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中期报告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89084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中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中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中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中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中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中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中期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中期报告仪征第三中学课题组一、课题简介1、课题由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几年了,课标和新教科书已经将过去教学中的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明确写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如学生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变为“探究水的沸腾”,演示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变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等。注重了科学探究活动的教学,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教师对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的把握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很大,导致公开课中实验探究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而常态课堂中“一言堂”“满堂灌”现象还是很普遍,因为不少教师还认为探究性实验中学生探究浪费时间,效率差,不如直接做验证性实验教学效

2、果好。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仍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深刻地去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习惯。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不同类型的课内实验,教学设计时要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探究点,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如何设计学生课外探究实验方案,为教师提供一些具体案例帮助他们在常态教学中有效开展实验教学,成为我们必须研究并且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2、课题的界定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课题中的实验教学是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原来的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后小实验中部分演变为探究实验活动,因此本课题实验包括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课后实验和探究性实验。课题中“培养学生

3、科学探究能力”主要有:观察、思考并提出问题的能力;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的能力;分析与论证的能力;评估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研究目标对课内实验进行研究,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角度寻找教材中的演示、分组、课后实验的探究点,随堂开展学生自主建构学习的实验教学。研究并探明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的构成、特征,针对苏科版教材设计操作简单、广泛适用的探究实验;研究并探明探究性实验教学方式的操作流程、变式拓展与学生探究能力提高的策略途径;研究并构建初中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时间控制策略研究并设计学生课外探究实验方案,为教师提供一些具体案例帮助他们在有

4、效开展课外实验教学并探明课外实验探究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作用研究并探明学生探究能力提高的可观测特征4、研究内容1.课内实验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对课内实验进行研究,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角度寻找教材中的演示、分组、课后实验的探究点,随堂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的实验教学。课内探究性实验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根据教学内容确立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实验探究式学习,还是小组合作式实验探究性学习,还是完全开放式实验探究性学习。针对苏科版教材,开发和整合课内探究实验器材辅助课堂教学,研究探究实验过程中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及学生提问、猜想、设计、操作、归纳、评估等环节的有效性。课内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时间和

5、效率的研究。2课外探究性实验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课外探究实验内容与教材内容如何统一,怎样组织,如何实验,怎样记录,怎样交流,怎样评价。课外如何使用生活资源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如何引导学生利用一种器材开展多个探究实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3研究并探明学生探究能力提高的可观测特征4基于网络环境的自主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想的实践通过教学实践和教改实验,我校准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加以整合,构建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主攻的“自主探究式”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5、预设成果实验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

6、能力的深度思考与培养策略研究论文集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可观测特征的研究量表分析体现学生探究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影像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结题报告二、研究情况介绍 (1)2010年9月至12月份,课题组根据实验计划。对八上和九上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类型的实验教学, 分工开设研究课并进行反思,再全组讨论总结探明苏科版教材中八、九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角度选择是什么样的探究点来进行课堂实验教学。8年级和9年级中由一些内容例: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杠杆五要素尤其是力臂知识的教学,这些内容的教学最容易被老师设计成讲授和实验验证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9月份8年级课题组的任务便是针

7、对这种以“内容认知”为主学习内容,选定怎样的探究点,采用什么样探究实验活动方式进行教学以有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课题组经过反复讨论以“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为研究课例展开了实验,这节的教学采用了让学生课堂上和老师一起自制温度计,在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中通过“制作温度计时用何种液体,瓶子里的水是否灌满,怎样标刻度”一系列问题引领学生思考解决,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估,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不断的改进,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能力。而在接下来的“温度计的使用”环节,课题组采用“我来测温度”让学生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相互评估,从而顺利掌握普通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使用方法。9年级备课组的

8、研究内容是“杠杆五要素”的探究式教学,以往教学是在学生了解杠杆定义后便直接介绍杠杆的五要素,力臂概念的得出过程被简单的处理成“告诉学生”,课题组在讨论这一教学过程的处理时觉得还是以实验感知引导学生发现比较能提高学生思考能力,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让学生沿F和F3方向施力,学生发现力的方向不一样,但力的大小一样而且对杠杆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引起学生疑问,在此时介绍力臂效果较好。通过课题组的努力,在2010年秋学期我们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研讨,在使用苏科版实验教材中补充设计了一些探究实验。例如:1、在熔化和凝固教学中设计了把冰和蜡烛放入热水中后取出,触摸冰和蜡看看有何不同。2、在光的反射教学

9、中设计实验:用激光笔平面镜去照射被吊在空中但直接照射有障碍物遮住玩具,让学生感受光的反射与角度的关系。3、在参照物的教学中设计了“哪个福娃动了”小实验等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提问、分析、归纳、评估的能力。(2)2010年9月至12月份,课题组针对书本上的探究性实验,根据前几年的“讲多了,学生实验不充分;讲少了,学生不会做,实验课堂乱糟糟”的教学实际,挑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等课题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探明探究性实验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个实验教学处理不好很容易变成验证型实验,变成假探究。经过课题组同

