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式人际关 系论 本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054933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中式人际关 系论  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四章 中式人际关 系论  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四章 中式人际关 系论  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四章 中式人际关 系论  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四章 中式人际关 系论  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中式人际关 系论 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中式人际关 系论 本(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中国人的人际关系论(2课时) 关键词 相似律、公平、公正、圈内人、圈外人 本章要点 1中式人际吸引律 2中式正确交友之道 3中式正确待人之道,一、人际吸引律 (一)“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自爱律 这里所讲的人际吸引的“自爱律”的主要含义是:要想别人敬你、爱你,你首先就要做到自敬、自爱;若自己都不能做到自敬、自爱,就很难获得他人的尊敬与关爱。 “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自爱,仁之至也;自敬,礼之至也。未有不自爱敬而人爱敬之者也。”(杨雄),(二)“爱人者,人恒爱之”:对等律 这里所讲的人际吸引的“对等律”的主要含义是:要想别人对你友善,你首先就要对别人

2、友善。 墨子兼爱中所说:“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孟子离娄下也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似律 similarity:指两个人在生活背景、年龄、性别、兴趣、态度、信仰或才华等方面的相似程度。相似的人之间相互吸引是有关人际吸引研究中最为一致的发现。,(四)“上行下效,君行臣甚”:模仿律 在人际关系中,上与下是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上与下原指君主和臣民;现泛指上级与下级、长辈与晚辈、师与生等之间的人际关系。这里所讲的人际吸引的“模仿律”的主要含义是:在上位者的言行对在下位者有强烈的吸引力,导

3、致在下位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加以模仿。 管子法法说:“凡民从上也,不从口之所言,从情之所好者也。上好勇则民轻死,上好仁则民轻财。故上之所好,民必甚焉。”,二、正确交友之道 (一)“友也者,友其德也” “友也者,友其德也”之意是:一个人在结交朋友时应该做到:之所以会与一个人交朋友,缘由只在于此人的品德高尚,而不是出于有所倚仗的心理。,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友直”指与正直的人交朋友,“友谅”指同信实的人交友,“友多闻”指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在这三种“益友”里,前二者之所以会有益,都是因为其有良好的德性;“友便辟”指同谄媚奉承的人交

4、友,“友善柔”指同当面恭维背面毁谤的人交友,“友便佞”指同夸夸其谈的人交友,在这三种“损友”里,前二者之所以会有损,都是因为其德性不佳之故。 战国策楚策说:“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二)“先择而后交” 抱朴子外篇交际说:“吾闻详交者不失人,而泛结者多后悔。较曩哲先择而后交,不先交而后择也。且夫朋友也者,必取乎直谅多闻,拾遗斥谬,生无请言,死无托辞。始终一契,寒暑不渝也。世俗之人,交不论志,逐名趋势,热来冷去;见过不改,视迷不救;有利则独专而不相分,有害则苟免而不相恤;或事便则先取而不让,值机会则卖彼以安此。凡如是,则有不如无也。”,(三)“和而不同” 公曰:“和与同乎

5、?”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今据(人名)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四)“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上交不谄,下交不渎”之义是:一个

6、人在结交朋友时应该做到:结交上级不谄媚,结交下级不轻慢。 (五)“贫贱之交不可忘” (六)“君子之交淡如水” 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三、正确待人之道 (一)友善待人 (二)待人以“忠” 这里所讲的“忠”,其含义主要有三: (1)“尽心竭力,忠诚无私”。说文心部:“忠,敬也,尽心曰忠。”广韵东韵:“忠,无私也”。如下文所论,这是继承孔子对“忠”的界定的结果。 (2)“正直”。玉篇心部:“忠,直也。” (3)厚。楚辞九歌湘君:“交不忠兮怨长。”王逸注:“忠,厚也。言朋友相与不厚则长相怨恨。”,(三)待人以“恕” 这里所讲的“恕”,其含义主要有二:

7、 推己及人;仁爱。说文心部:“恕,仁也。”段玉裁注:“为仁不外于恕,析言之则有别,浑言之则不别也。”徐灏笺:“戴氏侗曰:推己及物谓之恕。”广韵御韵:“恕,仁恕。” 宽宥;原谅。战国策赵策四:“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六尺巷”的典故,“六尺巷”的典故。康熙时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桐城的老家旁有一块空地,与吴家为邻。后来两家都要造房子,于是为地基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到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 张英了解情况后作诗一首作为回信:“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叫家人应当退让。家人看了信以后,将自家的宅基主动

8、退让三尺。吴家见此情景也深为张家的大义所感动,于是也主动将自己的宅基退让三尺,结果,在张、吴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流传至今著名的“六尺巷”。 中西方的“恕道”有何异同?,(四)待人以“义” 其含义主要有三: 品德的根本,伦理的原则。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配义与道。”赵岐注:“义谓仁义,可以立德之本。”礼记祭统:“夫义者所以济志也,诸德之发也。” 平,公正。管子水地:“唯无不流,至平而止,义也。”孔子家语执辔:“以之道则国治,以之德则国安,以之仁则国和,以之圣则国平,以之礼则国安,以之义则国义。”王肃注:“义,平也,刑罚当罪则国平。” 适宜。释名释言语:“义,宜也。裁制事物

9、使合宜也。”,(五)以“礼”待人 其含义主要有二: 礼节,礼貌。左传僖公三十年:“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以礼相待,敬重。 (六)“诚信”待人 这里所讲的“诚”,其含义主要有二: 真心诚意。 恭敬。广雅释诂一:“诚,敬也。”,(七)待人以“和” 待人以“和”的“和”,其含义主要有三大类: (1)和睦;融洽;温和;团结;和解;和平;结束战争或争执。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孔传:“以五礼正诸侯,使同敬合恭而和善。”周礼地官调人:“凡和难。父子之仇,辟诸海外;兄弟之仇,辟诸千里之外。” (2)与“同”相对,指要在矛盾对立的诸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真正的和谐、统一。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

10、,小人同而不和。” (3)谦和。,四、处理人际关系的经典中式策略 上述所论中国人所讲的正确待人之道中的“人”,是一个“概化的人”,换言之,主要是针对所有的人尤其是善良的人而言的;并且往往属于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能够将上述待人法则予以一一身体力行的毕竟不多。那么,在现实生活里,中国多数人又主要是怎样进行人际交往的呢?,(一)与圈内人的交往之道 1什么是圈内人? 2 如何对待圈内人 基本原则 (1)讲信用,大胆信任对方(不可欺骗对方) (2)友善,富有同情心(不可冷落对方) (3)谦让,信奉“吃亏是福”(不可傲慢待人) (4)讲人情,顾脸面(不可铁面无私) (5)知恩图报,(二)与圈外人的交往之道 1什么是圈外人? 2 如何对待圈外人? 基本原则 (1)绝不轻易信任对方 (2)冷冰冰或敌视对方(往往缺少起码的爱心与同情心) (3)斤斤计较(占人小便宜,甚至唯利是图),当面算清 (4)“礼貌待人” (顾及双方脸面) (5)基本不讲人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