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中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79423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科学教学中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科学教学中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科学教学中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科学教学中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科学教学中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科学教学中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科学教学中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科学教学中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童晓平 (淳安县屏门乡初级中学,浙江淳安,311703) 摘要: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我国初中阶段的教育目标早已将环境教育纳入总的教育目标之中,但在具体的教育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对学生单纯的知识目标教育,忽略对其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存在着讲授的环保知识与实践应用相脱节,未能在实践活动中去帮助学生认识环保重要性的问题;存在着以环境问题作为载体去应用科学知识,忽视以科学知识作为载体去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存在着教师因对环境相关知识的不了解而导致环保知识的渗透出现偏差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环境教育 1968年,在美国,环

2、境教育的先驱者贝尔.斯泰普首次给环境教育下了定义:环境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这样一种公民,这种公民具有知识,关注自然环境及其相关的问题,了解如何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并具有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工作动机。该定义暗示环境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环境知识、意识、问题解决技能和具有环境行为动机的公民。1975年贝尔格莱德会议提出环境教育的目标包括:意识、知识、态度、技能、评价能力、参与六条。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比利斯会议上对此予以肯定。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由于受“环境问题主要源于人们的无知和不关心”的思想影响,中小学环境教育主要目标停留在掌握环保知识这个层面上,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

3、人们的教育观念己从知识本位转变为全面发展,环境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要发展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未来环境教育不仅仅要解决环境知识结构问题,更重在培养人类共有的基本环境素养。而当今,我国长期以来的教学是以学科教学为主,重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缺乏横向的沟通和联系,导致教师对环境问题的分析往往只从本学科角度进行,不利于学生形成整体认识与全面理解。 1 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我国人口基数大,环境与资源问题十分突出,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陆地面积的38%,并且荒漠化土地面积还在不断扩大,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己达国土陆地面积的27%,每年还以

4、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草地“三 彭立威.论环境教育的价值目标D,湖南师范大学,2003 1 化”(退化、沙化、碱化)面积逐年增加,全国已有“三化”草地面积约占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且每年以2000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大大降低其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我国已有15%至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至15%的平均水平;水体污染加剧,淡水资源严重短缺,同时现有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大气污染严重,污染造成的酸雨面积逐渐扩大,南方多数城市出现酸雨,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

5、一;城市生活垃圾“白色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日益突出,垃圾包围城市现象明显增加;城市噪音扰民十分普遍;放射性污染与电磁辐射形式严峻,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 2 开展环境教育的意义 2.1开展环境教育是建设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的矛盾被不断地凸现出来,生态环境正朝着不断恶化的方向发展,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牺牲环境。目前,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法规,从而使我国通过法律的手段来保护环境的条件初步形成。但在生活、生产中,人们破坏环境的事件比比皆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大自然、爱护生命、尊重生命的生态道德观还没有建立起来。科学学科可以通过对人与

6、自然关系上的朴素、准确的阐述,发挥其生态道德教育的功能。中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品德形成、发展甚至于定型和成熟的关键阶段,通过科学课程的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建立生态道德体系,使他们能关心身边的环境,对生命能从生物学角度和哲学角度加以理解,这也是科学教育活动追求的目标,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2开展环境教育是贯彻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理应包含如何认识、处理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培养。“理性生态人”,是生态伦理学家提出的一种新的人类行为模式,它基于对传统“经济人”概念的批判,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除了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外,还应具

7、备与其职业活动及生活方式相关的自觉环境保护意识。“理性生态人”应是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环保意识、科学技术、行为品质的优秀人才。他们既掌握书本知识,也掌握实践活动技能;既致力于提高社会生产力,也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既关心物质财富,也注重精神财富;既关注当代人的利益,也关注后代人的利益;既关注本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关注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行为,懂得如何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从而最终通过人意识的发展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这 刘湘溶著.生态文明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21-55 2 样培养出来的新一代接班人,如果他们要负责建设企业或工厂,他们所考虑

8、的就不只是原料的来源、产品的销路、生产的效益等,他们还会自觉地考虑工厂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如果他们将来负责某种资源的开发,他们会爱惜资源、节约资源,做到将当前的开发利用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这样,他们对人类社会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用金钱去衡量的。 3现今科学课堂环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1环境知识的传授中未注重如何去解决环境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学生认识环境问题一般会接触到较多的图片和素材,学生对信息低层次重复往往会有倦怠感,注意力被图片、事件本身吸引而不是被问题吸引,思维无法深入;另外,教师片面地使用一些负面环境污染事件也使得学生不能客观认识环境问题。教学观

