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10节种群的特征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088757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第10节种群的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生物第10节种群的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生物第10节种群的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生物第10节种群的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生物第10节种群的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第10节种群的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第10节种群的特征(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有。 、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蕨类 、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 、一个院子里的全部植物 E、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F、同一块地的全部水稻 G、一窝蚂蚁 H、一个狼群 I、一片草原上全部老鼠 J某村庄中所有的l06个人 K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上的所有汉族人 L某城市的所有成年人 M全世界的华人,A C F G H j,思考:种群由个体组成,是不是个体简单的相加? 体会“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含义?,种群的概念:,种群特征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二)种群的空间特征,种群特征:种群有而个体没有的特征。

2、,1.种群密度 (1)含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表示方法:小范围的水生生物单位体积 大范围及陆生生物单位面积 即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样方法 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 种群密度估计值 举例:选取1m2山地,计算马尾松为20棵,则该样方的马尾松密度为20/1=20(棵/m2) 使用范围:多用于植物(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 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以用)

3、,取样的关键: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样方数目的确定:取样多少随调查地段的总面积而定,总体面积越大,选取的样方多些;反之,则少。一般来说选取样方越多,求得的种群密度越接近实际情况。 样方大小的确定:选取样方的大小随植物类型而定。一般地说乔木为100m2,灌木为16m2,草本为1m2。 常用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计数: 求该种群的种群密度:n1+n2+n3+n4/4,注意事项:计数时将样方内部及样方相邻边线及夹角的个体数全部统计(原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样方(或样本):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集合。 随机取样:在抽样时如果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选的机会均等且每

4、个个体被选与其他个体无任何牵连,这种既满足随机性又满足独立性的取样称之随机取样。,(2)标志重捕法 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体 ,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计算公式:(根据总数N中标记M比例与重捕取样n中标记m比例相等的原则)种群数量N=标记个体数M X 重捕个体数n/重捕标记数m 举例:先捕获39只鼠并标记,一段时间后,再重捕34只,其中有标记的为15只,那么根据公式,该地段原有总鼠数为 只 使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思考标志重捕法的使用条件:见校本教材,88,2.出生率和

5、死亡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原有个体总数的比率。 (2)表达方式:通常以a表示 (3)举例说明:例如1983年我国平均每10万人口出生1862个孩子,该年度人口出生率为1.862 (4)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变的直接表现。种群的内部和外界因素影响都以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体现。 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3.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原有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在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

6、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直接因素。,4.年龄组成 (1)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一般分 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 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增长型:特点是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越来越大。,增长型年龄组成,老年,成年,幼年,稳定型:特点是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衰退型:特点是幼年期的个体数目偏少而老年期个体数目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越来越小。,(3)年龄组成的意义: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思考年龄组成是通过什

7、么影响种群密度的?,统计图:,男女比例在各个年龄阶段接近1:1; A国家各个年龄阶段个体数目比例适中,为稳定型; B国家幼年个体特别多,老年个体少,为增长型。,A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为衰退型; B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增长型; C中各年龄段个体数目比例适中,为稳定型。,由年龄组成特点推测将来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对比关系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推论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 判断:下图为种群年龄组成3种类型的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图示A、B、C各为什么类型? (2)种群C的密度会_,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因为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是图_(填代号)所示的类型,若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种群密度会逐年

8、_。人口控制的目标是力争使人口年龄的组成趋于图_(填代号)。 (3)濒于灭绝的生物其年龄组成的类型可能是_(填代号)。,越来越小,A,增加,B,C,老 中 幼,5.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雌雄相当型: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象海豹等群体动物。,雌少雄多型: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 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3)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

9、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思考原因及生态学意义),(4)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思考:性别比例是通过什么影响种群密度的?,集群分布:种群个体的分布很不均匀,常成群、成簇、成块或成斑块的密集分布。 成因:a环境资源分布不均,丰富与贫乏镶嵌;b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 c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实例:广泛存在。如放牧中的羊群,培养基上微生物菌落的分布,蚂蚁、瓢虫等的分布,人类的分布等。,、种群的空间特征(分布型) 、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称之。 、类型:一般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指每一个体在种群分布领域中各个点出

10、现的机会均等,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 原因:环境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 实例:蜘蛛的分布,面粉中黄粉虫的分布,杂草等的分布。,均匀分布:种群的个体等距分布,或个体间保持一定的均匀的距离。 成因:主要是由于种群内个体之间的竞争。 实例:自然种群中极其罕见,常见于人工栽培的种群(如农田、人工林、果林等)。,种群密度,决定种群个体数目变动的关系图,其他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主要有,物种的个体大小个体大的物种密度低。 生存资源的供给能力生存资源丰富的地方种群密度高。 周期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种群密度周期性变化。如候鸟飞来时密度较高,飞走后密度为零。蚊子

11、密度夏天高,冬天低 天敌数量的变化如猫增多导致鼠密度下降;青蛙增多导致害虫减少 外来干扰如农田中洒农药后害虫因大量死亡而密度很快下降 偶然因素如流行病、水灾、旱灾,练习P63-64 基础题 1.约386条。 2.调查鼠的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密度可用样方法。 3.B。 拓展题 1.提示:个体往往有性别、大小、年龄等特征,种群不具备这些特征。将一定地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作为一个整体(即种群)来看时,这个整体就会出现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可见,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加和,而是会出现新的属性。 2.提示:随着营养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还会延长;由于实施计划生育,出生率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可能还会升高。关于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是否应当调整,可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求统一的答案。,死亡率 出生率 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