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色构-色彩采 集与 重构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051261 上传时间:2019-06-21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7.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色构-色彩采 集与 重构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第三章 色构-色彩采 集与 重构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第三章 色构-色彩采 集与 重构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第三章 色构-色彩采 集与 重构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第三章 色构-色彩采 集与 重构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色构-色彩采 集与 重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色构-色彩采 集与 重构(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色彩混合,色彩混合有三种类型: 加色混合 减色混合 空间混合,色光混合变亮,称为加色混合。颜料混合变暗,称为减色混合。,三原色,色光三原色:红、绿、蓝(蓝紫色),颜料三原色:红(大红)、黄(柠檬黄)、青(湖蓝),一. 色的混合,加色混合,色光三原色:红、绿、蓝(蓝紫色),红 光 + 绿 光 = 黄 光 红 光 + 蓝紫光 = 品红光 蓝紫光 + 绿 光 = 青 光 红 光 + 绿 光 + 蓝紫光 = 白 光,红 光 + 绿 光(不同比例) 橙、黄、黄绿 红 光 + 蓝 紫 光(不同比例) 品红、红紫、紫红蓝 紫 光 + 绿 光(不同比例) 绿蓝、青、青绿 红光(不同比例)+ 绿光(不同比例)

2、+ 蓝紫光(不同比例) 更多的颜色,彩色电视的色彩影像就是应用加色混合原理设计的,彩色景象被分解成红、绿、蓝绿三基色,分别转变为电信号加以传送,最后在银屏上重新由三基色混合成彩色影像。,加色混合,有色物体(包括颜料)能够显色,是因为物体对光谱中的色光选择吸收和反射的结果。印染染料、绘画颜料、印刷油墨等各色的混合或重叠,都属于减色混合。,两种以上的色料相混合或重叠时,相当于照在上面的白光中减去各种色料的吸收光,其剩余部分的反射光混合的结果就是色料混合和重叠产生的颜色。色料混合种类越多,白光中被减去吸收光越多,相应的反射光量也越少,最后将趋近于黑色 减色混合。,减色混合,指各种颜色的反射光快速地先

3、后刺激或同时刺激人眼。,光在人眼中留下的印象在视觉中混合,或同时或几乎同时将信息传入人的大脑皮层。,点彩派、电子分色套色印刷,也可称:并列混合、色彩的并置,空间混合,二. 空间混合,空间混合 将两种或多种颜色穿插、并置在一起,于一定的视觉空间之外,能在人眼中造成混合的效果,称空间混合。,1.凡互补色关系的色彩按一定比例的空间混合,可得到无彩色系的灰和有彩色系的灰。如:红与青绿的混合可得到灰、红灰、绿灰。 2.非互补色关系的色彩空间混合时,产生二色的中间色。如:红与蓝混合,可得到红紫、紫、蓝紫。 3.有彩色系色与无彩色系色混合时,也产生二色的中间色。如:红与白混合时,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浅红。红与灰

4、的混合,得到不同程度的红灰。 4.色彩在空间混合时所得到的新色,其明度相当于所混合色的中间明度。 5.色彩并置产生空间混合是有条件的。其一,混合色应是细点或细线,同时要求呈密集状,点与线越密,混合的效果越明显。其二,色彩并置产生空间混合效果与视觉距离有关,必须在一定的视觉距离之外,才能产生混合。,空间混合规律,空间混合的特点,1.近看色彩丰富,远看色调统一。在不同视觉距离中,可以看到不同的色彩效果。 2.色彩有震动感、闪烁感,适用于表现光感,印象派画家贯用这种手法。 3.如变化各种色彩的比例,少套色可以得到多套色的效果,电子分色印刷就利用这种原理。,空 间 混 合,作品欣赏:,练习:,自选一张

5、彩色图片,以0.5/1CM的单元格作为构成骨架,完成色彩空间混合构成一张。 尺寸:25*25CM,色 彩 采 集 与 重 构,色 彩 的 采 集,一、对自然色的采集,二、对人工色的采集,所谓“采集”就是从色彩搭配和谐的色彩实体(包括自然色和人工色)中获取色彩搭配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该作品所用的主要色相,以及各搭配色的明度、纯度、面积、位置等因素,还包括该色彩作品的风格以及所采用的调和方法等。,一、对自然色的采集-向自然学习色彩,学习要点:通过自然界图片的收集,吸取色标并进行应用。 自然色系列包括动植物色、风景、矿物色、以及微观中的物体颜色。自然中的色彩千遍万化,生动迷人,有太多的色彩值得我

