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广东省市属事业单位招录考试《申论》真题及标准答案

上传人:lqh1****020 文档编号:91086076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2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广东省市属事业单位招录考试《申论》真题及标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09年广东省市属事业单位招录考试《申论》真题及标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09年广东省市属事业单位招录考试《申论》真题及标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9年广东省市属事业单位招录考试《申论》真题及标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广东省市属事业单位招录考试《申论》真题及标准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https:/ 20092009 年广东省市年广东省市属属事业单位招录事业单位招录考试考试 申论申论真题真题 (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资料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 40 分钟,作答 110 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材料 资料 1 目前,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现象不容忽视,连北京市天坛公园内都发现了外来入侵物种。 北师大生命科学院徐汝梅教授透露,外来入侵物种主要都是入境者从国外带来的,目前入侵北京生态圈的外来 物种已超过 56 种,其中动物超过 2

2、0 种,植物超过 36 种。2003 年开始在本市发现的美国白蛾,目前在 18 个区县都 已发现,部分地区受损严重。美国白蛾繁殖力强,对林木危害尤其严重,这些外来物种的入侵已对北京的生态安全 带来严重威胁。 为及时监测、控制外来物种,北京市科委联合市园林绿化局、市农业局和市环保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依托北师 大、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开展首都生态圈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项目。按照最有可能传人和爆发的入侵物种 名单,针对各个生态系统类型建立 100 个监测点,定期进行系统检查。徐汝梅透露,包括天坛公园在内的几个园林 目前也发现了外来人侵物种,项目的监测重点也将放在奥运场馆周边和天坛公园这些园林古迹上

3、,“要在一些物种 还没有泛滥之前,及时控制和根除”。对于珍贵的古树,他表示需要定点定期挂牌监测。 资料 2 珠江水系告急、太湖水系告急一种俗称水葫芦的生物在我国南方江河湖泊疯狂肆虐,各地水域警报频传。 100 年前被作为花卉引入中国的水葫芦,如今全国每年至少要投入上亿元巨资打捞。 “水葫芦怎么会是世界十大害草呢?在我老家,它还能用来喂猪、喂鹅。”不久前,在广州的一次宣传咨询活动 中,一位中年市民的反问显得“有理有据”。 广东省环保局介绍:水葫芦目前已在整个珠江水系安营扎寨,其中中山、珠海、江门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分布最 广,危害最重。负责清洁珠江广州段的广州市水上环卫队统计,从 1975 年至今,

4、珠江水域水葫芦每 10 年就增长 10 倍,1975 年平均每天只捞到 05 吨水葫芦,1985 年为 5 吨,1995,年为 50 吨,而现在平均每天接近 500 吨。 水葫芦在我国广大水域所向披靡,如人无人之境,特别是在我国南方诸省危害严重。原产南美洲的这种观赏植 物,已经在中华大地上泛滥成灾。水葫芦是“引狼入室”结出的恶果。对水葫芦做过专门研究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丁 建清研究员指出:水葫芦 1901 年作为一种花卉引入我国,20 世纪 5060 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后渐渐开始野 生,最终出现今天几乎不可收拾的局面。 尽管大多数专家认为水葫芦弊大于利,但仍有少数专家认为,水葫芦存在不少经济

5、价值,比如可以净化水质, 可以作为饲料和肥料。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所的专家还提出可以制成蔬菜、加工提炼食品、保健品等。一家公 司甚至用水葫芦生产出多功能饮料。 为破解“大兵压境”的水葫芦,上海以拦网方式在苏州河、黄浦江布下“五道防线”,每处拦网平均每小时可 以处理水葫芦 150 吨。“目前最得力的办法就是打捞。”魏菊敏解释说。“再难,我们也得把它拿下,最终进入景 观水域的水葫芦必须控制在流入总量的 5以下。” 生态专家指出,国内外大量事实已表明:对于那些连片成灾的水域,迅速采取措施使水葫芦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无疑是最佳策略。何况目前的治理速度和生长速度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 “非洲的苏丹曾引进

