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中文第1章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054958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5.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化中文第1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物化中文第1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物化中文第1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物化中文第1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物化中文第1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化中文第1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化中文第1章(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返回章首,第 1 章 物质的pVT关系和热性质,返回章首,物质的聚集状态, 三种主要的聚集状态 气体(g)、液体(l)和固体(s) 气体和液体流体(fl ) 液体和固体凝聚相(cd), 液晶由棒状或扁盘状分子构成的物质 可能处于的一种特殊的状态。有流动性,但 分子有明显的取向,具有能产生光的双折射 等晶体的特性。,1.1 引 言,返回章首,决定物质聚集状态的两个因素,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处于永不休止的热运动之中,主要是分子 的平动、转动和振动,无序的起因; 分子间力 分子间存在着色散力、偶极力和诱导力,有时 还可能有氢键或电荷转移,电子云之间还存在着斥 力,使分子趋向于有序排列。,返回章首,分子

2、热运动和分子间力的相对强弱不同,使物质呈现不同的聚集状态,并表现出不同的宏观性质。,返回章首,两类最基本的宏观平衡性质, pVT 关系,即一定数量物质的压力、体积 和温度间的依赖关系。 热性质,主要是热容、相变焓、生成焓、 燃烧焓、熵等。 它们是在宏观层次应用热力学理论研究平 衡规律时,必须结合或输入的物质特性。,返回章首,得到宏观平衡性质的三种方法,(1) 直接实验测定 pVT关系测定,量热实验;光谱 法测定分子的解离热等。 (2) 经验半经验方法 构作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又经 过合理简化的半经验模型,或是有一定物理意义 的经验模型。 (3) 理论方法 需要应用统计力学和量子力学,属于 更深入的

3、层次,即从微观到宏观层次以及微观层 次。,返回章首, pVT关系研究简史, 1643年,托里拆里实验测定大气压力; 1662年,波义耳, 1676年,马略特,分别根据 各自实验,归纳得出恒温下压力与体积呈反比关 系; 100多年后,盖吕萨克得出恒压下体积与温度 呈正比关系;,返回章首, 1869年,安德鲁斯对CO2液化的实验测定; 1881年,范德华提出可以描述气液相变的状态方 程;使 pVT 关系的研究进入近代阶段; 1927年,乌尔息尔第一次由统计力学导出范德华 方程; 1930年代末,以梅逸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导出 了非理想气体的维里方程; 1950年代以后,统计力学的研究逐步将注意力转

4、 向高密度气体和液体的状态方程。,返回章首,热性质研究简史, 1714年,华仑海特改良水银温度计,建立了华氏 温标; 1742年,摄尔西斯提出更方便的摄氏温标,使热 性质的研究进入定量阶段; 1756年,布莱克第一次正确区分了热和温度,并 定义了比热和潜热; 1780-1840年间,拉瓦锡和盖斯开始对反应热的测 定;,返回章首, 热质论(caloric theory),认为热是一种物质, 可以透入一切物质之中,一个物体是热还是冷, 就看所含热质的多少;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建立; 十九世纪下半叶,化学反应量热的研究得到很 大的发展;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 热力学第三定律告诉我们,熵仍然要依靠量热

5、 的方法求得,熵也是一个热性质。,返回章首,1.系统和环境 system and surrounding,系统宏观系统的简称。指所研究的对象,包括 物质和空间。 环境系统以外有关的物质和空间。 分界面分开系统与环境的实际的或想象的界面。,1.2 系统的状态和状态函数,返回章首,通过分界面可有物质进出和能量得失,并相应地将系统分为三种类型: (a)敞开系统既有能量得失,又有物质进出; (b)封闭系统只有能量得失,没有物质进出; (c)孤立系统既没有能量得失,又没有物质进出。,相系统中具有完全相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的均匀部分。 单相系统:系统中只有一个相时称为单相系 统,或称均相系统。 多相系统

