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第二讲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082158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西方哲学第二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现代西方哲学第二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现代西方哲学第二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现代西方哲学第二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现代西方哲学第二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西方哲学第二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西方哲学第二讲课件(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西方古代哲学简介,一、哲学真理与文化生命 二、西方古代哲学的开创:本体论与形而上学 三、本体论的意义,基本内容,一、哲学真理与文化生命,(一)哲学作为“自由的知识”,1、知识: 后辈从前辈那里或在自己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切经验、技艺、典型礼仪、观念、信仰等。 近代知识通过科学的样式把宗教、艺术乃至哲学排出去。,2、科学: 关乎特定的具体的经验领域,并且常能以数学的精确性来描述和预测自然现象或某种社会现象,它是把理性运用于具体经验对象上,以便将日常经验提升为有普遍效准的知识。 换言之:运用范畴、概念、原理对特定的经验对象进行逻辑阐述而形成的知识体系。,3、哲学: 理性对准产生经验对象的人性

2、活动本身,即对人性活动中人的文化创造力(文明)本身进行反思。 哲学不是处理日常事务的应变能力,在这些方面,哲学家有时显得很“笨拙”。 例:古希腊哲学家被讽为“望天者”,他们只注意“天体”的运行,而没注意眼前的路,一脚掉去泥坑进里。,例:船夫和哲学家的故事。 在日常生活意义上、经验意义上我们并没有权力问哲学有什么用处的问题,即在这个范围内问这个问题“不合适不合法”的,如果一定要问,只能回答,哲学在这个范围内“无用”。 即如果不在经验世界带来实用价值、不对经验生活有所改善,“无用”。,理性(哲学)与非理性(宗教、艺术)的文化创造力叫精神。反思精神本身也叫精神(即智慧,即超验,理性的超验)。 有学问

3、的人:Doctor Of Philosophy 知识技能+守护思想,智慧通常与德性联系在一起,超越性存在做出学问哲学;超越性存在的形象表达:艺术;超越性存在的象征性表达:宗教。 欧洲中世纪:教会; 近代:大学守护思想的作用:安身立命。,(二)文化生命释义,1、文明是人类存在方式。 前面也讨论过哲学是以文明体系内在的人性性质为认识对象,这涉及文明的根源、文明性质。文明的起源又涉及到人的起源(1)达尔文进化论 优点:这种解释以强有力的科学原则反对宗教、神学;人不是上帝的造物,人来自动物特别是高等动物类人猿。,缺点: 没界定出人与动物的差异:作为生物存在的自然起源并不直接说明人作为文明创造力的存在物

4、之起源,大脑不等于文明创造力。,例:若把人类幼体与社会世界相隔离。 幼年类人猿比成年类人猿更像人。可引出一个富有意义的启发:人并非从完成了的类人猿进化而来,人非但没有完成自然所要求的进化,却固执在一个未完成型的过渡阶段。,从生物学原则看,类人猿才是进一步进化了的物种。 例:与动物相比,就大自然自身尺度而言,人在本能装备上是不完备的。 自然意识:能区分外在的对象,满足了就消失了; 把精神理解为自然意识地话: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劳动的双重结果:物质产品;产生人与人的关系,人作为主体建立起来:精神存在。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达到对自身的直观,摆脱了对象的束缚。 大脑本身也有自然意识劳动教化精神,例

5、:当小孩的幸福与不幸全是外在周围事物造成时,他还是一个动物性存在。 精神:摆脱个体感性的束缚,进入一个普遍的价值王国。,“大自然似乎把人造到一半就推他上路了,让人自己去完善另一半”。 人要么作为怪胎被淘汰;要么改变自己的生活样式(不是改变生物本性只有自然能做到)形成一种生产性、创造性能力去适应外部自然条件而存活下去。,(2)文明的性质: 这项由大自然交给人自己去做的工作,即文明创造活动(保持和发展幼年类人猿所具有的尝试和学习能力,并县把这种尝试和学习能力当作自己永远的任务)。,正是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文明与自然的契合点: 自然在一个物种上作为一种不完善性而为该物种准备好了尝试和学习的潜能,并

