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88705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德阳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德阳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可能是()A矿泉水B果汁C啤酒D牛奶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解答:解:A、矿泉水中含有水和矿物质,不属于有机物故A符合题意B、果汁中的果酸等属于有机物,一定含有有机物;故B不符合题意C、啤酒中含有酒精,酒精属于有机物,一定含有有机物;故C不符合题意D、牛奶中含有蛋白质等物质属于

2、有机物,一定含有有机物;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2(3分)(2015德阳)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聚乙烯塑料制得食品袋B用食盐制得纯碱C将液态空气分离制得氧气D将石油分离制得汽油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聚乙烯塑料制得食品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用食盐制得纯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将液态空气分离制得氧气过程中只是状态

3、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将石油分离制得汽油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3分)(2015德阳)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元素,其有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B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C铝离子(Al3+)核外有三个电子层D铁原子的质量为55.85g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

4、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由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6,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故选项说法正确B、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硅元素原子序数为14,则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4;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4个电子,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

5、数,则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C、铝离子(Al3+)是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得到的,铝离子(Al3+)核外有2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铁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3分)(2015德阳)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成的物质都是氧化物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置换

6、反应D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根据反应过程图中的分子结构,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确定该反应中各分子个数比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而由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故该图示可转化为如图的反应图示: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反应物是氧气和硫化氢,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硫,则反应方程式为3O2+2H2S2H2O+2SO2;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硫,因此都属于氧化物,故说法正确;B、由图示或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反

7、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说法正确;C、置换反应要求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而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不是置换反应,故说法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氧元素由0变成了2价,硫元素由2价变成了+4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因此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说法正确;故选项为:C点评: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观察理解微观模型示意图的能力,从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5(3分)(2015德阳)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检验CH4中是否含有H2将气体点燃B鉴别NaOH溶液和Ca(OH)2溶液分别向溶液

8、中通入CO2C除去NaCl中的Na2CO3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D比较铁和铜的活动顺序将其分别加入ZnSO4溶液AABBCC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甲烷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分析;B、根据两种物质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分析;C、根据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与二氧化碳,而氯化钠与盐酸不反应分析;D、根据金属和盐溶液反应的规律分析解答:解:A、甲烷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因此通过能否可燃检验错误;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能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与氢氧化

9、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无明变化,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C、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与二氧化碳,而氯化钠与盐酸不反应,所以两者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后还需要通过蒸发结晶即可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因此步骤不完整,故选项错误;D、铁、铜和硫酸锌都不反应,无法比较二者的活动性顺序,故选项错误;故选项为: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6(3分)(2015德阳)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

10、,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两者均有晶体析出C将甲的溶液从t1升到t2,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当温度高于t1而低于t2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小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及意义解答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解答:解:A、t1时甲、乙两曲线交于一点,说明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若饱和溶液质量不相等,则所含溶质质量就不相等故说法错误;B、从

11、图中趋势可知,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而降低,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不有晶体析出,故说法错误;C、从图中趋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而升高,甲的溶液从t1升到t2,溶质质量不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故说法错误;D、从图中趋势可知,当温度高于t1而低于t2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小,故说法正确、答案:D点评:会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同温下溶解度的大小,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等7(3分)(2015德阳)室温时,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图象表示的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

12、液的pH等于7C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D滴入溶液体积为15mL时,再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分析:A根据当溶液的pH7时,溶液显酸性,当溶液的pH7时,溶液显碱性,当溶液的pH=7时,溶液显中性解答;B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反应时,溶液显中性,溶液pH=7解答;C根据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原理以及图象数据来回答;D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以及能使紫色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来分析解答:解:A根据图象,在反应未进行时,溶液的pH=1,为强酸性溶液,所以该曲线反应是将氢氧化

13、钠溶液滴入盐酸中,故对;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反应时,溶液显中性,溶液pH=7,故对;C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溶液的pH小于7,盐酸还有剩余,此刻溶液中的溶质是HCl、NaCl,故错误;D滴入溶液体积为15mL时,氢氧化钠过量,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色,故正确故选C点评:酸碱中和反应结合图象知识来考查,难度适中,考查的知识面较广8(3分)(2015德阳)将一定质量的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0.4g,并得到残留固体6.4g则原混合物粉末的质量是()A8.0gB11.2gC16.0gD24.8g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

14、式的计算分析:将一定质量的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足量稀盐酸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铜和水,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求出与稀盐酸反应的铁的质量,根据生成铜的质量可求出与氯化铜反应的铁的质量,还可求出氧化铜的质量,将三者加在一起就是原混合物的质量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将一定质量的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粉末放入足量稀盐酸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铜和水,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设与稀盐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Fe+2HClFeCl2+H256 2x 0.4g 解得:x=11.2g设与氯化铜反应的铁的质量为yFe+CuCl2FeCl2+Cu56 64y 6.4g 解得:y=5.6g氧化铜的质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