6、德国设备、技术综合利用水葫芦,后因成本大、收益小而失败。国际上已有失败教训,我 们为什么还不吸取?”专家质疑,“如果真的在滇池建厂,用水葫芦生产肥料、造纸甚至发电,那么水葫芦用完后怎 么办?难道真要把滇池作为一个长期原料基地不成?” 资料 3 在我国率先开展生物入侵研究的中科院解炎博士直言,这种“外来物种有益论”正是人类数千年文明史上生物 2 https:/ 入侵现象愈演愈烈的“罪魁祸首”之一。不容否认,有人类以来,物种的引进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面貌, 也很难想象中国没有引入土豆、西红柿将会怎样,但我们不能因此对物种引入的“双刃剑”效应视而不见外来物 种的“入侵”,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面

7、对将“有益论”作为盲目引进挡箭牌的做法,关键是要算一笔明明白白的 生态账和经济账。 数据表明,我国广东、云南、浙江、福建等地每年都要人工打捞水葫芦,仅浙江温州和福建 莆田 1999 年的人工打捞费用就分别为 1 000 万元和 500 万元。“全国总费用有多少,目前没有准确统计,但至少超 过 1 亿元。而且还必须年复一年,持之以恒。”解炎说,“水葫芦对农业灌溉、粮食运输、水产养殖、旅游等造成 的经济损失更大。”由于水葫芦疯长,滇池成了臭水塘,20 世纪 7080 年代建成的理想水上旅游线路被迫取消; 滇池草海 20 世纪 60 年代还有 16 种高等植物,到目前只剩下 3 种;海菜花等因生存空

8、间丧失而死亡;在一些地区, 水葫芦甚至还“波及”社会治安,浓密成片的植株为罪犯提供了天然的藏匿场所。 水葫芦不仅肆虐中国,也危害着北美、亚洲、大洋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让世界为之头疼,成为人和生物之战 的典型“代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数字显示,在世界最穷的非洲,7 个国家每年为控制水葫芦付出的“成本” 是 2 000 万美元5 000 万美元。而水葫芦的作用呢?由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饲料工业的迅猛发展,其作为饲料的 主要用途已被基本“废弃”,其他用途更是让人疑心重重,难以信服。业内人士指出,无论从经济、生态还是从社 会角度算,这笔账都是一个结果:得不偿失。 资料 4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9、每年给我国造成经济损失达 560 亿元,令人触目惊心。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总站长赵良平说, 盲目引种影响国家生态安全。 赵良平说,我国是引进国外物种最多的国家,近年来从国外或境外入侵的有害生物种类明显增多。从全国林业 有害生物普查结果来看, 1980年前仅有10种外来病虫, 短短20多年已增加到26种, 其中随寄主植物入侵的占81 2, 随木材及木质包装材料传入的占 125。 20 世纪的一段时期内,国内存在一种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外来的一定比本地的好”,不加分析盲目引种并大 力推广,忽视乡土树种,热衷引进国外树种,对外来物种对我国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害认识不足;在生态建设中大量 引进国外树种和草种

10、;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恢复也引进国外树种;城市绿化、观赏花卉、城区草坪引种的品种和数量 更是惊人。这一认识偏差目前还没有完全消除,赵良平举例说,仅 2005 年全国引种的国外棕榈科植物就是前两年的 15 倍。 目前,全国一些地方政府对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形势的严峻性和防控的艰巨性认识不足,社会公众防范意识普遍 不强,因尚未建立严格、规范的引种审批制度,管理上存在失控现象,擅自引种现象严重。有些企业、民间组织或 个人未经批准擅自携带、引进、繁殖、推广国外植物品种,对引进品种进行商业炒作现象严重,更助长了盲目引种 之风。 盲目引种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可忽视。赵良平说,一个外来物种引入有可能因不适应新环境而被排

11、斥在系统之外, 或者因生态系统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而成为入侵者,大多会在新的环境中大肆繁殖、扩散并造成危害,改 变或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功能。 赵良平说,我国生物物种资源丰富,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现有高等植物 3 万多种,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 亚,居世界第三,应该大力开发和利用我国的乡土物种。在引进外来物种大面积推广前,必须经过评估论证、引种 审批、隔离试种、驯化试验和鉴定认定,加强检疫封锁,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 资料 5 几年前,北京有 100 多位市民因食用凉拌螺肉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但有专家认为,福寿螺事件只是外 来物种入侵的冰山一角福寿螺是国家环保总局所列 16