6、用生存压力迫使该物种通过发展尝试和学习的能力去形成一种超自然本能的生存方式。这样,非专门化和本能方面的缺陷就由不利、否定的因素转变为有利、肯定的因素。,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界中而且更生活在文明世界之中,只有通过生活在文化世界中才能真正生活在自然界中。 萨特:“人是被罚为自由的”。,(3)文明的悖论: 文明的创造,对于自然的盲目的必然性来说,无疑属于自由的范畴,故人必须自由,才能创生文明,但此创生过程实际又并非自由自觉的,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悖论,恰是这个悖论构成了人之谜,文明之谜。,通俗地理解: 我做好了自然未曾教导我如何去做的事,但我却并不预先设计好这件所做之事,就好像我在混沌无意义的自然荒漠中走

7、出一条道路来,但我却感到是一种所不知的力量推动下走出这条道路来,我对如此走出来的路径及它目前所至的境界感到十分惊讶。 正因如此,马克思认为适今为止,人类社会仍属于必然王国的领域。,2、文化生命释义: 能提出思想/理想(idea)并用生命实践去体现、承诺思想/理想的生命。 你与动物都有生命,每一分钟都在承诺生命,靠什么来承诺有意义的生活,有意义的基础是什么?,例:巴以冲突的“人体炸弹。在中国,很难理解,“好死不如赖活着”。 中国人的生命承诺发生了障碍:中国人感到了无生气,准备自杀;自杀前一天,想到上有老母,下有幼子,尽管我个人了无生气,但不能让父母、孩子没有意思 ,这是我最后的意思。 例:欠老父

8、老母,报答他,否则,心里不安,这不是科学给我传授的这一点。,人是文化生命活动,不能贬低成一种物质力量: 马克思所认为人的生存,不是一种物质活动,而是一种文化生命,在此生命中包含人性的精神素质,若把人性的精神素质贬低成一种物质力量,这就是精神力量被偷换成盲目的自然必然性,或者说是精神的力量走向了自身的反面。,二、西方古代哲学的开创:本体论与形而上学,(一)本体论产生的原因及含义 哲学是文明精神之反思,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但人在此活动中并非一直自由,人心不安。最初结成的原始共同体的初民希望自己的“社稷”这个很小的、传统的文化生命可以长存不朽能得永命。,出于恐惧与想象,初民从图腾到原始神话、巫术、宗教

9、走了一段很长的路,形成了天命之观念,而对“何以可能”问题用超越的天命或神灵来解释,但仍有天命,神灵何以可能的问题。,本体论: 思想对世界统一性的追问即对“存在”根源的追问,思想一旦提出这样的问题,而意味着人的多么智要凭借自身的理解力来说明一切存在物(无论是想像出来的还是被直接感知的)的终极根据。,(二)前本体论/世界原本学说 神话用寓言来解释世界的形成与统一性。知识的态度不应在自然之外去寻找这一统一性的来源,要在自然本身中去寻找,这就形成了“世界本原”之观念。,1、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1)确立人类心智中的理性之权能: 水不是神,不是自然的力量,是自然自己的东西,这就意味着在解释世界时

10、不是靠诗意的想象或出于恐惧的敬畏,要用理智的推理,即要靠理性。,(2)确立了驭杂多于一的原则: 即确认世界的统一性,世界上的万物,千变万化,无限多样,但有统一的根源,这个根源是“水”,故曰“始基”。,(3)提出了思想对感性认识超越的要求,产生高于迷信、想象,幻想的知识。 思想的使命是由感性开始但又超越感性去把握真正的实在,达到思想对实在的切中,对这一超越的坚定信念更支撑着西方人对知识的探求。,感性之水与思辩之水 例:诸神都凭着斯底克斯河发誓,这本身已有思辩的意味:被确信的事,被确信的话,其可确性的性质源自客观真理,水就被看作客观真理。 又例:毛泽东客观真理的化身。,2、阿那克西曼德:无限(无限

11、定者,即“混沌”) 提出了“无限”,“未分化”无定型的原始物质,万物由它构成又复归于它。 “混沌”:可思想、可感悟而不可确知的东西,虽然“混沌”不可分,“混在一起”,但不依赖感觉经验的“精神思想”却有能力使它“开显”出来。“世界”向人“呈现”出另一种样子。,庄子(应帝王),“南海和北海的帝在中央之帝 (混沌)那里相遇,混沌待他们很友好,他们商量如何回报他。寻思: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于是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而人正是那开了窍的混沌,走出混沌,成了人,混沌死了,人却生了。开窍就是开心智,心智在内,开了窍,心智就有了内容,就有了它的世界,人有一个“世界”。“本质”开显为