6、:系统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共 存时称为多相系统。,返回章首,2.状态和状态函数,状态系统一切性质的总和。如非特别指明,状 态即指平衡态(满足1.热平衡、2.力平衡、 3.相平衡、4.化学平衡条件)。 状态函数由状态(平衡态)单值决定的性质,统 称为状态函数。 基本特征:状态一定,状态函数也一定;如果状态发生变化,则状态函数的变化仅决定于系统的初态和终态,与所经历的具体过程无关。,返回章首,平衡态的条件,(1) 热平衡 thermal equilibrium 系统内各部分以及环境具有相同的温度,没有由于温度 不等而引起的能量传递。 (2) 力平衡 mechanical equilibrium

7、系统内各部分以及环境的各种作用力达到平衡,没有由 于力的不平衡而引起的坐标变化。 (3) 相平衡 phase equilibrium 相变化达到平衡,系统中各相之间没有物质传递,每一 相的组成与物质数量不随时间而变。 (4) 化学平衡 chemical equilibrium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没有由于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系统组 成随时间的变化。,返回章首,状态函数X的无限小变化是全微分dX。 系统由初态到终态,状态函数的变化为X:,如果有一个变量,只决定于系统的初终状态, 而与所经历的具体过程无关,那么它一定对应 着一个状态函数的变化。 如能证明某函数的无限小变化是全微分,则它 必定是一个状态函

8、数。,返回章首,3.四个可以直接观察或测量的基本的状态函数, 压力 p 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法向力, 单位:Pa 。 体积 V 物质所占据空间的大小,单位:m3。 温度 T 物质冷热程度的度量,单位:K。 物质的量 n 物质中指定的基本单元的数目N除以阿伏加德罗常数L:,单位:mol。,返回章首,4.强度性质和广延性质,强度性质与系统物质的数量无关,表现系 统“质”的特征。 广延性质与系统所含物质的数量成正比, 表现系统“量”的特征。 摩尔性质广延性质除以物质的量。,返回章首,5.状态方程,有关状态函数的基本假定(状态公理),对于一个均相系统,如果不考虑除压力以外的其它广义力,为了确定平衡态,除

9、了确定系统中每一种物质的数量外,还需确定两个独立的状态函数。,状态方程联系各状态函数的数学方程。一般专指 p、V、T、n 间的关系式。,返回章首,对纯物质系统,有:,返回章首,体积膨胀系数,等温压缩系数,压力系数,定义:,I. 物质的pVT关系和相变现象,返回章首,1.流体的pVT状态图和pV图,1.3 流体的pVT关系,气液相变和临界现象,返回章首,理想气体的微观特征,1.气体分子本身大小可以略去不计; 2.分子在没有接触时相互没有作用,分子间的碰撞是 完全弹性的碰撞。,状态图当n一定时,将pVT关系在以p、V、T为坐标的空间中表示,称为pVT状态图,简称状态图。,V,p,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10、,pV = nRT,摩尔气体常数,理想气体的状态图,返回章首,T,实际流体的状态图,流体pV图恒温线上的水平线段是存在气液相变化的特征。,返回章首,2.气液相变,ijk相平衡,气体凝结趋势与液体挥发趋势相当。 气液相平衡,i 饱和蒸气,k 饱和液体,pijk=p饱和蒸气的压力,液体的饱和蒸气压。Tb 饱和蒸气压(等于外压)下液体的沸点。,返回章首,3.饱和蒸气与饱和液体的性质随温度的变化,双节线(kci)气液 共存区的边界线,饱和液体线(ck) p*V m(l),饱和蒸气线(ci) p*V m(g),随着温度升高,水平线段 逐渐缩短,V m(l)与V m(g)愈来愈接近,表示饱和液体与 饱和气

