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201 8年 版本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053907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3.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201 8年 版本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201 8年 版本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201 8年 版本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201 8年 版本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201 8年 版本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201 8年 版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201 8年 版本(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的跨世纪发展 第四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要点,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三、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教学要点,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三、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四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进展,第四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新阶段,一、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第一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二、改革开放的起步 三、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1、在徘徊中前进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1、拨乱反正的推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2、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3、对外政策的调整,1、阐明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全面总结新中国的历史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3、(1)“两个凡是”的提出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1977年2月7日两报一刊提出“两个凡是”,1、在徘徊中前进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为了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邓小平提出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上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评价: 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思想准备,1、在徘徊中前进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视频),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

4、转折,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1、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2、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3、开始了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二、改革开放的起步,拨乱反正的推进 (1

5、)原则: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 (2)采取措施调整各种社会关系: 地主、富农分子、国民党投诚起义人员、小商小贩小手工业等劳动者,支持各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1、拨乱反正的推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二、改革开放的起步,国民经济的调整 1979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 调整,是八字方针的中心,主要是指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 改革,即改革不合理的经济管理体制; 整顿,指的是整顿现有企业; 提高,指的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1、拨乱反正的推进

6、和国民经济的调整,1、拨乱反正的推进和国民经济的调整,二、改革开放的起步,二、改革开放的起步,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两大问题: (1)“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亟待改革; (2)一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以上都涉及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问题。,2、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二、改革开放的起步,农村改革内容: (1)1978年开始,安徽、四川开始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其他地方开始试行农村联产责任制。,2、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二、改革开放的起步,(2)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国推广 小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视频) (3)“统分结合”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促进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 城市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改革 (1)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吸引利用外资,学习国外; (2)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上的终身制,推进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2、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二、改革开放的起步,对外政策是为要寻求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1979年1月底至2月初,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出访美国。图为邓小平和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阳台上。,3、对外政策的调整,三、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背景: (1)党内外思想活跃,并需要努力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 (2)极

8、少数人夸大和渲染共产党的错误,并从根本上否定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道路;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给以支持。,1、阐明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在1979年理论 工作务虚会上作讲话,内容:,1、阐明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三、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三、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并选举胡耀邦为中共中央主席、邓小平为中央军委主席。 (1)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2)决议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

9、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结论,历史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2、全面总结新中国的历史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的制定 2、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3、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4、整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

10、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开幕词,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的制定,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十二大的内容: (1)中国共产党新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2)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3)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完成了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工作,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的制定,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指

11、出我国社会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决定的作出和实施,使经济体制改革以城市城市为重点全面展开,在一些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2、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1984年5月,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2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门泉州漳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3、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整党 19

12、83年10月召开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作出关于整党的决定,开始全面整党。整党任务: (1)统一思想,纠正“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 (2)整顿作风,纠正各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 (3)加强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改变党组织的软弱涣散状况; (4)纯洁组织,把坚持反对党、危害党的分子清理出去 影响:全党在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等方面进步,并积累了在新时期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问题的经验,推进了党的建设,4、整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

13、任务、基本方针; (2)以经济建设为重心,四个“坚定不移” (3)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4、整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 2、“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3、政治体制改革基本思路的提出,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内容: (1)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3)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十三届一中全会:、邓小平、陈云、乔石

14、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杨尚昆、万里、李鹏,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十三大正式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 邓小平提出了“台阶式”发展的思想。,温饱,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1980年,1990年,2000年,21世纪中,2、“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单位:亿元 R MB,经过努力,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1986年,邓小平提出: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必须

15、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遵循统一领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必须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总结本国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应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决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1980年8月,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3、政治体制改革基本思路的提出,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1、1989年的发生与平息 2、向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顺利过渡 3、继续开展国民经济的治理整顿工作 4、对外工作在打破对华“制裁”中全方位推进 5、全面推进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1)性质: 1989年春夏发生的,是极

16、少数敌对势力利用党在工作中的失误,利用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的不满,掀起的一场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的政治动乱。 (2)过程,(3)平息:6月9日邓小平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并发表讲话。,1、1989年的发生与平息,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1989年6月23日至24日,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举行: 全会决定撤销的中共中央总书记等职务,选举江泽民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增选江泽民、宋平、李瑞环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的大会主席台,2、向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顺利过渡,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邓小平,1989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接受了邓小平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决定由江泽民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全会高度评价邓小平对党和国家建立的卓著功勋; 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向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顺利过渡,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背景: (1)经济建设取得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