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数字化环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057734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数字化环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利用数字化环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利用数字化环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利用数字化环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利用数字化环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用数字化环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数字化环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项目成果报告利用数字化环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常州市北环路小学 王自欣 张欣案例亮点:“乾景”数字化学习平台软件特点:支持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满足个体需要的学习活动;支持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学习活动;支持活动过程通讯交流,学习者之间协商、合作的学习活动;支持创造性和再生性的学习活动;支持随时随地、终身的学习活动;软件指标:1、高度的系统性 学生、教师,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的学习资源、所进行的学习活动生成的数据,与系统紧密结合,形成一个集中的“数据链”,达成高度的系统性,由此产生对用户的学习、评价等进行系统的支撑。2、可操纵、可再生性数据,是流动的,是动态的,可根据学习

2、的需要,实现重组、呈现、再重组等机制,根据权限进行存、取。以此对用户的学习轨迹进行跟踪、记录,以便整合、分析,再由此得出指导性的策略方案。3、多层次、可扩展性 数据根据社会组织的规模、组织形式等,具有可扩展、可收缩等特性,使相关的应用更具有现实性,使参与者有更真实的体验。应用范围:运用于全校1-6年级的语文、数学教学,350台平板进教室,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均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开展自主的、个性化的数字化学习。教师借助平台、QQ等信息技术手段带领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建构、交互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实践效果:本项目针对传统课堂中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开展了数字化环境

3、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的试验。我校与乾景公司合作开发了“乾景”数字化学习平台,创造性地搭建了数字化学习的硬件环境;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从课前、课中、课后,全面开展数字化教学的实践研究,我们力求通过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充分利用平板、学习平台、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和创设新型的“教与学”模式。通过探索开放、互动、共享的教学模式,深化课程改革;通过终端设备在课内外的应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从而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不断推进数字化学习的进程中,“乾景”数字化学习平台在磨砺中成长,数字化学习模式初见雏形,北小通过承办“全国中小学数字化学习创新教学应用

4、研讨会”等国家、省、市、区的展示活动,老校勇立科技潮头。多位老师的课例在全国数字化学习赛课中获一二等奖,多篇论文在中小学信息技术等全国性杂志上发表。成果概要:本项目力求通过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充分利用平板、学习平台、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和创设新型的“教与学”模式。通过探索开放、互动、共享的教学模式,促进课程改革;通过学生终端设备在课内外的应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自主、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促进学生创新素养培育。解决的主要问题:1、数字化学习活动的个性化、自主性,决定了数字化学习活动点(学生)与面(教育资源体系)的互动特性,而众多学生的学习活动又形成了新的教育资源,参与者、资源

5、、数据、信息的生态化,决定了数字化学习活动的复杂性,如何将多种因素整体考量,然后形成生态化的学习环境,是有效实施数字化学习活动的先决条件。2、信息技术的多样性,确定了在学习活动中技术应用的不确定性,如何有效选择应用技术,降低应用成本,是正确实施数字化学习活动的保证。3、数字化课内学习活动的场所固定,参与面大,课外学习活动的不确定等特点,决定了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环境压力大的现实,数字化系统平台、环境的智能化与扁平化,是实施数字化学习活动的保障。4、从“应试教育”以“灌输知识”为主,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转变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革新学习方式、教学策略,从以“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其中实

6、现类于战争信息化的“数据链”极为相似,形成学习活动的学习评价、学习反思、应对参考、教育研究,对建设的“数据链”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这是数字化学习活动更高一层面的需求,更是人发展的需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1、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的顶端设计原则与模块化设计方法学习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社会性活动,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40分钟还看教育,那一定是片面的,狭隘的,不完整的,也是错误的,而在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建设时,必须有高端的站位,深入的思考,系统的规划设计。我们根据顶层设计思想,面对当前整个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形势,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从各种用户、系统整合、相互关联、业务流程与时序、系统体系结构

7、和安全、稳定、性能等角度数字化校园平台进行多维度分析,对全校各部门系统的认证和服务进行统一规划和整合,对建设实施的技术架构规划,软硬件基础设施支撑规划和方案,确保后续发展合理、有效的进行信息化建设。2、从客户端转变化网页版,提升了技术难度,增强适用性随着技术的发展,HTML5来势汹汹,为了满足更多的便携设备应用,使用学习活动真正能做到随时随地,学习活动中技术唾手可得,我们一改APP的方式,率先转入WEB方式,使用方便了,快捷了,可应用的设备也更多了,但是技术难度也更高了。3、分级分层,转化压力,班级服务器保障学习活动有效开展。当真正数字化学习进入常规以后,数字化学习所产生的数据流量对交换机、路

8、由器所产生的压力,为此我们开发了专用的设备,我们称之为“乾景盒子”,每个班级里提供一台班级服务器,提供无线上网、数据代理、收集、处理、交互、汇总、上传等功能,并再由它与学校主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孩子们人手一台平板电脑,为数字化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4、以需求促发技术应用,打通数据瓶颈。我们将数字化校园的应用需求,进行格式化、模块化,得出如下的应用需求模块,以学生、教师、学校的需求为基准,以应用需求促进生态运作,确立模块之间相互动态生成,数据流转,数据链接的机制,把教育实践和技术化的环境构成一个“高度的系统性”、“可操纵、可再生性”、“多层次、可扩展性”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其核心就是在技术

9、支持下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成果创新点:1、系统平台的多层构建2、模块化设计,易于扩展3、服务智能化4、依托大数据,评价学习活动取得的实际效果:1、利用“乾景数字化学习平台”北环路小学从实验到常态2、利用“乾景数字化学习平台”北环路小学多次开展本地、异地全国性的展示课、研讨课、常态课的研究活动,获得一致好评。3、利用“乾景数字化学习平台”天宁区多校进入实验阶段4、利用“乾景数字化学习平台”上海普陀区朝春小学的应用5、利用“乾景数字化学习平台”课堂教学活动多次获得全国大奖,论文多家杂志发表取得的实际效果:利用“乾景数字化学习平台”课堂教学获奖、展示,论文发表获获奖一览表:课堂教学获奖级 别奖 项内

10、容全国一等奖沙可老师执教的金蝉脱壳获十七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一等奖。一等奖江万里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获“全国第七届互动课堂教学案例评比一等奖”。一等奖郑慧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获“全国第七届互动课堂教学案例评比一等奖”。一等奖刘娇老师执教的找规律获“全国第七届互动课堂教学案例评比一等奖”。二等奖恽亚青老师执教的人类的“老师”获“全国第七届互动课堂教学案例评比二等奖”。省级一等奖顾燕茹老师执教的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获苏省数字化优质资源评比一等奖。一等奖郑惠老师执教的公开课三角形的分类,获江苏省一等奖。二等奖恽亚青老师执教的再见了,北京!获江苏省数字化优质资源活动中二等奖。指导奖

11、恽亚青老师获江苏省第十届现代教育技术作品大赛获优秀组织者。观摩课顾燕茹老师在江苏省第十届现代教育技术作品组织奖颁奖暨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执教燕子。市级观摩课恽亚青老师在常州市上观摩课莫高窟。观摩课顾燕茹老师上常州市小学电教教研活动观摩课燕子。论文发表获获奖全国发表江万里老师撰写的北环路小学的数字化课堂探索发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表沙可老师撰写的学生自主学习了,教师干什么?发表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省级发表顾燕茹老师撰写的乘上e时代的快车发表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发表顾燕茹老师撰写的利用数字化环境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策略谈发表于读与写。发表顾燕茹老师撰写的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发表于教育界。2014年11月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