9、念的“僵化”,使老师感觉到“力气打在棉花上”, “出力不讨好”,最终导致讲与不讲一个样,效果欠佳。但是,我们也看到,在讨论解决环境实际问题的方法时,学生很容易受到吸引。如以问题形式要求学生解决“生活垃圾的随意排放问题”、“农村农作物秸杆的燃烧问题”、“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问题”等身边发生的问题,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提出的想法可圈可点。所以,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环境教育有必要做一个反思和调整。 例如在处理“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知识时,教师常要学生了解白色污染的组成、并联系合成材料的分类内容,就如何利用高聚物的性质来设计降解的塑料。这样,在教学中只是以环境问题作为载体去应用科学知识

10、,而不是以科学知识作载体去解决环境问题。我们在教学课堂中应把环境教育活动作为中心任务而不是应用化学的场所。又如:在“酸的性质”中对“浓盐酸泄漏”的处理,一般的做法是联系相关浓盐酸的性质来教学,很少从事件本身去讨论如何发生、如何预防、如何制定应急方案等方面去讨论,而从现今发生的某些矿井瓦斯爆炸事件很容易看出,政府有一个应急预案要比教会普通公民如何处理更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方位考虑环境问题,提高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要使社会群体和个人掌握辨别和确定环境问题的技能、科学分析环境问题的技能,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技能。 3.2教师因对环境相关知识的缺乏而导致在环境教学中未能将知识做到融会

11、贯通 在环境教育中,相关知识的教学必须要做到融会贯通。例如在讲电磁污染时,就应该将磁学知识与电磁污染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电气、电子设备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电磁辐射,当电磁强度达到一定限度时,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即“电磁污染”;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作用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最主要影响人体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控制电磁污染,主要 3 采取电磁屏蔽措施。又如在讲核污染时,可以将原子科学知识与核污染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包括各种污染,其中核污染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大;核污染按来源可分为天然核污染和人工核污染;人类环境中存在的天然放射线物质、宇宙经产生的外照射都属于天然核污染,但人

12、类已能适应这些辐射,人类核污染包括环境的人工辐射源,生产和使用放射性物质,企业排放的放射性废物以及核武器实验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还包括不污染环境的人工辐射源,如医用、工业用和科技用X放射线源以及封闭性放射物质等;同时,核工业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排放会造成对环境的放射性污染;另外,战争中的核武器的使用也会对人类造成很大的威胁,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对伊拉克使用的贫油弹爆炸后具有放射性,严重影响了伊拉克人民的身心健康。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学生就会认识到:任何一个环境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互相作用、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个环境系统的平衡,破坏我们的环境。 目前环境教育的教学工

13、作主要依靠科学学科的教师来担任,他们中的大多数虽然受过相关专业的训练,但缺乏环境知识及环境教育的系统培训。他们在教学时往往局限于本专业内容的柜架,只把环境和环境知识作为所教学科的延伸内容,或只是将其视为辅助本学科知识理解的内容来教,同时,由于教师本身环境相关知识的缺乏,教学时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的情况就比较普遍;另一方面,由于各科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本学科的日常教学,较大的工作量使他们难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环境教育活动的教学研究工作,其结果必然是使他们环境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高甚缓。 要提高初中科学教师环境相关知识的储量,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对他们进行培训。安排相关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如:参加进修

14、班、研讨班;参加学术研讨会;到环境教育较成功的地区访问;甚至出国进修、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等都是非常必要的。 3.3未能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活动中参与解决环境问题 环境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在环境中的各种实践活动来理解环境知识,掌握相关技能,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价值观,自觉转变生活方式,积极参与改善环境和进行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决策与行动。在校内检查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有浪费粮食的现象,严重的浪费现象有时让人触目惊心,像遇上饭菜不可口时吃了一口就倒掉、运动场上水和饮料没喝完就扔掉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学生就以此为题开展了调查研究,从学生的调查研究报告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对浪费的了解很粗浅,只是懂得要

15、节约,不能浪费。至于浪费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怎样 解决这些浪费现象这些问题他们了解得很少。为此我们号召全校师生选择崇尚俭朴的绿 色消费方式,组织开展了以“绿色消费”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通过这样一 4 系列的直接实践体验活动的开展,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的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面在不断的深入。我们让综合实践活动担负起了学校环境教育的重任,实践证明,这样一种教育活动形式使我校的环境教育充满了生机。这种以“发现”作为学习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和学习的机会,通过学生亲自经历对问题的发掘和深入探究,比直接由教师告诉的方式功效更佳,更能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可见,课堂的环境教育必须与实践生活相联系,并通过生活实践去实现它,环境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环境教育活动的形式尽量多样化,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如:系列化的教育活动、公益活动、宣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学校可以利用电视台、广播站、黑板报、横幅等宣传阵地宣传环保知识、环保现状以及环保的重要性、必要性,宣传校园环境建设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和文明习惯,促进师生的环保观念向自觉行为转化。组织学生阅读地理杂志、环境教育、大自然等科普读物,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森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