11、体的差别愈来愈小,以至消失。,返回章首,4.气液临界点气体与液体共存的极限状态,这时气体与液体的差别消失。临界点是物质的特性。,超临界流体,临界温度 Tc 临界压力 pc 临界体积 Vc,5.超临界流体温度、压力略高于临界点的流体。,返回章首,临界参数,气液临界点的数学特征,T=Tc,6.压缩因子图,压缩因子,物理意义: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体积之比。,理想气体, Z=1; Z1,表明偏离理想气体行为。,返回章首,特点:, p0,Z 1,温度较低时,随p,由 ,Z1,定义波义耳温度TB :,返回章首,温度较高时,随p, ,Z1,单调增大,压缩因子图,波义耳温度是物质(气体)的一个特性。, Z 大,

12、气体难压缩;Z 小,气体易压缩。,波义耳温度高,气体易液化。,返回章首,1.pVT 状态图,2.相图,如果系统中存在互相平衡的两相(气液、气固、液固),它的温度与压力必定正好处于曲线上。,1.4 包括气液固三相的pVT状态图和相图,返回章首,返回章首,水的相图,oa水的气液平衡线;水的饱和蒸气压随温度的变化;水的沸点随压力的变化。,如果系统中存在互相平衡 的气液两相,它的温度与 压力必定正好处于曲线上。,t / -10 -5 0.01 20 100 374(Tc/) P* / Pa 285.7 421.0 610.5 2337.8 101325 22.04(pc/Mpa),返回章首,oa水的气

13、液平衡线;水的饱和蒸气压随温度的变化;水的沸点随压力的变化。,ob水的气固平衡线;冰的饱和蒸气压随温度的变化。,如果系统中存在互相平衡 的气固两相,它的温度与 压力必定正好处于曲线上。,t / -30 -20 -15 -10 -5 0.01 P* / Pa 38.1 103.5 165.5 260.0 401.7 610.5,返回章首,水的相图,oa水的气液平衡线;水的饱和蒸气压随温度的变化;水的沸点随压力的变化。,ob水的气固平衡线;冰的饱和蒸气压随温度的变化。,p / Mpa 610.510-6 0.101325 59.8 110.4 156.0 193.5 t / 0.01 0.0025

14、 -5.0 -10.0 -15.0 -20.0,oc水的液固平衡线;水的冰点随压力的变化。,返回章首,水的相图,oa水的气液平衡线;水的饱和蒸气压随温度的变化;水的沸点随压力的变化。,ob水的气固平衡线;冰的饱和蒸气压随温度的变化。,oc水的液固平衡线;水的冰点随压力的变化。,水的三相点 o 点(oa,ob,oc 三线的交点),如果纯物质系统中存在互相平衡的气液固三相,它的温度与压力是唯一的。 对于水, p=610.5Pa (4.579mmHg), t=0.01。,返回章首,水的相图,oa水的气液平衡线;水的饱和蒸气压随温度的变化;水的沸点随压力的变化。,ob水的气固平衡线;冰的饱和蒸气压随温

15、度的变化。,oc水的液固平衡线;水的冰点随压力的变化。,o (oa,ob,oc 三线的交点)水的三相点,亚稳平衡线虚线,oa线向低温方向的延长线;过冷水的饱和蒸气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返回章首,水的相图,返回章首,硫的相图,返回章首,硫的相图,返回章首,水的更全面的相图,返回章首,水的相图(高压部分),1.实际流体与理想气体的差别, 分子具有体积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p(VV)=nRT,(p+p)(VV)=nRT,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5 范德华方程,返回章首,实际流体的简化图象, 分子具有体积(具有一定大小的硬球)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内压 ( ) 因分子间有吸引力而对压力的 校 正。,已占体积(b) 因分子有一定大小而对体积的校正,它相当于1摩尔气体中所有分子本身体积的4倍。,范德华方程,返回章首,2.范德华方程,兰纳-琼斯位能函数,萨瑟兰位能函数,p,压缩因子和波义耳温度,将范德华方程改写为:, 第一项可看作没有吸引力的硬球流体的压力 第二项则是吸引力的贡献,即内压,返回章首, 低压,, 高压,Z 1,低温,TTB, Z 1,T=TB, Z =1,返回章首,将范德华方程改写为:,返回章首,3.对气液相变的应用,麦克斯韦规则,双节线气液共存区的边 界线 旋节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