6、们去吸取去提炼。就是很多设计大师也经常从大自然中寻找灵感。 通过这组训练可以采集大量的色标以及进行色彩仿生学的研究。,对自然色的采集,采集的第一步是归纳。 用一些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不规则形等几何形将采集对象的形状和色彩进行平面化归纳概括,只保留主要色彩倾向,减少那些次要的过渡细节。,对自然色的采集,第二步是整理。将归纳后所得到的色彩信息整理成色标。,对自然色的采集,对自然色的采集,对自然色的采集,对自然色的采集,从自然风景图片中提取色标并应用到家装设计中,从北极熊的图片中提取色标并应用到招贴设计中,二、对人工色的采集 指从色彩搭配和谐的色彩实体(如:东西方各时期的绘画、雕塑、建筑、

7、民族民间艺术、工业设计作品、平面设计作品、甚至包括服装、食品等。)中获取色彩搭配的信息。,对传统色的采集-向传统学习色彩,传统文化色系列包括不同时代、地域、国家、民族沉积的色彩文化。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结晶,从传统文化中提取色标,并置换到现代设计中,能将先人的宝贵经验加以利用。,对传统色的采集,对传统色的采集,对传统色的采集,对传统色的采集,战国时候的漆器,对人工色的采集,敦煌壁画中提取色标并应用到招贴设计中,对民间色的采集,向大师学习色彩,学习要点:通过对东西方各时期艺术家、设计大师的作品收集,吸取色标并进行应用。 艺术家、设计大师等都有自己独特的配色方案,他们的成功离不开他们独特的色彩配色,所

8、以向大师学习色彩,提取其典型作品中的颜色,学习到他们独特的地方并加于运用。,从凡高的画中提取色标并应用到家装设计中,对人工色的采集,对人工色的采集,对人工色的采集,对图片色的采集,对图片色的采集,对图片色的采集,色 彩 的 重 构,采集色的重构:指的是将原来物象中美的、新鲜的色彩元素注入到新的组织结构中,使之产生新的色彩形象。,色 彩 的 重 构,重构的类型: a.按比例重构 b.反比例重构 c.关系转移重构 d.变调重构,a.整体色按比例重构: 将色彩对象较完整地采集下来,抽出几种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色彩,按原色彩关系和色面积比例,作出相应的色标,整体的运用在作品中。 特点:能充分体现和保持原

9、物象的色彩面貌。,b.整体色不按比例重构: 将色彩对象较完整地采集下来,抽出几种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色彩,按原色彩关系和色面积比例,作出相应的色标,有选择的运用在作品中。 特点:运用灵活,由于不受原色面积、比例的限制,所以,就有可能进行多种的色调变化。重构的结果能体现和保留原物象色彩搭配的感觉。,整体色不按比例重构,整体色不按比例重构,c.部分的重构: 从抽象后的色彩中任意选择所需的色,可以是其中的某一组色,也可以是某几种色,有选择的运用在作品中。 特点:运用更加灵活,更加主动。原物象只给我们以色彩启示,并不受原配色关系的约束。,部分的重构,凡尔赛宫绘画的总色谱,凡尔赛宫绘画的分色谱,凡尔赛宫绘

10、画的分色谱的应用,d.形、色同时重构: 在重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如果与原物象的形同时进行考虑,效果可能会更好,更能充分显示其美的实质,突出整体特征。 许多物象色的表现是建立在特定形和形式之上的,尤其是自然色彩。反过来,原物象色的形和色关系往往还能给画面的结构、产品形态等带来启示。,在自然类, (自然界的天地万物,花草鱼虫等) 西方艺术门类或大师画作 (如哥特、涂鸦&凡高、毕加索) 中任选一种相应的图片, 从中抽象出多种颜色做色彩的采集与重构练习, 可运用多种调和手法进行画面设计, 重构出一幅优美和谐的画面来,表现手法不限,具象抽象不限。,采集重构练习1:,作业方法: 1、用数码相机拍摄、网络下

11、载、杂志书刊收集和谐的色彩物象。 2、将所搜集到的资料的色彩进行归纳整理,明确该物象的色相、明度、纯度、面积、风格等信息。 3、画出主要色相的面积比例图。 4、用课上讲到的形、色同时重构的类型、方法进行色彩重构。 尺寸:25*25CM,20CM,28CM,8CM,练习2:采集中国传统文化色色标置换练习 传统文化类, (脸谱、陶器、 名胜古迹等 ) 民间艺术类, (剪纸、布艺、蜡染、民族刺绣等) 建筑类, (任意中国历代建筑艺术,室内室外) 目的:培养学生采集色标、建立色彩图库进行色彩置换以及掌握不同的色彩风格的能力。 要求:用课上讲到的重构的类型、方法进行色彩重构。所选图片短边不小于8cm、电子版300像素 数量:5套色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