10、课异构在一个星期内每位老师都开设“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研究课,然后一起研究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实验教学中的讨论比实验操作更有效,课堂时间有限,时间分配优先考虑放在实验前的讨论上。以这节课为例:教师通过情景设置让学生体会凸透镜可以成不同的像,然后让学生讨论:1、实验器材如何放置,又如何调节会对我们找像有帮助?(帮助学生探讨光源是否固定,蜡烛和光屏是否都需要移动)2、找到像时需要记录什么?3、找到缩小像的同学请举手。4、找到放大像的同学请举手。5、会不会有等大的像?如何尽快找到这个像?多年的教学告诉我们学生对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记忆是非常薄弱的,许多学生当时记住,到了初三就全忘记了,究其根本还是在于

11、知识是老师,告诉学生不是探究的来。而针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学生自我发现效果较好。学生对自己经过思考探究的知识掌握牢固,但不经过引导,放任学生自我探究,学生探究出错误结论对将来影响也会很大,所以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实验前讨论是非常重要的。(3)2011年1月份对八上和九上的内容设计一个学生课外探究实验方案,使用生活资源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利用一种器材开展多个探究实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并收集优秀学生实验方案和成果。具体案例如下:1、在学习液体的压强时,指导学生做“模仿帕斯卡裂桶实验”。(如图3)制作方法:用一根两端带玻璃管的橡皮管,一端连接一个剪成漏斗状的可乐瓶,另一端连接一个刻有浅槽的可乐瓶

12、。进行实验:通过剪成漏斗状的可乐瓶向刻有浅槽的可乐瓶内注满水,抬高剪成漏斗状的可乐瓶,再倒入一杯水,可看到刻有浅槽的可乐瓶裂开。图32、“二个乒乓球的遭遇”-浮力产生的原因K12教育空间z*my9AGpn 取一个可乐瓶,剪去底部,留下上部分作漏斗,把两个乒乓球放在可乐瓶中。(如图5)K12教育空间 Gc*%bY y|6U 探究:当向可乐瓶中倒水时,两个乒乓球会处于何种状态?然后用手堵住瓶口,又会出现什么现象?从中得出什么结论?透过可乐瓶,观察手,会有什么发现?如何解释?K12教育空间3YB_:I%huZo4WE9c 图6图5(4)2011年2-3月份对八下和九下的实验内容重复上学期的研究思路,

13、这一阶段的研究不仅要完成苏科版教材中八、九年级下册与第一阶段对应的实验教学研究工作更主要要进行学生探究能力是否提高的观察和评价,设计合理的评价量表。这一阶段八年级下课题组以力、弹力课题为研究内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如果照本宣科会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不到锻炼,因此可以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教师提供的器材:橡皮筋、大小不同的两个弹簧(带指针,带保护绳)、钩码、铁架台、带有夹子的白纸板、尺,设计实验讨论方案并完成探究刻度划分的实验,通过对比发现利用橡皮筋划分出的刻度线间距不均匀、利用大小不同弹簧划分出的刻度的虽然均匀但施加同样大小的力间距不同最终可得出为什么不适宜用橡皮筋代替弹簧制成测力计,为什么不同的

14、弹簧测力计量程,分度值不同,以及弹簧测力计测力原理等相关内容。通过研究刻度划分既引导学生完成了一次利用身边器材制作一个简易测力计的过程,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这节课的标题显示出它并不是一堂规定的科学探究课,但对弹簧测力计刻度划分的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寻找的个探究过程,把探究的一个或几个环节落实在非科学探究标题的课中,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从点滴做起。(5)2011年4-6月份对八下和九下的内容设计学生课外探究实验方案,这一阶段主要开展引导学生利用一种器材开展多个探究实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并收集优秀学生实验方案和成果。具体案例:实验在学习电磁铁时,教师也

15、可指导学生在家庭中完成该实验探究。1.实验器材准备:漆包线、粗铁钉、电池、回形针。图82.进行实验:将漆包线绕在粗铁钉上,再将漆包线两端接在电池两极上,靠近回形针。(如图8)图7该实验可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強弱与线圈匝数关系;电磁铁的磁性強弱与电流关系;电磁铁的磁性強弱与铁芯大小关系;电磁铁的磁极与电流方向关系。(6)2011年7-8月份根据在研究中获得的反馈资料,发现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调整方案和措施,进行新一轮的实验、反馈和调整。三、取得的阶段成果介绍1.教师和学生明确了科学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学生要发展,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而许多重要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离开了感受、领悟和理解的学习过程是无法真正达到的。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通过科学探究能够让学生获得对过程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能有效保持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体验探究过程的喜悦和艰辛,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具有个体意义的科学知识,获得科学探究思维的方式、方法和能力;科学探究还有利于学生更多地接触生活和社会,从而领悟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2.教师基本掌握了优化探究式教学的方法根据一年的课题研究教师基本熟悉苏科版教材中如何有效开展探究式教学并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例如(1)物理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