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常见疾病的CT诊断 -王 传彬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057099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0.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腮腺常见疾病的CT诊断 -王 传彬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腮腺常见疾病的CT诊断 -王 传彬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腮腺常见疾病的CT诊断 -王 传彬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腮腺常见疾病的CT诊断 -王 传彬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腮腺常见疾病的CT诊断 -王 传彬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腮腺常见疾病的CT诊断 -王 传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腮腺常见疾病的CT诊断 -王 传彬(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腮腺常见疾病的CT诊断,安徽省肿瘤医院 医学影像科 王传彬,看看一些有意思的图片(1),全内脏反位,看看一些有意思的图片(2),膀胱结石,看看一些有意思的图片(3),“输尿管喷射尿液”,看看一些有意思的图片(4),“弹簧似” 的直肠粘膜,看看一些有意思的图片(5),滑膜骨软骨瘤病,看看一些有意思的图片(6),骨软骨瘤病,看看一些有意思的图片(7),异位手指关节,看看一些有意思的图片(8),外侧裂池畸胎瘤,看看一些有意思的图片(9),看看一些有意思的图片(10),巨大粪石,言归正传,你想到了什么?,大脑,听力,腮腺,1、腮腺(parotid gland)是什么?在哪里?,耳屏、下颌角、颧弓组成

2、的三角形区域内,2.1、腮腺内部结构及毗邻结构有哪些?,2.2、腮腺内部结构及毗邻结构有哪些?,内部结构: 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颞浅血管、耳颞神经、上颌血管 、面横血管、面神经分支、腮腺导管; 毗邻结构: 上方-外耳道,颞下颌关节的后缘 前内侧-咬肌,下颌支,翼内肌的后份 后内侧-乳突,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茎突,颈内动脉,颈内静脉 , 脑神经 腮腺床-颈内动脉、颈内静脉、 脑神经,帮助定位,十分重要,某些疾病,2.3、面神经分支(Branches of facial nerve),2.4、下颌后静脉(Retromandibular vein),2.5.1、腮腺导管(Parotid duc

3、t),2.5.2、腮腺导管(Parotid duct),3、腮腺病理组织学图,4、腮腺病变有哪些临床表现?,4.1、腮腺病变有哪些临床表现?,4.2、腮腺病变有哪些临床表现?,5、腮腺疾病的分类,腮腺疾病,非肿瘤性病变,肿瘤性病变,炎性病变,良性病变,恶性病变,先天发育,1、急性/慢性 2、特异性/非特异性 ,发育畸形 ,1、上皮源性 2、间质来源 ,1、原发:上皮/间质 2、继发:转移 ,6、腮腺常见疾病,腮腺炎症(化脓性、病毒性、结核、寄生虫) 囊肿(潴留样囊肿、皮样囊肿及鳃裂囊肿) 良性肿瘤:良性混合瘤(最多见,70%)、腺淋巴瘤(其次)、基底细胞腺瘤少见;血管瘤、脂肪瘤、神经鞘瘤、肌上

4、皮瘤少见; 恶性肿瘤:恶性混合瘤、基底细胞腺癌、粘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转移癌等,均较少见,正常腮腺CT表现,腮腺是脂肪性腺体组织,正常CT上呈低密度,低于周围肌肉的密度,但高于皮下、颞下窝、咽旁间隙的脂肪密度;,腮腺深、浅叶的划分,U线:通过下颌后静脉最背侧点与同侧颈椎骨最背侧点的连线 以U线代替面神经来划分,便于确定位置 以下颌后静脉的移位方向划分,腮腺炎症(inflammatory),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实验室检查(WBC升高) CT表现: 腮腺体积弥漫性肿大; 腮腺正常腺体脂肪性低密度消失,被炎性增生结节代替;叶间间隔及包膜增厚; 周围渗出;皮肤增厚,病例1,炎性结节替代,病例

5、2,腮腺脓肿,腮腺积气,病例3,需与恶性肿瘤鉴别,蜂窝织炎,腮腺导管结石引起的炎症4,潴留样囊肿,病因:腮腺导管阻塞,分泌液积累,鳃裂囊肿(branchial cleft cysts),先天性疾病,系胚胎发育过程中鳃弓、鳃裂未能正常融合或闭锁不全所致; 第一、二、三、四鳃裂囊肿;第二鳃裂囊肿最常见,位于颌下区到甲状软骨水平(最常见); 临床表现:生长缓慢,好发2050岁,30岁最多见; C T 表现: 与其他囊肿相同; 易合并感染,伴有瘘管形成;囊壁增厚。,F,14y (右)鰓裂囊肿,鰓裂囊肿 合并感染 囊壁增厚,混合瘤(mixed tumor/pleomorphic adenoma),又称多

6、形性腺瘤; 是腮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年龄、性别无特异性; 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包块,若短期内快速长大,提示恶变; 典型CT表现: 浅叶 圆形、类圆形、分叶状 边清;密度多均匀,部分合并小囊变,囊变区不清晰; 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进一步强化, “缓慢渐进性”强化;部分可见强化范围扩大;,病例 1,病例 2,病例 3,病例 4,F,76岁,右颈部包块10余年 (右)腮腺多形性腺瘤,大小不是良恶性的绝对标准,拓展内容,(左)颌下腺多形性腺瘤,拓展内容,(右)腭部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Adenolymphmas),又称warthin瘤、乳头状淋巴囊腺瘤; 好发50岁以上老年男性,绝大多数有长期吸

7、烟史 肿瘤消长史 典型CT表现: 浅叶后下象限; 圆形、类圆形;边清;易合并大囊变,囊变区清楚; 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快速减退,“快进快退”; 多发或双侧发病是其特异性征象; 贴边血管征;,病例 1,病例 2,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 ),好发50岁以上老年女性; 典型CT表现: 浅叶包膜下; 圆形、类圆形;边清;易合并大囊变,囊变区清楚; 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稍减退,“快进慢退”; “附壁结节式”、“岛状”、“花边状”强化模式。,病例 1,病例 2,病例 3,病例 4,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s),老年人居多; 疼痛; C T 表现 浸润性生长; 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 邻近结果侵犯、淋巴结转移、骨质破坏,涎腺导管癌,非特异性腺癌,浸润性低分化鳞癌,需结合临床症状 与脓肿、腺瘤囊变、 囊肿伴感染等鉴别,淋巴结转移,腺泡细胞癌,淋巴上皮癌,粘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转移性低分化癌,多形性腺瘤恶变; 基底细胞腺瘤恶变 ,小 结,炎性病变:红肿热痛、弥漫; 良性肿瘤: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周围间隙清晰; 恶性肿瘤:浸润性生长、边界模糊不清;淋巴结转移、邻近结构侵犯。,此乃共性,感谢聆听,欢迎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