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精练提高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精练提高诗歌的思想感情破解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075312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精练提高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精练提高诗歌的思想感情破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精练提高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精练提高诗歌的思想感情破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精练提高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精练提高诗歌的思想感情破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精练提高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精练提高诗歌的思想感情破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精练提高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精练提高诗歌的思想感情破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精练提高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精练提高诗歌的思想感情破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课件+精练提高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精练提高诗歌的思想感情破解(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诗歌的思想感情破解,1(2010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定林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 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仍:又。,(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答:,“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了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 答:,诗人被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2、,解析 (1)考查拟人修辞手法。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白云、明月人 格化,因此,这里的自然之景,已打上了诗人的烙印。 (2)联系背景作答,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受到排挤,心情郁闷,因而寄 情山水,本文展现了作者退归后的生活情形及精神上物我两忘的境 界。最后两句抒写自己旷达的胸怀,极富理趣。,2(2010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 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 徂晖:落日余晖。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鹓鸾:传 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

3、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 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 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 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鹓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 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A,(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解析 (1)不是昂扬奋发的基调。 (2)参照第一问的选择题。客观题的B、C、D三个选项中实际

4、上已经把 主观题的大部分答案“泄露”出来了,除了没说“怀才不遇”这个给 分点之外,其他的在选项中都说到了。主观题题干提示非常明确,要 求考生“结合全诗”作答,也就是说尾句的意蕴都可以在前面几句中 找到对应的答案,结合第五句中的“荣华”、第八句中的“无定”以 及第九、十句注解中标明的典故,就可以得出答案了。,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3(2010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5、。,(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 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答:,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 要说明。 答: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 远。”请作具体分析。 答:,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解析 (1)“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 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 (2)既为送别诗,又点出“

6、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 “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 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3)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 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 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 对即可。,4(2010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雨 陈与义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注】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 作于政和八年(

7、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祝融:火 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 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 简述理由。 答:,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

8、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晓上空泠峡 王罔运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 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王罔运(1832 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控 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 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 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 以下是上题的考试现场抽样,请参考评分标准,对现场答案做出评 判,分别给出分数,并阐明理由。,【现场答案】答案 “愁”

9、字写出了作者的心情,“瀑布滩雷”体现 了浩大的场面。上联的阴暗场面为下联的场面作了反面铺垫。 答案 开篇“猎猎南风”几个字,勾勒出一幅旷达的景象,蕴含诗人 心中的豪迈。“五更牵缆”体现诗人的特立独行,远避世间喧嚣,安 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解愁风水”实际并不是真的不解,而是把愁 情都已看透,不再为世间繁琐之事牵绊,也不为世俗之事而心忧。末 句一个“只”字把诗人旷达豪放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傲视风雨磨难 的不屈之情溢于言表。 答案 颈联“惯行不解愁风水”描写自己一直是这种生活,早上到空 泠峡仍没有驱散自己的愁思,又写愁思如风水,表达自己屡遭挫折的 无奈,然而尾联“瀑布滩雷只卧听”,又体现了诗人傲岸

10、之气,把瀑 布比作雷声,“卧听”看到了诗人的旷达,体现他绝意仕进,归而撰 书授徒之意。,【点 评】评分标准 要注意几个要求:一是把握住作者的品性傲岸之 气,二是“谈谈你的理解”,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为什么是这种情 感内容,三是对“傲岸之气”解释的内容要充实。 评 判 答案议论不着边际,对感情把握失误。得0分。答案对“傲岸”的理解到位,回答准确,得4分;答案前半部分对诗人的品格和这首诗要表达的情感内容的把握偏颇,得2分。 【参考答案】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 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 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

11、为“不在意”之 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谓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把握诗作者的态度观点也要注意从一首诗或词曲的整体上去考 虑,不能忽略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诗歌的外在形式的赏析而 去架空分析。 2对诗词作品的观点与态度的概括要准确恰当,不要犯“拔高”的 毛病,即不要用今天的眼光去评价古人的思想、观点和态度。 3要因诗论诗,因人论诗,因事论诗,依据特定的诗、特定的作者、 特定的时代作出特定分析。 4作者在诗中的观点,需要我们鉴赏时概括,因此,概括时要注意 子文 完整性、全面性,诗中作者的态度观点所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 概括到,防止犯以偏赅全的错误。,单击此处进入 精练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