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申报要求216科技处首页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88884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奖励申报要求216科技处首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奖励申报要求216科技处首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奖励申报要求216科技处首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奖励申报要求216科技处首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奖励申报要求216科技处首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奖励申报要求216科技处首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奖励申报要求216科技处首页(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奖励申报要求第一章 国家科学技术奖一、 申报评审时间和流程二、 推荐资格要求单位推荐: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国务院有关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经认定的符合规定的其他单位专家推荐: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三、推荐指标要求2. 指标要求各推荐单位在国家科技奖励作办公室当年下达的推荐指标范围内进行推荐;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每年度可推荐1项(名)所熟悉专业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每年度可3人以上共同推荐1项所熟悉专业的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独立完成人);3名以上知名同行学者(至少有1

2、名院士)可联名推荐1项40岁以下中青年人员牵头完成的自然科学奖项目;推荐单位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应当在推荐前征得5名以上熟悉该项目的院士意见。四、 推荐要求1、论文发表、成果应用时间要求自然奖:提交的论文论著已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或者作为学术专著出版3年以上。 发明奖:技术发明成熟,整体技术实施应用3年以上。 进步奖:开发的项目整体技术经过3年以上较大规模的实施应用。2、完成人数和单位数的要求国家自然科学奖单项数不得超过5人,特等奖单项数单项人数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确定(只奖个人,不奖单位);国家技术发明奖单项人数不得超过6人,特等奖单项人数由

3、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确定(只奖个人,不奖单位);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单项人数不得超过50人,单位不得超过30个;一等奖单项人数不得超过15人,单位不得超过10个;二等奖单项人数不超过10人,单位不得超过7个。第二章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申报要求一、申报时间和流程申报时间一般在每年的第一季度。 二、奖励类别及要求重大科技成就奖: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候选人必须是国家科技二等奖或省科技一等奖第1完成人并具有重大贡献和社会影响力;自然科学奖:自然科学奖不超过8篇代表性论文专著发表出版时间为2年以上, 8篇代表性论文专著发表出版,得到同行认可评价或正面引用,并分别提供8篇代表性论文专著、20篇论文专著被他人正

4、面引用的检索结论;主要完成人必须是8篇代表性论文专著的主要作者(或是20篇论文专著中主要学术思想的提出者)。代表性论文专著仅署省外国外单位的,需提供合作证明;我省学者为非通讯作者的,通讯作者应当提供同意报奖的知情证明;两个以上单位联合报奖的,第一完成人应当提供合作关系说明及证明。申报自然科学奖的项目应如实填写与本项目研究内容密切相关的主要论文专著的详细情况,提供不超过8篇代表性论文专著、不超过8篇代表性引文专著目录,并提供以上材料所对应相关原文的复印件。同时提供含8篇代表性论文专著在内的不超过20篇的论文专著目录。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奖的应用或投产时间为2年以上。授权的知识产权证明(默认前5项

5、知识产权为核心知识产权),两个以上单位联合报奖的,第一完成人应当提供合作关系说明并承诺签名,同时提供相关合作产出证明。整体技术结题投产或应用推广,并提供不超过15个应用单位的应用目录和应用证明材料原件。技术合作奖:候选人(组织)是在与安徽科学技术合作中对我省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省外、境外人员(组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科技成果、人员交流培训、合作机制和合作关系的建立,主要指技术方面的合作。生产、经营、招商引资、贸易往来等不在该奖范围之内。三、 查新要求查新报告是科技进步奖项目申报的必备材料,检索报告是自然科学奖项目申报的必备材料。科技查新或检索报告需提供约报奖前一年内查新或检索结论(

6、科普、技术合作、重大科技成就奖项目除外)。第三章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 申报流程时间申报时间一般为每年的7-8月网上推荐,提交纸质材料(7-8月)奖励工作办公室进行形式审查同行专家通信评审召开专家评审委员会会议,提出建议奖励种类、奖励等级、奖励人员和单位特等奖候选项目和青年科学奖候选人,进行现场考察公示异议期(一般为12月-次年1月)奖励决定公布(2月左右)二、 奖项类别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分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以下称自然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包括专利类)(以下称发明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

7、(包括推广类、科普类)(以下称进步奖)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科学奖(以下称青年奖)共四个奖种。三、 申报成果要求自然奖:主要论著须是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或出版的专著两年以上,并得到了同行学者的相应评价。对涉及与国外合作完成的论著,中方学者需是通讯作者,对于无通讯作者的期刊,中方学者需是第一作者,且署其国内单位,并应当由国外合作者或机构提供书面证明,说明我国学者在该项研究中的学术贡献,并同意中方学者单独申报奖励。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所列完成人和单位必须是10篇代表性论文、专著的作者和署名单位。发明奖:需实际应用2年以上,并已获授权知识产权。高等学校科学

8、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项目完成人一般不超过6人,且前3人应为所列知识产权的发明人,且每个完成人须有独立的发明内容。推荐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专利类)的科研成果,应为已获授权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单件有效专利,经实施后,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进步奖:需具有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应通过鉴定,实际应用2年以上,已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并根据项目的特点按相应类别推荐。其中,推荐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推广类)的项目,需实际应用3年以上或获得部委(省)级以上奖励满2年且其后推广工作突出;推荐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类)的项目,需为正式出

