益市田数亩”,上升为自耕农或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也能上升为大地主。不善经营,大地主也会下降为小地主,小地主破产为自耕农,乃至佃农,身无立锥之地。”这说明( )A 封建经济内存在竞争机制 B 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的顽疾C 封建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 D 小农在封建社会中生存艰难4东汉班固著汉书,其中沟洫志记载:自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起,引

3、泾增修六辅渠和白渠的由来与过程;黄河决口改道的历史及治理方策的多次论争等。这一记载( )A 反映汉代政府重农抑商 B 推动了西汉农业发展C 说明江南水利重大发展 D 为后世治水提供借鉴5盐铁专卖制度起始于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提出的“官山海”政策,即对盐和铁一起实行专卖。秦商鞅变法,控制山泽之利,实行盐铁专卖。汉武帝迫于财政压力和对商人“不佐公家之急”的反感,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笼盐铁”,将盐铁的经营收归官府,实行专卖。下列对这一政策分析不正确的是( )A 使封建国家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B 没有直接征税,人民的反感较少C 实质上是与民争利的剥削方式 D 是中国古代国有经济的一种尝试6唐摭言载:“进士科始

4、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隋唐时期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B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C科举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7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孔子的“礼”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宗法制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A B C D 8影响下表人口比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朝代时间长短 B 经济格局变化 C 王朝力量强弱 D 疆域面积大小9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

5、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 )A 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B 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C 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 D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10“井田废,田非耕者之所有,而有田者不耕也。耕者之田资于富民,富民之家地大业广是以田者日累其半,以至于富强;耕者日食其半,以至于穷饿而无告。”苏轼认为废井田( )A 促使土地数量增加 B有效遏制土地兼并 C有利社会合理分工 D加大社会贫富差距11明代江南太湖流域是蚕桑丝织地区,出产的优质蚕丝行销全国,号称“湖丝遍天下”,以至于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养蚕、缫丝和丝织业,大

6、大超过了纯农业收入。这说明当时( )A 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 B 商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C 北方手工业生产日益衰退 D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12在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唐代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直到今天,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这种传习( )A 是手工业者为了防止技术竞争采取的自卫措施B 由于我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市场导致的特殊现象C 保护了手工业工艺水平及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D 使官营手工业因此聚集众多高水平手工业工匠13敦煌藏经洞文书中,记载了

7、唐朝一男子给妻子的休书:“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这反映出( )A 唐朝社会离婚率较高 B 中国古代妇女地位低下C 唐朝社会相对宽容、开放 D 唐朝深受传统儒家婚恋观念的影响14造纸业在唐代达到新水平,宣州产的宣纸,洁白柔软,为书画家所钟爱;浙东产的藤纸,坚固耐用,颇受欢迎;益州产的麻纸,品种多样,美观精致,多用于皇帝诏敕和官府文书。这反映了( )A 南方文化水平的提升 B 手工业的地区特色明显C 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 D 社会需求决定生产样式15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

8、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 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B 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C 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 D 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16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这反映出唐朝( )A 海外贸易税收占主导 V B 对外政治经济的联系加强 C 文化影响力优势明显 D 统治者天朝上国心态严重17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十分发达,唐朝时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

9、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 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C 唐朝只特许广州一口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D 唐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全球化意义18.“富民”阶层,是中唐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他们是以经营农业为主,兼及工商的各行各业的致富者。在拥有经济力量之后,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出现了“百姓之富者争出金钱而入学校”。由此可知 A儒家思想的影响束缚了富民阶层的发展 B新经济因素产生推动了富民阶层的崛起 C科举选官制推动了富民阶层的发展 D富民阶

10、层的发展推动传统抑商政策改变19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A 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B 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 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 D 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20下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买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作为直接证据,它可用以研究宋代的( )商业广告 印刷技术 商标意

11、识 冶金技术A B C D21杜甫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极大提升,苏轼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曾说:“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这反映了宋代( )A 人物评价标准逐渐统一 B 文学欣赏渐趋于世俗化C 诗人地位由评论家决定 D 理学思想影响人物评价22赵世瑜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社会变迁里写到:开窗见河,出门过桥”的江南水乡双林镇,元明以来,史载“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阂、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五月载银而至,委积如瓦砾:”“吾镇之乡村无不栽桑”,“近镇数村,以织绢为业,男子或从事绞线,常出市买丝卖绢”。外来商人形成规模,出现了泾县会馆,宁绍会馆

12、等。随着外来定居的商人通过家族繁衍和科举考试成为本地的缙绅,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都较前大为减淡。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双林镇:( )农业和手工业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 商邦、会馆对促进市镇发展作用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外来商人融入当地社会,基层社会关系变动A. B C D 23朱元璋长子朱标因病去世,其他诸子中唯燕王朱棣的才能突出。于是朱元璋与大臣们商议:“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翰林学士刘三吾对曰:“即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何地?”。于是朱元璋立皇长孙朱允炆为太子。这表明( )A “立嫡大事皇帝一人独断 B 朱元璋的决策权受到朝臣的制约C 燕王朱棣有夺嫡之心 D 朱元璋以传统方式调和统治集

13、团内部矛盾24明代陕西行省包括甘肃地区,不仅地域辽阔,几乎囊括了明长城“九边”的西段,而且关中八百里秦川又盛产粮食,陕西商人便有了“输粮换(盐)引”的地理和资源优势明政府开放“茶马互市”的边境贸易。这种现象( )A 促进了明清城镇商业的繁荣 B 促使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C 推动了商帮势力的发展 D 使粮食、食盐等开始成为商品25明代中晚期中西文明接触的历史表明,中国面对西方并不自卑,也没有惊慌。中国文明只是在已有的农业文明基础上做加法增加一个工业的或商业的文明而已。中国人不会走向另外一种例外,一定会面对西方慢慢改造自己,就像过去面对印度佛教改变自己一样。然而,中西之间的这种文明交流并没有持续下去相对于中原文明,满洲人的文明形态自然落后。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 )A 明清易代,打断了中西文明的正常交流 B 明朝对西方文明实行兼容并包、吸收改造C 满洲文明落后、固步自封 D 列强入侵,阻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