12、“现象”,生命生生不息,而生命之始,却是一片混沌。,评价:这比泰前进了一步,倾向于超出具体的特感性事物,但 “天限” 仍是感性的东西,不是思想原则本身,只是用无规定性的原初物质来表达一个思想原则,这种表达方式,其实就是通过在感性层面上对一切特别的否定来表达对思想原则本身的肯定。,3、阿拉克西美尼:气 既继承其老师“无限”原则,又要给予这一原则的肯定的感性规定,他找到了“气”、“气是活动的,无限地弥漫于空间,气的稀释和凝聚过程,产生万物”。,评价:阿那克西美尼从阿那克西曼德的否定又回到肯定,这一返回并未带来真正的进步,矛盾仍然如故。 世界本原学说在伊奥尼亚学派之后还有一些后继者,却挣脱不了上述矛

13、盾:不可能在感性事物中寻求永恒确定的实体,必须真正赢得对感性世界的超越方法。,4、赫拉克利特:火 在感性世界中追寻本质,其实是要找到一种特殊的感性的存在者,以之为其他所有感性事物的最初源头和“第一因”。但是第一因在感性世界中,仍是特殊的,凡特殊的东西就仍有一个来自哪里的问题。,第一因总是第一不了,还得追求它的前因,那前因一旦被追问到,必又出现它自己的起因问题,永无了解。 例:“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点破了伊奥尼亚党派世界本质原学说之困境:确定永恒不变的世界本原之努力是无望的,因为万物皆变。,赫拉克利特干脆用“火”来规定始基,“火”永远在变化,流动的形象,指真正永恒的东西是变化过程本身。但

14、不能把“火”是始基学说当作世界本身原学说看,还不如说它已暗含对本原问题的取消,它所留下的问题是如何寻找一种方法来超越感性,以揭示诸存在者最基本的共同规定,这种方法一旦寻得,本体论就真正开创了。,(三)本体论的开创,自因取代“第一因”。 自因既是自身存在的原因,又是所有其他物存在的原因。 例:太阳与阳光因果关系,但此因果关系,比较特别 例:人总会死是经验证明吗?,1、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思想 数及其相互关系,并非接在感性存在,数显然离不开思想,但它又不是单纯直观的个人心理上的观念,而是人类所具有的认知,因而它是客观的。 正是通过毕派,西方人第一次不以自然的感性形式来了解“绝对”。用数和数的关系来

15、解决“存在问题”。,例:“5” 5个黑点要表达为“5”,首先要每个黑点综合为一个整体,把杂多综合为一个整体;其次,感知到第1个黑点到感知到第5个黑点,这是一个过程,有开始、有结束。再次,这过程当作一个整体的可能性何在?感知外在事物的时候还有一个内感知感知时间,把杂多综合为一个集合、一个过程依靠的是“心”,体会思绪活动、体会一种过程,这种体会叫时间。,故感知者必须是一个时间性存在,把5次思绪活动纳入一个时间进程,这样,才把数的规定性施加给外部事物。 领会过程的存在者是时间性的存在者。把杂多想像为一个整体,靠心灵的先验想像力。 例:两直线无限延伸,利用先验想像力获得一种无限的过程。,物理时间对事物

16、本身时间的物理抽象、科学抽象;逻辑的形式化 作为存在的时间:让物理时间成为可能的那个本身时间 人是面向死亡的存在(领会虚无),有本身时间,然后把自然界理解为一个度量变化的尺度。,2、赫拉克利特:“火 (1)取消了本原问题 (2)提出了逻各斯学说logos(意为理性):变中不变的规律,强调变化原则,但同时认为变是遵循逻辑的,逻辑是流这中不变的东西,是演变中所遵循的“分寸” (3)逻各斯在语言中,3、巴门尼德 (1)提出了“感知”与“思维”之间的对点。“感知”是一条通向“意见”的道路,变化是感官所感知的,不是真理,只是意见,把变化视为“本质”之原理是不对的。,例: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是就感性河流而言始终流逝的,但流逝的不是真理。倘若是就不能言说“这是河”,我们不能说它是什么,因为它既存在又不存在,它不是它。 以“变”为最高原则导致的后果:存在被取消了,取消了对真理的探求,巴门尼德与赫的比较: 不同:赫:取消存在者,而取消本体论学说。巴:把感性的原则视为假想,不承认是真理,必须坚持存在者,也就坚持了哲学,坚持了后来我为西方传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