9、版发行2年以上并已取得明显社会效益的科普作品。青年奖:青年科学奖实行提名推荐制。候选人须由提名人以书面方式推荐。提名人主要包括中国科协管辖的有关学会,有关高校校长,国家科学技术奖、教育部奖有关获奖人,在高校工作的两院院士(3名以上联名)。青年科学奖的候选人须为长期从事基础性科学研究并取得了有一定影响的原创性成果的在校青年教师,年龄不超过40周岁。第四章 中华农业科技奖一、奖项介绍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简称中华农业科技奖)是经农业部、科技部批准设立的面向全国农业行业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奖。中华农业科技奖行政管理归口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中国农学会负责奖励评审工作。中华农业科技奖获奖成果具有推荐国家科技奖的

10、资格。其中,二等奖以上的成果参加农业部推荐国家科技奖励项目的评审。奖励周期:两年一届,最近一次评审时间为2014-2015年度.二、 申报流程时间申报时间一般为每年的8-10月网上申报,提交纸质材料(8-10月)奖励委员会办公室形式审查评审委员会评审公示异议期(次年8-9月,一个月)奖励委员会对无异议的获奖项目进行审定并公告(11月)奖励委员会对获奖项目进行表彰三、 奖励类别及要求科学研究类成果:整体技术推广应用至少满2年,鼓励原始创新成果申报,杜绝拼凑或中间成果申报。优秀创新团队成果:要求是科技道德素质过硬、创新贡献重大、团队效应突出、引领作用显著,能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发展与创新的科学

11、研究群体,应在5年内取得过重大科研成就,成果转化与产业贡献突出。科普类成果:作品出版发行至少满2年,应当是正式出版发行、面向农村、农民的农业科普图书或农业科普电子出版物。第五章 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申报流程时间申报时间一般为4-7月单位初评推荐(4-7月)省级评审小组初评,初评结果报送奖励办公室奖励办公室形式审查,不符合规定的可限期补正专家组评审,提出获奖人选、奖励种类及等级奖励委员会审核公示异议期获奖公告(10月)二、奖项类别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以下简称丰收奖)是农业部设立的农业技术推广奖,用于奖励在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包括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和农

12、业技术推广合作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奖励取得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设一、二、三等奖,按丰收奖一、二、三等奖对待,其中一等奖约占15,二等奖约占40,三等奖约占45,每次奖励不超过400项。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奖励长期在农业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推广或直接从事农业科技示范工作,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业科技示范户,每次奖励不超过500人,其中县及县以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占70%以上,乡镇(或区域站)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占县及县以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总量的60%以上。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奖励在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农科教、产学研、相关组织等合作团队,每次奖励不超过20个

13、。贡献奖和合作奖不分设奖励等级,获奖人员在晋升职称、职务、评选先进时,均按丰收奖一等奖对待。凡获得丰收奖个人荣誉证书的人员,均为丰收奖主要完成人。同一人同一年度内不得同时作为丰收奖两个以上(含两个)报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奖励周期:三年一届,最近一次评审时间为2011-2013年度。三、奖励要求(一)成果奖:近3年内(以申报截止日期上溯3年)通过有关部门组织验收或评价(鉴定)的推广成果;农产品质量符合地方、行业或国家标准;具有近三年的成果应用证明;推广或创新技术中的有关物化新成果需具有相关证明,如专利证书、品种审定证书等;已获得国家奖、部级奖的成果,不得再次申报丰收奖;获得过省级及以下奖励的成果

14、可申报丰收奖。主要完成人和单位要求:主要完成人不超过25人,按照贡献大小排序,须参加本项目实际工作三分之一以上时间,其中县及县以下基层技术人员比例不得低于70,乡镇农技人员和农民技术员所占比例不少于总人数的30;主要完成单位不超过8个,须具有法人资格,并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专家组评审方法:专家组对初评为一、二等奖的农业技术推广成果项目进行差额评审,未评选上一、二等奖的项目直接列入三等奖,且置顶排序,初评为三等奖的项目经专家组复核后进行末位淘汰。(二)贡献奖:贡献奖申请人包括科教单位及地市级以上推广部门人员、县及县以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业科技示范户三类,具体要求如下:科教单位及地

15、市级以上推广部门人员须连续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10年(含)以上,常年有二分之一以上的工作时间在乡镇(含区片)站的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推广,无技术事故或连带责任。同时,须满足以下五项要求:(1)为服务区引进推广重大农业技术3项(含)以上(其中,近5年来不少于1项),推广普及率达到50%以上,促进项目区增产或增收10%以上;(2)获得地(市)级(含)以上的科技成果奖励、工作奖励2项(含)以上(其中,近3年来不少于1项);(3)在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方式方法和服务机制、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发特色农业等方面业绩突出;(4)示范推广重大集成创新技术和技术发明,并取得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5)参加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专项,并做出突出贡献。县及县以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须具备中专以上学历或取得三级以上农业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连续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15年(含)以上,或连续在乡镇(含区片)站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10年(含)以上,常年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工作时间在县及县以下的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推广,近10年来无重大技术事故或连带责任。此外,须满足上述五项要求中的任意三项。农业科技示范户须具备初中以上学历,获得有关农民技术培训证书;被当地农业部门连续确定为科技示范户5年(含)以上,生产规模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