12、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 而因外来物种入侵给我 国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达 1 000 亿元。 中科院动物所解焱博士认为,人们严重低估了目前面临的危险,“实际上,病源菌的污染已经成为对生态安全 的主要威胁。随着野生动物传染病的增加,人类感染罕见疾病的机会也在加大”。 解焱介绍,目前已知动物传染病有 200 多种,其中大约半数以上可传染给人类,2002 年,有超过 1 000 万人死 于全球性的传染疾病,占总体死亡人数的 20。在已知的 1 400 多种传染疾病中,有超过 60的疾病可以在动物和 人类之间传播。据估计,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非典给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超过了 600 亿美元。 外来物

13、种入侵有如此危害,为什么还屡屡发生相关问题?专家分析,一是片面注重市场、追求利润,而监管却跟 不上;二是过去不了解相关知识,盲目引进,留下了祸患。 3 https:/ 解焱认为,这次福寿螺事件提醒我们,应让公众更多了解外来物种入侵及动物与人之间感染疾病的知识。历史 上,只有当人类健康或农业生产受到威胁时,野生动物疾病问题才会被认真对待。 “有不少人喜欢吃蛙类。但他们也许不了解一种危险的真菌在两栖类动物中流行。”解焱说,1993 年,在澳大 利亚发现有 30 多种野生动物携带一种名叫壶菌的真菌。壶菌不断地引起两栖类动物的死亡。遗憾的是,直到今天科 学家们还不知道这种真菌为什么在全世界的两栖动物种

14、群之间传染。1999 年,南美洲养殖的牛蛙曾因壶菌病暴发而 大规模死亡。更糟糕的是,随着养殖牛蛙外销世界各地,这种病源真菌也随之扩散。到 2006 年,该真菌导致中美洲 40 种以上的两栖类动物和全世界 93 个物种的种群衰退。 专家指出,现在生产和分配食品的方式也是产生安全隐患的一个渠道。来自大农业的农产品,经食品厂加工后 在庞大的超市里销售,在快餐店里消耗掉。这是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暴发疾病的一个原因。美国西北部受污染的汉 堡包和来自中西部的冰淇淋都曾导致疾病的暴发。 疯牛病毁掉了英格兰那些可能在人类中产生疾病的牛群,牛肉的消费量也随之急剧下降,牛肉出口因此停止; 在日本暴发的大肠杆菌使几千

15、名学生病倒。因此,集中的食品生产和大规模的食品分配增加了人们对潜在的可怕的 疾病暴发和迅速传播的担忧。 此外,解焱还指出,人类导致的全球性气候变化也影响到动物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范围。在美国西南部,降雨过 多使携带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的食物增加,一种叫汉塔的病毒因此而暴发。越来越热的夏天和越来越暖的冬天又让美 国的杀人蜂迁移到以前被认为太冷而不适宜其生存的地方。 问题还在于,人类仍在大范围地引入外地植物和动物,这不仅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损失,还对本地物种和人类 健康构成威胁。据动物专家研究证明,在非洲大象身上通常为良性的疱疹病毒对它的亚洲亲戚却是致命的。但是人 们对家养和野化动物的引入带来的威胁一直被远

16、远地低估。实际上,许多被认为是本土的野生动物疾病最初来源于 外来物种的引入。当被引入的疾病转变为地方性疾病时,不仅造成种群衰落或地方性灭绝,而且这些病源会变得更 强大,对人类产生直接影响。 据悉,1994 年,有 665 名顾客可能在新汉普斯威尔一家宠物商店接触过一只后来才知道患有狂犬病的小猫,为 防治这些人感染狂犬病耗费的资金达 110 万美元。尽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疾病威胁的重要性可以计算,但由于疾 病引发的全球多样性损失却是无法估量的。 资料 6 福寿螺是国家环保总局所列的 16 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类似福寿螺这样的外来动物还有很多,比如 小龙虾、牛蛙以及外形可爱、被当作宠物的巴西龟等等,还有各种外来植物,比如沿着三峡向下游扩散的紫荆泽兰、 疯长的水葫芦以及引起枯草热疾病的豚草等,它们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危害往往被低估了。 就在广西为灭螺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