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观1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089218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历史观1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社会历史观1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社会历史观1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社会历史观1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社会历史观1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历史观1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历史观1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 和过程,人的认识是如何发生的? 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有哪些?,第二节 认识的产生,感觉 指人依靠感觉器官所接受的外部对象的表面信息,知觉,对整个事物的整体印象,知觉的综合运用,表 象,感觉和知觉的再现,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概念 是对于同类事物的共同的、一般特性的反映,我是谁?,判断 是运用概念对事物特点的断定,人是具有理性思维的高级动物,计算机学院的学生是西工大的精英,例如:,推理 是由已知判断合逻辑地推出新判断的过程,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你作为一个大学生当然应该有一点精神追求,人不可能一辈子都不犯错误, 所以,人必然会犯错误,例如:,如果你想编程,就要具备严密的逻辑

2、思维能力, 所以,你只有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才能进行编程,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富家少女鲍细娅 品貌双全,贵族子弟、公子王孙纷纷向她求婚。 鲍细娅按照其父遗嘱,由求婚者猜盒定婚。鲍细娅 有金、银、铅三个盒子,分别刻有三句话,其中只有 一个盒子放有鲍细娅肖像,只有一句话是真的,求婚者 通过这三句话,猜中鲍细娅的肖像放在哪只盒子里, 就嫁给谁。 三个盒子上刻的三句话分别是: (1)金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 (2)银盒子:“肖像在铅盒中。” (3)铅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一、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第三节

3、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 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夸大感性认识否定理性认识,导致经验论,表现为经验主义蚂蚁的比喻,两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夸大理性认识否定感性认识,导致唯理论, 表现为教条主义。蜘蛛的比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统一蜜蜂的比喻,二、从认识到实践 理性认识到实践,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条件要求: 1、理性认识必须是相对正确的理论 2、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3、社会实践的主体接受、掌握了理论,并加以运用,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阿Q喊: “造反了!造反了!” “好,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 得

4、得,锵锵!,“革命革命,革过一革的, 你们要革得我们怎么样呢?” 老尼姑两眼通红的说。,实践:,人们有目的、有意识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桥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三、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为认识提出新的课题,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新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正确认识指导实践取得成功 错误认识指导实践遭到失败,小 结,认识的本质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及其关系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第三章 社会历史本质和过程,本章要点 马克思主义

5、对社会历史观的科学贡献 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观的科学贡献,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问题?,谁创造了历史? 你、我、他、她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是什么? ,英雄创造了历史英雄史观 神仙创造了历史宿命论,人民,只有人民, 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史观,概括起来一句话: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这是人们认识和解决所有社会历史问题的出发点,是一切有关社会历史的学说、理论的基石。,社会存在,标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物质生活过程的哲学范畴 社会意识 标志社会精神生活和过程的哲学范畴,包括人类的精神面貌和心灵世界,二、社会历史观的表现形态,问 题,德国为什

6、么要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因为德国极少数人存在军国主义思想?,因为德国人相信日耳曼人是高等民族,其他民族是劣等民族?,还是因为希特勒个人具有不可抵挡的魔力?,还是因为,德国一战后至二战前的社会状况,战胜国对德国的凡尔赛条约,德国共八分之一多领土被划归到战胜国或新成立的国家。其中包括: 650万人口、四分之一的煤产量,四分之三的矿产和将近一半的钢铁生产能力。,赔款总金额1320亿金马克,德国雪上加霜,经济几乎崩溃,德国马克大幅贬值,1919年: 1美元比8.9马克,1921年初:1美元比56马克,1921年底:1美元比191马克,美元与马克的比价,1923年1月,1美元比17972马克,1923

7、年11月15日,1美元比4.2万亿马克,风雨飘摇中的魏玛共和国随着世界性经济危机也解体了,希 特 勒 上 台,1933年1月30日,Nationalsozialismus (纳 粹),希 特 勒 的 政 策,1、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平均发放给农民,4、加快军备工业发展,成效:1936年,消灭了失业现象,2、将所有托拉斯收归国有,无条件开工,3、发行公债进行基本建设,二 战 开 始,现代德国,三、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揭示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动因,即社会的经济根源,没有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 只是考察了个别重要人物在历史变迁中的作用,而没有考察和揭示人民

8、群众的历史活动及其意义,结 论,社会历史事件发生和演化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物质经济根源 人的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不具有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的问题: 唯心史观为什么会占据统治地位?,认识根源 :社会历史现象与历史过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社会历史根源 :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出现以前,各民族和国家的生产规模都比较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 阶级根源 :在阶级社会中,作为统治阶级的剥削阶级,总是从自身利益的角度认识、理解社会历史事件的发生,第二节 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社会存在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成与发展的基础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作

9、用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原因地理环境决定论错误,一、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二、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因素,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口因素对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优生优育、计划生育的重要性 人口因素不是历史进程中决定性力量人口决定论的错误,三、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劳动创造了人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力量 唯物史观强调物质生产的劳动实践和生产方式在人类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定性作用,并不否认其他社会实践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唯物史观既反对历史唯心论,又反对“经济决定论”,小 结,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内涵 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 唯心史观为什么会占据统治地位? 如何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口决定论、经济决定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