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word版---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第七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91074567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8.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word版---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第七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校word版---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第七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校word版---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第七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校word版---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第七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校word版---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第七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word版---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第七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word版---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第七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_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3月份考试历史试题一 选择题,共80分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由此可知,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2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加速了社会制度的更迭 B增强了鲁国的国力C开中国税制改革之先河 D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3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 “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

2、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4.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井田制趋于瓦解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土地兼并严重5.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 7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

3、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8在中国传统理念里,龙凤呈祥,龙和凤代表着吉祥如意,民间匠师也有“龙愁,凤喜,狮子笑”的口诀。但大明律中却规定:“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9“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

4、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土地兼并B、重农抑商C、闭关政策D、贫富分化10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A、休养生息政策 B、限制商人的政策 C、禁止经商的政策D、反腐倡廉的政策11.北宋城市发展的新特点是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城郭乡村允许置市贸易 市的启用不再受固定时间的限制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督( )A. B. C. D.12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A春秋时期 B西汉

5、C南北朝 D北宋13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A手工工厂普遍建立起来 B农业生产地位下降C手工业实现专业化生产 D农工商业协调发展142015年,面对就业压力,有网友建议穿越历史回到明代的南京去找工作。不可能经历到的是() A到丝绸手工工场当工人B到徽商票号做收银员 C创办珐琅彩瓷烧制作坊D做批发棉纱、回收棉布的大商人15宋朝的户籍制度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划分城市户口与乡村户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等级观念的影响 B城市经济的

6、发展C征收赋税的需要 D社会管理的需求16唐律疏议规定:“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处徒刑二年。”这表明唐朝时期()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严格维护坊市制C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D允许郡、县开设市场17商业是古代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中国()A工商食官是秦朝统一前商业经营活动的唯一模式和基本特征B重农抑商政策是导致唐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社会根源C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以及取消商业经营时间的限制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D明清时期徽商、晋商的出现反映出商业领域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18、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 ) 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延续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 延

7、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 B、 C、 D、19明清时期很多著名的晋商在经商发财后往往大兴土木,留下了诸如右图所示的一些著名建筑。这一现象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 A缩小了晋商文化的内涵 B助长了铺张浪费的不良习俗 C影响了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进程20 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报效”。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这反映出( )A.官商勾结是徽商崛起的重要原因B.明清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的力量C.获取功名是富

8、商大贾经商的最终目的D.明清商帮势力强大21“明代海禁政策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抗倭的体现。”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A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C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22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江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西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矣。故该业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广货铺,复曰洋货铺。这段材料主要反映出()A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B我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C商业发展呈现出

9、明显的阶段性D社会风俗习惯发生了改变23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新思想的萌发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清末新政24、 下列企业中,不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的是(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轮船招商局 继昌隆缫丝厂 A、 B、 C、 D、25 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B、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较早C、沿海地区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思想比较开放

10、26 中国近代“实业救国”的道路之所以行不通,根本原因是:A、“实业”往往被发动政权所垄断 B、科技水平严重滞后C、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国家 D、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7 193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122.74亿元,比1927年的60.1亿元增加了83.2%。纺织业1927年织布机为29788台,至1936年织布机数为52603台,增长76.6%。全国棉布产量1934年为2800多万匹,1937年增至8500多万匹。以上数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国民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B.民族危机下提倡国货运动的开展C.民族工业采用新的科技成果提高产品质量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8

11、“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 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 B C D 29阅读下表1936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对该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棉纱进口棉布进口麦粉进口钢铁进口机器进口生铁产量下降38%下降20%下降15%增加20%增加20%增加30%A. 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B. 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C. 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D. 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3

12、0 上海川沙县志记载晚清:“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由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B上海一带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C洋货入侵挤压了民族工业发展D中国人民抵制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31 “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股为幸。”这种现象说明A自然经济逐步解 B洋务运动达到高潮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国人逐渐接受新型商业模式321896年至1899年张謇以新科状元的身份,在通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促使他与“学而优则仕”传统道路告别的社会背景是( )A中

13、国政府大力扶植私人办厂 B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C“办厂自救”成为时代最强音 D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放松33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A民族企业存在着有伤社会风化现象B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C封建势力严重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D民族企业与官办企业竞争加剧3420世纪30年代,民族企业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厂“因爱国运动之激昂注重产品质量,讲究信誉,产品销售遍于南北”“军政机关之制服材料,亦纷纷采用”。这一时期,该厂发展的原因有()反帝爱国运动推动政府支持列强放松侵略 企业经营有道A B C D351932年,中国近代纺织实业家宋棐卿先生创办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创立民族品牌。4月,他将毛纺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