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上传人:lcm****801 文档编号:91057030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故知新,1.清朝初年,清政府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西藏的管辖?,A、赐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顺治帝),B、赐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康熙帝,C、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雍正帝)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D、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修建须弥福寿庙。(乾隆帝),温故知新,2.请说出清朝疆域?,喜马拉雅山脉,武城实验中学,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据历史学家研究,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有什么新的发展变化?人口增长的情况如何?,

2、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入:,清初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耕织图(局部),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当时在南方很多地区种植双季稻,在河北有大批旱地改为水田种水稻,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明代引入中国后,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此外,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更多的地方推广。,相 关 史 事:,玉米,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哥伦布)。 16世纪传入我国。,甘薯,原产美洲大陆。最初传入欧洲和东南亚(哥伦布)。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马铃薯,原产南美洲。 明万历年间传入我国。欧洲直

3、到18世纪末还将其当作观赏植物。,花生,原产南美洲。15、16世纪传入我国。其实我国种植花生的历史已有四百年的历史。,向日葵,原产北美洲。 大约在17世纪从东南亚传入我国。,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清朝垦荒执照,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表现:,(1)耕地面积不断扩大,(2)大量兴修水利,(3)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3、影响:,相 关 史 事:,清朝

4、以前,江南盛产稻米,养鱼业已经很发达,被誉为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了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致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的发展:,(1)传统手工业的发展:,(2)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丝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形成了由

5、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2、商业的发展:,(1)各类商业城镇的繁荣,(2)晋商、徽商等大型商帮的兴起;出现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的“票号”,盛世滋生图,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前门街市图,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记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有的地段“地值寸金”。,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盛世滋生图(局部)

6、,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徽商鼎盛时期,“无徽不成商”开始叫遍天下。,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晋商是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力的北方晋帮集团。晋商真正崛起于明代,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已发展到鼎盛。,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 国力增强,社会安定。,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三、人口的增长,1、原因:,2、表现:,3、影响:,乾隆末年人口3亿,占世界人口13。,导致人口问题。影 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康熙时期国库充盈 清初,统治者注重发展农业和工商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家

7、的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康熙时期,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约3000万两白银,最高的年份达到4736万两。财政收入增多,国力大为增强,为国家的安定提供了财政上的保证。,知 识 拓 展:,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清朝的经济逐步恢复与发展。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意义: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出现比较成熟的 手工业工场,原因: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商业:商业发达,人口的增长,原因:清前期统治者采取的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粮食产量提高,带来的问题:人地矛盾突出;社会压力增大

8、,本课小结,1.阅读下表并回答问题。,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课 后 活 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清朝前期国家统一、国力增强,社会安定;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劳作。,2.从国外引进的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在清朝时得以普遍种植。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一下,这些作物的种植与清前期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课 后 活 动:,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有利

9、于缓解人口增长压力,促进了清朝人口的增长。,2.闭关锁国的政策不利于清朝统治的原因是 丧失了外贸的主动权,阻碍手工业的进步 不同外国进行科技交流,使中国逐渐落伍 使清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 使西方殖民者找到侵略中国的借口 A. B. C. D.,C,课堂练习,1.明末以来,造成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 B、连年混战 C、国力强盛 D、社会安定,B,课堂练习,2.如图是清朝 盛世滋生图所 展示的苏州斜桥商 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D,课堂练习,3.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B,课堂练习,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